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垂首 作品

第220章 新线索

苏怀瑾站在归国的客轮甲板上,海风呼啸,肆意地吹乱他的头发。望着逐渐清晰的海岸线,南洋的冒险经历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那片神秘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域,与李致远并肩作战的日子,每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都仿佛还在眼前。

回想起在南洋的时光,他们遭遇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在探索神秘岛屿时,岛上复杂的地形和隐藏的危险让他们步步惊心。一次,他们在穿越一片茂密的丛林时,突然遭遇了一群凶猛的野兽袭击。那些野兽身形巨大,眼神凶狠,露出尖锐的獠牙,向他们疯狂扑来。苏怀瑾和李致远背靠背,手持武器,与野兽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战斗中,苏怀瑾不慎受伤,手臂被野兽的爪子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直流。但他强忍着疼痛,继续战斗,最终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成功击退了野兽。

还有一次,他们在寻找古墓遗迹的途中,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狂风暴雨肆虐,海浪汹涌澎湃,将他们的船只打得摇摇欲坠。船只的木板被海浪冲击得破裂,海水不断涌入船舱。苏怀瑾和李致远奋力排水,试图稳定船只。然而,风浪越来越大,船只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关键时刻,李致远凭借着丰富的航海经验,找到了一个避风的海湾,他们才得以死里逃生。

如今,南洋的冒险暂时告一段落,但那些经历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了他的心中,也让他与李致远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

客轮缓缓靠岸,苏怀瑾走下船,深吸一口熟悉的空气,心中满是感慨。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径直前往与李致远约定的秘密据点。

据点内,李致远早已等候多时。两人见面,没有过多的寒暄,只是相视一笑,那笑容中饱含着对彼此的信任和对过往冒险的回忆。

“怀瑾,你可算回来了。” 李致远走上前,拍了拍苏怀瑾的肩膀。

苏怀瑾点头,“嗯,这一路,真是不容易。”

两人坐下后,李致远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怀瑾,我得到了一些新线索,关于缅甸的。”

苏怀瑾闻言,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哦?快说说。”

李致远从怀中拿出一份泛黄的地图和几页陈旧的信件,摊开在桌上,“你看,这些是我从家族的一些古老文献中找到的。上面记载着,当年倭寇在缅甸搜刮了大量的翡翠和金矿,本打算运送回国,可后来不知为何,这些财宝突然失踪了。”

苏怀瑾凑近仔细查看地图和信件,地图上标记着一些模糊的地点,看起来像是缅甸的山区。信件的内容则是一些倭寇内部的通信,提到了这批财宝的重要性以及护送任务的艰巨。

回到家中的苏怀瑾,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便一头扎进了对缅甸资料的收集工作中。他深知,缅甸局势复杂,地形地貌多样,文化宗教背景深厚,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才能在即将展开的冒险中增加胜算。

他整日待在书房,翻阅着一本本关于缅甸的书籍、文献,从历史典籍中探寻缅甸的发展脉络,了解其过去的风云变幻;从地理志中研究缅甸的山川河流、气候特点,标注出可能藏有财宝的偏远山区;从文化研究资料中学习缅甸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便在当地能够与民众和谐相处,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然而,仅仅依靠书籍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苏怀瑾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一些曾经在缅甸生活、工作过的人,向他们打听缅甸的现状,尤其是当地的势力分布情况。他了解到,缅甸国内存在着多个武装势力,这些势力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时常发生冲突。在一些偏远地区,更是处于一种半自治的状态,治安状况堪忧。这让苏怀瑾意识到,在缅甸行动,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还要小心应对各种人为的危险。

在筹备物资方面,苏怀瑾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和李致远根据此次冒险的特点和需求,列出了一份详细的物资清单。除了之前在南洋冒险时准备的探测仪器、武器弹药、医疗用品、食物和水等基本装备外,还针对缅甸的特殊情况,额外采购了一些物品。

考虑到缅甸气候炎热潮湿,蚊虫众多,他们购买了大量的防蚊用品和治疗热带疾病的药品,如强效驱蚊剂、疟疾特效药等。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他们购置了专业的户外装备,包括防水透气的冲锋衣、耐磨的登山鞋、高性能的登山背包等。此外,由于缅甸部分地区通讯信号不佳,他们还配备了先进的卫星电话和信号增强设备,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外界保持联系。

江旭东博士送来了他专门为这次冒险研发的一些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让苏怀瑾和李致远对这次行动信心大增。其中,便携式金属探测器经过改良,灵敏度更高,能够探测到深埋地下的金属物品,对于寻找金矿有着极大的帮助。多功能地质分析仪可以对土壤、岩石等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为他们的寻宝行动提供科学依据。还有一种小型的无人机,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中进行侦察,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和线索。

然而,筹备物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成为了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购买如此大量的先进装备和物资,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尽管李致远的家族企业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支持,但仍然远远不够。苏怀瑾和李致远四处奔走,寻找其他的资金来源。他们向一些对冒险和宝藏感兴趣的富商寻求投资,向相关的科研机构申请项目资助,但都遭到了拒绝。

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苏怀瑾突然想起了一位曾经的老友。这位老友名叫林宇,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对历史文化和冒险有着浓厚的兴趣。苏怀瑾决定向他求助。他亲自登门拜访林宇,向他详细介绍了这次前往缅甸寻找翡翠和日军存留金矿的计划。林宇被苏怀瑾的热情和坚定所打动,同时也对这个冒险计划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经过深思熟虑,林宇决定出资支持他们的行动。有了林宇的资金注入,物资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