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 集:线索探寻
张择端与老友李逸围坐在桌前,那枚神秘的玉佩就静静放置在桌上,仿佛带着无尽的谜团,散发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息。李逸手捻胡须,目光始终未从玉佩上移开,刚刚说出这玉佩上的符号与图案像是古老文字却又从未见过的话语后,屋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唯有张择端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彰显着他内心的焦急。
“那你觉得这与《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关系呢?”张择端忍不住再次追问道,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不知从何处得来的玉佩怎么就可能和自己耗费诸多心力创作的那幅传世画作有了关联,可心底又隐隐觉得,其中定藏着什么玄机。
李逸微微皱眉,思索了片刻后缓缓说道:“我曾听闻,《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许这些细节与玉佩上的符号有关。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一下这幅画。”张择端听闻,觉得这话颇有几分道理,当下便起身,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取出了那幅《清明上河图》,将其在桌上缓缓展开。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落在画卷上,仿佛给那原本就活灵活现的画面更添了几分灵动。两人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画上,开始一寸一寸仔细地查看起来。
他们先是看到了画中那个卖烧饼的小贩,平日里走过路过可能都不会太过留意的人物,此刻却好似有着别样的意义。那小贩的摊位上摆着的烧饼数量和形状都与玉佩上的一些符号惊人地相似,张择端不禁瞪大了双眼,指着那处对李逸说道:“你看,这烧饼竟如此奇特,我当初作画时倒没怎么在意,如今看来,怕不是巧合啊。”
李逸也是一脸凝重地点点头,顺着画面继续看去,又瞧见了一个在河边钓鱼的老者。那老者的鱼竿和鱼线的走向也与玉佩上的图案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呼应。
“难道这些都是巧合?”张择端心中满是疑惑,挠了挠头,实在觉得这太过不可思议了。
李逸却果断地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并非如此。这《清明上河图》乃是你精心之作,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你的心血和智慧。或许,你在创作之时,就已经将一些秘密隐藏在了其中。”
张择端听后,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往昔创作时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那些曾经一闪而过的奇怪灵感和想法,在当时只当是一时的奇思妙想,并未太过放在心上,可如今结合着玉佩来看,难道那些就是隐藏在画中的秘密?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眉头也越皱越紧。
“看来,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那些当初没在意的想法了。”张择端喃喃自语道。
不过,仅凭他们两人对着画研究,似乎也很难再有更多的进展了。为了进一步探寻线索,张择端和李逸一番商议后,决定去拜访一位曾经在宫中任职的老臣。这位老臣历经宫廷诸多风云变幻,对北宋的历史和宫廷秘闻那可是了如指掌,说不定他能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见识和知晓的过往,给他们指出一条明路来。
两人收拾妥当,便朝着老臣所住之处行去。一路上,张择端心里都在思忖着该如何向老臣开口,毕竟这事儿太过离奇,又牵扯到《清明上河图》这样的重要画作,万一老臣觉得荒诞不经,不愿帮忙,那可就麻烦了。
而李逸倒是显得相对淡定些,他一边走着,一边还在脑海中梳理着目前发现的关于玉佩和画之间的关联,试图从中再找出一些新的头绪来。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老臣的府邸前。那府邸看上去虽没有太过奢华的装饰,但透着一种古朴庄重的气息,大门紧闭,仿佛将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世界隔出了一段距离。
张择端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不多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小厮探出头来,看到是两位陌生人,便问道:“二位是何人?所为何事?”
