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所有人撤离
简易连铸机轰鸣运转,鲜红的钢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冷却成闪着银光的钢坯。
成功了!沈良抹了一把脸上的油污,疲惫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围观的工人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就连之前一直对沈良持怀疑态度的赵国强,此刻也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连声称赞:“好小子,你真给我们厂争了口气!”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钢铁厂,甚至传到了省冶金厅。
省里立刻派来了专家组进行考察。
专家们起初对这台土法上马的连铸机充满了怀疑,但亲眼见证了其高效稳定的运行后,也不得不承认沈良创造了一个奇迹。
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沈良准备扩大连铸机生产规模的时候,厂里突然收到了来自美国一家大型钢铁公司的律师函,指控沈良的连铸机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技术,要求巨额赔偿,并立即停止生产。
这封律师函如同晴天霹雳,将沈良和整个钢铁厂炸懵了。
80年代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对国际专利法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这…这怎么可能?我的设计完全是独立完成的!”沈良拿着律师函,手微微颤抖。
赵国强眉头紧锁,沉声道:“沈良,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小伙子,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我们必须谨慎处理。”
厂里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摆明了是美国佬在故意刁难我们!”一位老工程师愤愤不平地拍着桌子,“他们就是见不得我们发展壮大!”
“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另一位工程师担忧地说,“如果真打起官司,我们恐怕没有胜算。”
李国栋虽然被停职,但消息依然灵通,此刻幸灾乐祸地冷嘲热讽:“某些人啊,总喜欢好高骛远,这下好了,惹上大麻烦了吧!”
沈良强忍着怒火,他知道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冷静地分析道:“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对方的专利具体是什么,我们的设计究竟有没有侵权。其次,我们要积极寻找法律援助,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接下来的几天,沈良几乎没合眼,他仔细研究了对方的专利文件,又反复检查了自己的设计图纸,最终发现,美国公司的专利技术确实与他的设计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相同。
“他们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冷却系统的控制方式上,而我的设计采用的是一种更简化的控制方法,虽然原理类似,但具体实现方式完全不同。”沈良指着图纸,向专家组解释道。
专家组经过仔细论证,也认同了沈良的观点。
“沈工,你的设计确实有创新之处,并非完全抄袭。”一位专家肯定地说,“但问题在于,美国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很大,这场官司我们很难打赢。”
“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沈良不甘心地问道。
“当然不能放弃!”赵国强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抗争到底!即使打不赢官司,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沈良被赵国强的话深深地鼓舞了。他重新燃起了斗志,决定放手一搏。
他开始四处奔走,联系国内外的法律专家,寻求支持。
他还积极与媒体接触,将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众,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钢铁公司也加大了施压力度,他们不仅向中国政府施压,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试图彻底扼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一时间,沈良和整个钢铁厂都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一个穿着军装,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来到了钢铁厂。
他自称是国家重大装备办的主任,名叫张建国。
“沈良同志,你的事迹我早有耳闻。”张建国紧紧握住沈良的手,语气坚定地说,“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你放心,我们会全力支持你!”
张建国的到来,给沈良和整个钢铁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国家重大装备办的介入,使得这场官司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不再仅仅是一家钢铁厂的专利纠纷,而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技术竞争。
张建国带来了国家最顶尖的法律团队,并协调了各方面的资源,全力支持沈良应诉。
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官司拉开了帷幕……
一天深夜,沈良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加班。
他伏案工作,眉头紧锁,手里拿着美国钢铁公司的专利文件,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
突然,他目光一凝,发现了一个细微的漏洞……
沈良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专利文件上,那密密麻麻的术语让他的脑袋隐隐作痛。
连续几天的熬夜,让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眼皮也沉重得像是灌了铅。
但他不敢放松,他知道,这一个细微的漏洞,或许就是扭转整个局势的关键。
美国钢铁公司的专利,核心在于冷却系统的控制算法。
他们宣称,沈良的设计抄袭了他们的算法,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
但沈良反复对比后发现,美国人的算法虽然高效,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无法适应极端高温环境。而沈良的设计,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
“找到了!”沈良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得差点撞翻了桌上的咖啡杯。他颤抖着手,指着图纸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参数,对随后赶来的张建国说道:“主任,你看这里!他们的算法在这个参数上做了限制,导致系统在极端高温下无法正常工作。而我的设计,根本没有这个限制!”
张建国凑上前仔细查看,他虽然不懂技术,但也看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他用力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好小子!你立大功了!”
第二天,法庭上,沈良当庭演示了两种算法在模拟极端高温环境下的运行情况。美国钢铁公司的代表脸色铁青,他们没想到沈良竟然发现了这个隐藏的漏洞。
“这……这只是个巧合!”美国代表强词夺理,“我们的算法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完美!”
沈良冷笑一声:“正常情况?钢铁冶炼过程中,什么时候是正常情况?你问问在场的各位专家,哪家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没经历过极端高温的考验?”
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纷纷点头,表示沈良的说法属实。美国代表哑口无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法官宣布判决结果:驳回美国钢铁公司的诉讼请求。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欢庆。沈良成了民族英雄,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沈良”这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但沈良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这场官司的胜利只是暂时的,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要想真正摆脱困境,必须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主任,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打赢官司,”沈良对张建国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研发出更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彻底打破西方的垄断!”
张建国赞赏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已经向中央汇报了你的想法,中央决定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投入,全力支持你的研究工作!”
接下来的几个月,沈良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他废寝忘食,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几天几夜。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研发出一种全新的炼钢工艺,不仅提高了钢铁产量,还显着提升了钢铁质量。
新工艺的成功,让中国钢铁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彻底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随之瓦解。
然而,就在沈良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悄然降临……
一天晚上,沈良正在实验室里加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打开门,只见一个满头大汗的工人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沈工,不好了!炼钢炉……炼钢炉出事了!”
沈良的心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跟着工人一路狂奔到炼钢车间,只见原本熊熊燃烧的炼钢炉此刻却一片死寂,炉膛内闪烁着诡异的红光。
“怎么回事?”沈良厉声问道。
“我……我不知道,”工人吓得脸色苍白,“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就熄火了,然后……然后就变成这样了……”
沈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重新点燃炼钢炉。
就在这时,一个更加可怕的现象发生了:炉膛内的红光越来越亮,温度也越来越高,整个炼钢炉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快!所有人撤离!”沈良大吼一声,将身边的工人推了出去。
就在众人撤离的瞬间,炼钢炉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爆炸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夜空,巨大的冲击波将周围的建筑物夷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