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攻破据点
回到家中之后,苏怀瑾立即汇报林首长,并制定了清缴计划。仅仅用了一晚上的时间,苏怀瑾的伤势便已痊愈,这得益于玉坠的恢复能力。翌日清晨,朱雀组织便组织力量大举进攻石匠会据点,昨晚的支援只是开胃小菜。石匠会据点既破,朱雀组织众人如汹涌怒潮,势不可挡地冲了进去,旋即有条不紊地清查据点内的物品。仓库大门厚重,众人合力推动,轰然洞开,一股浓烈的朽腐之气裹挟着岁月尘封的味道扑面而来。众人定睛望去,仓库内古玩琳琅满目,仿佛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小型博物馆。特制木架上,摆放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器物。商周青铜器散发着古朴凝重的气息,鼎身的饕餮纹神秘繁复,线条刚硬凌厉,似在诉说着王朝的威严庄重。
唐宋瓷器工艺登峰造极,白瓷温润柔和,色泽如羊脂般细腻;青瓷幽蓝深邃,釉色流转间波光粼粼,尽显古代匠人的超凡技艺。明清书画细腻雅致,画卷上或绘山川秀丽,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或摹人物百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笔墨灵动,似有生命跃动。尽管纸绢历经岁月侵蚀微微泛黄,却难掩其艺术光辉。每一件古玩都承载着厚重文化,无声诉说着时光的沧桑变迁。
苏怀瑾在古玩间穿梭,目光专注锐利,仿佛在历史迷宫中探寻真相。他轻轻捧起一件青铜器,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他的双手布满岁月痕迹,却在此时格外沉稳有力。他细细审视器物上的纹路与锈迹,凭借多年投身文物研究与鉴定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瞬间断定了年代与真伪。他一边查看,一边向身旁的朱雀组织成员讲解鉴别要点,声音沉稳笃定,令人信服:“诸位请看这铜锈,层次分明、浑然天成,绝非人工伪造可比。此纹饰乃典型商周风格,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与工艺水准。” 他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风范,宛如一位在历史舞台上独舞的大师。
清查时,苏怀瑾在仓库昏暗角落发现一幅卷起的书画。他满怀期待与谨慎,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动作仿佛在揭开一段尘封的传奇。熟悉的笔墨线条映入眼帘,他眼中闪过难以抑制的惊喜,脱口而出:“此乃明代仇英真迹!从笔墨神韵到纸张质地,无一不彰显仇英的独特风格。仇英作画,笔触细腻入微,设色明艳不失典雅。此画构图布局、人物神态刻画,皆与仇英传世作品一脉相承,且纸张质地符合明代特征,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更添古朴韵味。” 苏怀瑾深知此画价值连城,它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他神色凝重,向朱雀组织成员郑重说道:“这般国宝级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数百年的艺术传承与文化记忆,绝不能再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一定要妥善护持,使其免受丝毫损伤。”
然而,并非所有古玩都能轻易鉴别。一批看似寻常的陶瓷器摆在众人面前,令人陷入迷茫。它们外观质朴,既无精美纹饰,也无醒目的款识,初看像是普通民窑所出。苏怀瑾见状,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中,日夜查阅,不放过任何线索。同时,他借助专业工具,仔细探究陶瓷器的质地、胎体、釉色等,从各个角度观察分析,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经过无数次反复斟酌,对比不同窑口的特征,他最终判定,这些陶瓷器出自一个此前鲜为人知的古代窑口。其独特的烧制工艺、胎体特征以及釉色配方,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有望为研究古代陶瓷工艺演变提供全新的视角与线索。他的执着与严谨,如同在黑暗中为众人点亮一盏明灯,令在场的朱雀组织成员钦佩不已,对他的专业素养由衷赞叹。
正当苏怀瑾全神贯注清查古玩时,仓库入口传来一阵轻盈而清晰的脚步声。脚步声在空旷的仓库内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位身着干练职业装的女子款步而入,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她身姿婀娜,腰肢如随风轻摆的垂柳,每一步都踏出优雅与自信。乌发如瀑,柔顺地垂于肩头,发梢微卷,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在昏黄灯光下泛出迷人光泽。
她面容绝美,肌肤白皙胜雪,在昏暗灯光下泛着隐隐光泽,仿佛吹弹可破。弯弯的柳叶眉下,是一双仿若秋水的眼眸,灵动中透着温婉与犀利,仿佛能洞察一切隐匿的秘密。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张不点而朱的樱桃小口,嘴角微微上扬,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这笑容恰似春日暖阳,驱散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息,让人感到温暖与亲近。
此人正是朱雀组织的核心成员钟语墨。她悄然伫立一旁,凝视着苏怀瑾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赏识之意。她轻轻颔首,眸光流转间尽是温婉,朱唇轻启,柔声道:“苏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您在文物鉴别上的非凡造诣,实乃三生有幸。” 她的声音清脆,仿佛空谷幽兰散发的芬芳,又似潺潺清泉流淌在山间,令人心安。
苏怀瑾抬起头,看到钟语墨,微微一怔,旋即礼貌回应:“钟小姐客气了,保护文物本就是我分内之事。这些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不容有失。”
钟语墨莲步轻移,美目始终紧盯着苏怀瑾的面庞,轻声赞叹道:“苏先生,您的专业造诣实在令我折服。若无您出手,我们想要如此迅速且精准地评估这批古玩的价值,简直是天方夜谭。您对文物的热爱与执着,为我们此次行动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她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在朱雀组织中,她向来以果敢强势着称,面对棘手任务从不退缩,总能凭借卓越的判断力与雷厉风行的手段力挽狂澜。然而此刻,在苏怀瑾面前,她不自觉地收起了周身的锋芒,尽显温柔婉约之态。她心里明白,在即将到来的与石匠会的激烈交锋中,苏怀瑾丰富的文物知识与精准的鉴别能力,将是他们制胜的关键。她满心期许能与苏怀瑾并肩作战,一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