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垂首 作品

第203章 地脉共振

苏怀瑾立刻下令,全体人员迅速撤离墓室。他们在墓室外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这汞蒸气肯定是古代设置的防盗装置,目的就是阻止后人接近封印地点。” 苏怀瑾面色凝重地说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就这样放弃吗?” 李青云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江旭东博士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有个办法,我们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制作一些简易的防毒面具,同时准备一些抽气设备,将墓道中的汞蒸气排出一部分,降低浓度,这样我们就能有短暂的时间进入墓室,继续研究。”

苏怀瑾听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立刻安排队员们分工合作,准备相关设备和材料。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苏怀瑾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你们以为能轻易解开这个秘密吗?劝你们就此罢手,否则后果自负。” 说完,电话便挂断了。

苏怀瑾握着手机,眉头紧锁。他意识到,他们的行动已经引起了某些势力的关注,而且这些势力似乎不想让他们解开古墓的秘密。这个神秘电话背后的人是谁?他们与盗掘团伙又有什么关系?苏怀瑾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然而,这些困难和威胁并没有让苏怀瑾等人退缩。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要揭开古墓的秘密,完成家族的传承。

经过一番努力,队员们终于制作好了防毒面具和抽气设备。再次进入墓室前,苏怀瑾严肃地对大家说:“这次行动非常危险,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如果遇到任何突发情况,立刻撤离。”

众人纷纷点头,带着坚定的信念,再次踏入了充满危险的雷台汉墓。他们能否在汞蒸气的威胁下,成功获取更多关于封印地点的线索?那个神秘电话背后的势力又会采取什么行动来阻止他们?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

在月牙泉畔的临时工作站,团队成员们围坐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设备前,神情专注。苏怀瑾紧盯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汉代烽燧分布还原图,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大家看,这些烽燧的连线,似乎构成了某种特殊的图案。” 他指着屏幕说道。

李青云凑上前去,仔细观察着图像,突然眼睛一亮:“苏大哥,这…… 这难道是北斗七星?”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再次看向屏幕,果然,那由烽燧构成的线条,与北斗七星的形状惊人地相似。

苏怀瑾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定:“没错,就是北斗七星。而且,你们看玉璧上的刻痕,正好对应着北斗七星中的‘摇光’星位。这绝不是巧合,古人将这些线索隐藏得如此巧妙,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发现,李青云在模拟沙盘上进行推演。他小心翼翼地将代表烽燧的模型按照卫星图像上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开始尝试触发可能存在的机关。就在他调整其中一个烽燧模型的角度时,突然,沙盘上的烽燧模型开始微微震动起来。

“不好,我好像触发了什么机关!” 李青云脸色大变,急忙想要停止操作,但已经来不及了。随着震动的加剧,沙盘周围的沙子开始迅速流动,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紧接着,远处的鸣沙山也传来了一阵低沉的轰鸣声,山体开始出现裂缝,大量的流沙从裂缝中涌出。

“是次声波共振!” 王博士惊呼道,“鸣沙山的山体结构特殊,内部存在许多空洞和缝隙,我们触发的机关引发了次声波,导致山体产生共振,这才引发了流沙。”

情况危急,李致远立刻站了出来,他深吸一口气,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快速结印,施展出家族秘传的 “震山诀”。只见他周身气息涌动,双手间散发出一股神秘的力量,这股力量如同涟漪般向四周扩散,与鸣沙山的共振频率相互作用。

在 “震山诀” 的作用下,鸣沙山的震动逐渐减弱,流沙的涌出速度也慢了下来。李致远额头满是汗珠,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着,不敢有丝毫松懈。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鸣沙山的震动完全停止,流沙也不再涌出,危机暂时解除。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江旭东博士看着眼前的景象,眉头紧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鸣沙山的流沙随时可能再次爆发。我们必须想办法加固山体,阻止流沙的流动。”

于是,江旭东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利用携带的纳米材料,试图对流沙层进行加固。在操作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汉代工匠在修建烽燧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 ——“蜃灰”。

“这‘蜃灰’可不简单,它是用牡蛎壳或蛤壳烧制而成的,性能比普通石灰更加优越。” 江旭东博士兴奋地说道,“古人用它来加固烽燧和周围的土壤,使得这些建筑能够在沙漠中屹立千年而不倒。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古人的方法,结合现代的纳米材料,找到更好的加固方案。”

在研究 “蜃灰” 配方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他们将纳米材料与 “蜃灰” 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然后涂抹在模拟的流沙层上,观察其加固效果。经过多次尝试,终于,他们找到了一种最佳的配方,能够有效地加固流沙层,防止其再次流动。

随着流沙层的加固工作完成,团队成员们又将注意力转回了北斗七星的线索上。苏怀瑾看着手中的玉璧和卫星图像,陷入了沉思:“北斗七星的线索指向这里,说明封印地点一定与这些烽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到解开下一个谜题的方法。”

就在这时,李青云突然想起了之前在雷台汉墓中发现的地图,他急忙从背包中取出地图,与卫星图像进行对比。经过一番仔细的比对,他惊喜地发现,地图上标注的 “玉门都尉府” 的位置,正好位于北斗七星中 “天玑” 星对应的烽燧附近。

“苏大哥,你看!” 李青云兴奋地将地图递给苏怀瑾,“玉门都尉府的位置与天玑星对应的烽燧重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找的地方就在那里?”

苏怀瑾接过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很有可能。看来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下一站,玉门都尉府!”

于是,苏怀瑾等人收拾好装备,再次踏上了征程。他们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可能是更多的危险和挑战,但他们毫不畏惧。在解开古墓秘密的道路上,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真相不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