第39章 荆襄棋终

江陵城头,狂风呼啸,猎猎旌旗好似汹涌怒浪般翻卷。曹操身着黑袍,身姿挺拔,负手傲然伫立,仿若一座巍峨不可撼动的山峰。他目光如炬,眺望远方,那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一片狼藉,残垣断壁、血迹斑斑,无声诉说着赤壁之战的惨烈。

然而,曹操此刻的心情却出奇地畅快,恰似那偷了腥的猫,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只见他猛地拔剑出鞘,寒光一闪,“唰” 地斩下城头旗帜一角,大声宣告:“今孙刘俱疲,孤要上演一场‘中立调解’的大戏,共议荆州之事!” 那声音仿若洪钟,在城头久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城楼下,孙权和刘备的残部,个个灰头土脸,仿若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满心皆是无奈与不甘,等待着命运的裁决。曹操俯瞰着他们,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心中暗自嘲讽:“哼,瞧你们这副模样,想当初在赤壁,何等嚣张,如今还不是得乖乖听孤的!”

“报 ——” 一名传令兵如一阵疾风般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双手高高呈上一封密信,高声禀报道,“魏王,江东急报!”

曹操伸手接过信,随意扫了一眼,脸上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恰似暗夜中划过的一道冷电。“呵,孙权这小子,还妄图负隅顽抗?” 他低声呢喃,随后高声传令,“传令下去,就说孤愿意调停,共议荆州之事。” 话语一顿,他神色一凛,语气威严如泰山压顶,“但需共尊汉室,匡扶社稷!” 言罢,他猛地将密信重重拍在案上,声若惊雷,“某愿收编孙刘精锐,但需共尊汉室!”

众将士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心中暗自揣测曹操的意图。收编孙刘残部?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魏王转了性子,要走怀柔路线?

曹操目光如电,环视众人,眼中精光闪烁,仿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而他袖中,却紧紧攥着一份伪造的 “先帝遗诏”,那火漆印,竟与荀彧书房暗格里的一模一样!他就爱这般扮猪吃老虎,在这乱世之中,将各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孙刘二人,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即将落入他精心编织的陷阱,成为他棋盘上的棋子。

许昌,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挤出水来。荀彧身着素衣,身形清瘦,却难掩眉宇间那股凛然正气,仿若一柄出鞘的宝剑。

他昂首挺胸,朗声道:“今孙刘俱疲,当以尊王攘夷为先。” 一番慷慨陈词,掷地有声,赢得满朝文武纷纷赞许。然而,无人注意到,他递出的奏折中,暗藏着一封密信。信中,赫然写着 “曹贼篡位证据” 几个字,却被他巧妙地藏在夹层之中,只等郭嘉的暗探 “截获”。好一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荀彧表面拥护曹操,暗地里却与刘备勾结,心思之深沉,恰似那深不见底的寒潭。

与此同时,郭嘉的密室里,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仿若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会断裂。郭嘉手中捏着一份密报,脸色阴沉得可怕,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刘备军中三千死士已现形!” 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声音里满是愤怒与震惊,猛地将密报撕得粉碎,纸屑纷飞,恰似凋零的花瓣。

曹操却抚须大笑,笑声爽朗,仿若春日惊雷,打破了密室里的压抑。“奉孝不必惊慌,让他们去 —— 孤要天下人看清,孙刘才是真贼!” 他目光坚定,仿若早已洞悉一切,一切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一片碎纸上,那上面赫然写着 “汉室为重” 四个字。“文若……” 曹操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似疑惑,似感慨,又似无奈。这老小子,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的天空,那悠悠飘荡的白云,仿若他此刻难以捉摸的心思。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这场戏,越来越有意思了……

“奉孝,你说,文若他…… 究竟在想什么?” 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

郭嘉沉默不语,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密室里,只剩下两人沉重的呼吸声。

夜幕降临,江陵城仿若被一层黑色的幕布笼罩,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之中。城楼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忽明忽暗,映照着曹操那张阴晴不定的脸,更添几分神秘与阴森。

“来人,备马!” 曹操突然开口道,语气坚决,不容置疑,仿若一道军令。

“魏王,夜深露重,您这是要去哪儿?” 侍卫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忐忑。

曹操没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那眼神仿若锋利的刀刃,透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气。侍卫吓得浑身一颤,不敢再问,连忙下去准备。

曹操翻身上马,扬鞭一挥,骏马嘶鸣,如离弦之箭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他要去见一个人,一个能解开他心中疑惑的人……

夜风呼啸,仿若鬼哭狼嚎,吹得汉中军营的旗帜猎猎作响。诸葛亮手执羽扇,身姿潇洒,站在营帐中央。灯光昏黄,在他俊朗的面容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仿若一幅神秘的画卷。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从江陵送来的密信,信纸上那熟悉的笔迹,正是出自荀彧之手。“嗯?这是……” 诸葛亮剑眉微蹙,目光落在信尾一个极其隐蔽的特殊标记上。那是一个用极细的笔画勾勒出的 “汉” 字,隐藏在落款之中,若非他心思缜密,恐怕难以察觉。

“此乃……” 诸葛亮正欲细细思索,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仿若密集的鼓点,打破了军营的寂静。他心中一凛,一股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报 ——!丞相!大事不好!曹军铁骑已将我军团团包围,水泄不通!” 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地冲进营帐,神色慌张,声音里充满了惊恐,仿若惊弓之鸟。

诸葛亮闻言,手中羽扇骤然停滞,仿若被施了定身法一般。他目光如炬,扫视着营帐内的地图,心中飞速盘算着脱身之计。“曹贼…… 好快的动作!”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惊。他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曹操的实力和决心。

“此局已成,唯有……” 诸葛亮口中喃喃自语,话音未落,又一名士兵冲进营帐,神色慌张。

“丞相!荀彧的密使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心中已然明了。“带他进来!”

与此同时,赤壁高台之上,曹操迎风而立,须髯飘动,仿若一位遗世独立的仙人。目光深邃地眺望着远方,那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恰似他此刻澎湃的心情。

经过一夜的休整,他看起来精神焕发,丝毫看不出赤壁惨败的颓丧之色。“令君啊令君,你我相交多年,难道还以为某会杀你?” 曹操抚摸着胡须,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仿若在回忆着往昔与荀彧的点点滴滴。

他知道,荀彧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他更清楚,荀彧心中的那份坚持,是绝对不会动摇的。突然,一阵微风吹过,将一片纸屑从曹操的案几上吹落,飘向许昌的方向。曹操眼角余光瞥见,那赫然是荀彧密信的残片。

“嗯?” 曹操眉头一挑,心中升起一丝疑惑。他弯腰捡起那片残片,仔细端详,却发现上面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字句。

与此同时,江面之上,战船如梭,旌旗招展。东吴和刘备的使者,分别乘船而来,向曹操表达了求和之意。曹操站在高台上,俯瞰着江面上的一切,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仿若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让人难以捉摸。

而在许昌,郭嘉正伏案工作,他将收集到的荀彧密信灰烬,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经过一番努力,一些关键的字句逐渐显现出来。

“尊王…… 攘夷…… 实为…… 夺权……” 郭嘉看着拼凑出的字句,脸色骤变,仿若见了鬼魅一般。他猛地站起身,将手中的灰烬紧紧攥在手心,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万万没有想到,一直以来被他视为知己的荀彧,竟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夜风吹过,将江面上的求和旌旗吹得猎猎作响,也吹散了许昌宫殿里的最后一丝光亮。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却又暗藏着汹涌的波涛。曹操在许昌宫中展开荀彧的密信残片,突然将玉玺狠狠地按在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