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嘿ing 作品

第139章 荣昌城防

对于怎么守城。

张觉民其实也是什么都不懂,说实在的,他比这些人多的,估计也就是脑子转的快。

而且懂一些理论知识。

打仗打的是什么后勤和人员。

而且守城战,不像野战。

叛军并没有将重庆府的大炮给推出来,靠的还是梯子和其他攻城工具,这对他来说,也相对稳妥一些。

这要是对方推大炮来,不用说,张觉民觉得掉头就跑。

开玩笑,就荣昌城这情况。

敌人有大炮怎么守,几炮下去,城门就塌了。

“让人抓紧时间,把城墙有缺口的地方堵上。”

一上城门,张觉民看着正在忙绿的民工,便开口说道。

“已经在尽力安排了。”

何贤明白的点了头。

“另外,把城里面,还有之前从永川那边过来的,里面有医者郎中的,全部召集起来,临时画个地方,作为战地医院!”

张觉民看着这里情况继续说道。

“战地医院?”

一旁的众人一听他这话,也是一愣,什么是医院。

听着这话,张觉民也反应过来。

随即赶紧挽回:“哦,就是一个临时救助伤员的地方,士兵拼命守城,受了伤,也能到及时的救助。”

这个是医院的意思啊?

众人也是摸不着头脑,算了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张觉民见众人都没在这个纠结,这才放心不少,随即又补充了一句。

“那些救援伤者的人,继续从百姓里面召集,告诉他们,不用他们打仗,只需要把受伤的伤员,抬下城楼即可,男女都行!”

何贤明白的点了点头。

这个倒是可以。

“另外,担架,伤药,这些都得准备多一下,毕竟谁也不清楚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何贤继续应着。

张觉民继续巡视着城楼情况。

突然想到了什么?又停了下来,对着一旁的刘文山问道。

“那些新招募的守城士兵,是怎么安排的?”

刘文山扫了一眼一旁的另外一个百户。

那个百户这才站了出来。

“公子,我们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队,作为临时替补!”

张觉民听闻这话,却摇了摇头。

“虽说是临时征召的,但是也兵,都没上过战场,一群新兵,哪里会懂这些,你现在去,把这些人打乱,各自安排进老兵的队伍里面,以老带新,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快的熟悉战场。”

那百户点了点头,随即赶紧去安排。

还有什么是自己没考虑到的呢?

张觉民一边看着一边思考了起来。

火药,火油,金汁,弓箭····

这赵经纶提前来,都安排了下去。

再加上从永川那边带过来一些,倒是勉强够用。

他想了一下。

随即说道:“还有食物和淡水,告诉徐知县,守城的士兵要吃好喝好,水一定要注意,防止有细作投毒。”

众人都十分清楚的点了点头。

这边城防就这样,张觉民再也看不出哪里还需要了。

于是便留下了李响在这边守着,而他则回了县衙。

荣昌县,距离重庆和泸州都有一定的距离。

算是半个偏远的地方。

所以县衙不像延安府那里,有着什么很有规模的建筑布置,不过正常的三堂的四进院子。

要是按照延安府县衙正规的布局来说。

进入县衙大门,便是甬道直接到仪门,而后面才是一堂、二堂、三堂。

一堂审案。

二堂办公。

三堂客厅。

甬道的右边是迎宾馆,左边膳馆。

而在膳馆的后面,便是监狱,分为:大牢、女牢、死牢、和外监。

在迎宾馆的这边。

还有土地祠和衙神庙。

衙神庙里面供奉的是汉初三杰。

中间萧何,两边是韩信和张良。

在侧后面,便是以前张觉民他们上班的地方,三班捕快工作的地方。

快班,也就是张觉民他们这种,相当于刑警。

壮班,相当于狱警负责看管人犯。

皂班,类似法警,审案的时候,穿着一袭青衣在大堂喊威武的那种。

分工明确。

这也是为啥张觉民到了衙门这么久了,连赵经纶的脸都没看见的原因。

而再往后。

也就是一堂的后面。

便是吏员办公的地方。

像延安府的县衙。

就有典史陆长生办公的县丞衙,还有一个主簿衙,分别在二堂的左右。

而在这两个的侧面。

还分别有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的班房。

不过好像在延安府的时候,陆长生并没有刑名师爷。

张觉民倒是记得有个钱谷师爷。

在一堂也就是公堂的左右,分别是架阁库(档案室)和承发司(秘书处)。

明朝的官职就是废除了丞相制度。

所以县衙也是仿六部设置。

在公堂和仪门中,还有兵、刑、工、吏、户、礼六房。

前面三班弄武,后面六房弄文。

所以也叫三班六房。

这也是延安县衙是附郭县。

不然那他们三班哪有这么多人。

在这六房后面,还有吏舍,也就是吏员暂时居住的地方。

另外一边还有典史衙,不过多用为后勤处。

而知县则居住在最里面,也就是三堂。

那里面有内宅,还有厨房。

接待上司的东华庭,会晤同僚的西花厅。

存放国税的税库,还有地税的银局。

像延安县衙这条件好的,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有些假山假水布局。

只是这荣昌县穷啊。

县衙老旧不说。

各方布局都紧紧凑拼在了一起。

而衙役们也都全部加入了城防。

而暂时维护衙门这边安全的,则全部由赵经纶带来的重庆卫接管。

此刻的赵经纶就坐在二堂这边。

他现在心中也在纠结。

把指挥权交给了张觉民,他不知道是对是错。

可靠自己这点军事知识,他自己也清楚什么后果。

另外,他之前其实想过自己干的。

但是何贤回来后,给他说了一句话,让他改变了思路。

那就是在路上,张觉民给何贤说的。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叛军势大。

他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朝廷派兵来镇压。

所以,只能拼命试一试了。

张觉民在延安时,又是破案,就是说服青云寨归降。

而这次更是阻击叛军。

在能力上,他觉得张觉民比自己更合适。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信他。

另外,自己女儿也十三了。

确实也是存了招女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