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抉择
从地宫出来后,李致远、李青云和苏怀瑾三人都沉默不语,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震惊与震撼的神情,仿佛还未从刚才那惊人的发现中回过神来。李致远的脚步有些沉重,他心中清楚,这个秘密一旦深入研究,必将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这影响是福是祸,他难以预料。李青云则显得十分兴奋,年轻的他对未知的秘密充满了好奇,内心被强烈的探索欲望所填满。苏怀瑾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的计划。
回到住所,苏怀瑾率先打破了沉默:“这个秘密太惊人了,我们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我提议,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这个秘密。” 李致远皱了皱眉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怀瑾,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个秘密隐藏了这么多年,一旦我们公开研究,会不会引发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 苏怀瑾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李叔,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退缩,这个秘密关乎着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利用其中的力量,说不定能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 李青云在一旁不住地点头,急切地说道:“爷爷,我觉得苏大哥说得对。我们李家守护了这个秘密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线索,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想去探究这秘密的全部真相。”
李致远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担心的是,这个秘密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如果我们的研究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苏怀瑾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李叔,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确保秘密不会泄露。而且,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值得信任的专家加入研究小组,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李致远又问道:“那你觉得,我们应该邀请哪些专家呢?这个秘密涉及到历史、考古、文化等多个领域,要找到合适的人可不容易。” 苏怀瑾胸有成竹地说:“我在学术界有一些朋友,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比如考古学家张教授,他对古代墓葬和文物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历史学家王教授,他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了如指掌;还有物理学家赵教授,他在能量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相信,有他们的加入,我们的研究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李青云听着苏怀瑾的计划,眼中满是憧憬:“苏大哥,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苏怀瑾笑了笑,说:“我们先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然后,我会尽快联系这些专家,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研究小组。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 李致远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既然你们都这么坚定,那我也不再反对了。但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出任何差错。”
接下来的几天,苏怀瑾开始忙碌起来。他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专家们沟通,向他们详细介绍这个秘密的来龙去脉,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在他的努力下,张教授、王教授和赵教授都对这个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研究小组。李致远和李青云也没有闲着,他们仔细整理从地宫中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资料,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的线索。李致远还联系了家族中的一些长辈,向他们汇报了此次的发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长辈们虽然对这个秘密的公开研究有些担忧,但也明白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他们叮嘱李致远一定要谨慎行事,确保家族的荣誉和责任不会受到损害。
与此同时,苏怀瑾开始着手制定研究计划。他参考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案例,结合此次秘密的特点,制定了一份详细而全面的计划。计划中明确了研究的目标、步骤、方法以及时间节点。研究小组将首先对古墓中的符号和图案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探寻其背后的含义。然后,他们将对玉璧、虎符等文物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其材质和制作工艺,试图找到它们与神秘力量之间的联系。最后,他们将综合所有的研究成果,尝试揭开这个古老秘密的全部真相,并探索如何正确利用其中的力量。
在一次研究小组的筹备会议上,苏怀瑾向大家展示了他制定的研究计划。专家们对计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张教授指出,在解读符号和图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避免主观臆断。王教授则建议,在研究历史文献时,要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包括民间传说和野史,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赵教授则表示,在对文物进行科学检测时,要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苏怀瑾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对研究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随着研究小组的组建和研究计划的制定,这个古老秘密的研究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李致远、李青云和苏怀瑾以及各位专家们都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他们也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揭开这个秘密的神秘面纱,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苏怀瑾坐在李家祖宅那古色古香的客厅里,手中的茶杯升腾起袅袅热气,可他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茶香之上。今天,是研究小组初次会面的日子,他的心中既充满期待,又有些许紧张。他深知,这次研究意义重大,而眼前这些即将成为合作伙伴的专家们,将是解开古老秘密的关键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铃陆续响起。李青云热情地跑去开门,将一位位专家迎进客厅。考古学家张教授,头发花白,眼神却格外锐利,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纹路似乎都诉说着他在考古领域的丰富经历;历史学家王教授,身形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上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语言学家赵教授,面容和蔼,嘴角总是带着一丝微笑,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