张择端赶忙抱拳行礼,说道:“劳烦小哥通报一声,我是张择端,这位是李逸,我们特来拜访府上老爷,有事想请教一二。”
小厮一听张择端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毕竟张择端的大名在这汴京城也是有不少人知晓的,当下便说道:“原来是张先生和李先生,请稍等,我这就去通报老爷。”说罢,便转身快步朝里走去。
张择端和李逸站在门外,心里都有些忐忑,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结果。
没过多久,那小厮又快步走了回来,笑着说道:“二位,老爷有请,随我来吧。”两人相视一眼,跟着小厮进了府邸,穿过庭院,来到了一间书房前。
小厮推开门,只见屋内一位老者正坐在书桌后,虽已是白发苍苍,但眼神依旧透着睿智,想必就是那位曾经在宫中任职的老臣了。
张择端和李逸再次抱拳行礼,恭敬地说道:“见过老先生,冒昧前来打扰,实在是有事相求。”
老臣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笑着说道:“不必多礼,我听闻过张先生的大名,今日二位前来,不知是何事啊?”
张择端也不兜圈子,当下便将那玉佩的来历,以及他们发现玉佩和《清明上河图》之间那些奇特关联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说完后,便紧盯着老臣,期待着他能给出些有用的见解。
老臣听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后眉头也皱了起来,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他缓缓放下茶杯,说道:“此事倒是颇为蹊跷啊,这《清明上河图》我也曾有幸见过,确实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作,里面藏着些秘密也并非不可能之事。只是这玉佩,我一时也说不准它的来历。”
张择端和李逸听闻,心里不禁有些失落,本以为老臣能知晓一二,可没想到连他也没什么头绪。
老臣看着两人的神情,又接着说道:“不过,我记得在宫中时,曾听闻过一些关于前朝遗留宝物的传闻,说是那些宝物上往往有着奇特的符号和图案,似是有着什么特殊寓意,或许这玉佩就是其中之一。而《清明上河图》既是描绘我朝盛景之作,说不定也和那些前朝之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张择端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赶忙问道:“那老先生可知晓一些前朝的具体事儿,也好让我们再找找线索啊。”
老臣微微摇头,说道:“我也只是听闻过只言片语,具体的还得去查阅一些古籍资料才行。我这儿倒是收藏了些宫廷留存下来的古书,咱们不妨一起找找看,说不定能有所发现。”
说罢,老臣便起身,带着张择端和李逸来到了书房一侧的书架前。那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散发着一股陈旧的书卷气息。
三人分头开始查找起来,张择端的目光快速在一本本古籍上掠过,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希望能尽快从中找到有关玉佩或者和《清明上河图》秘密相关的记载。
李逸也是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本可能有用的书籍。而老臣则凭借着自己多年翻阅古籍的经验,有条不紊地翻看着那些古老的书页。
时间在这安静的查找中缓缓流逝,突然,李逸轻呼一声:“你们快来看看,我这儿好像有发现!”
张择端和老臣赶忙凑了过去,只见李逸手中拿着一本略显破旧的古籍,上面的字迹都有些模糊了,但还能大致看清一些内容。那古籍上记载着一段前朝的故事,说是曾经有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擅长用特殊的符号和图案来传递信息,而那些符号和图案往往会隐藏在一些重要的物件或者画作之中,为的就是守护一个天大的秘密。
“难道这玉佩和《清明上河图》就是他们用来隐藏秘密的媒介?”张择端激动地说道。
老臣也是一脸凝重地点点头,说道:“极有可能啊,只是这秘密到底是什么,咱们还得继续往下探寻。不过有了这线索,总归是有了方向。”
当下,三人又继续埋头在古籍中寻找起来,他们深知,距离揭开那隐藏在玉佩和《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秘密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此刻,每一个新发现的线索都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指引着他们不断向前。
随着进一步的查找,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关于那个神秘组织活动范围的记载,似乎与汴京城的几个特定地点有关。这让张择端和李逸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揭开秘密的曙光就在前方不远处。
而老臣看着两人那充满期待又坚定的神情,也不禁感慨,这世间的许多隐秘之事,或许就等着有心人去一点点揭开面纱,这《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他也越发好奇起来,决定要陪着张择端和李逸一同探寻下去,毕竟这说不定会是一段改写历史认知的奇妙之旅呢。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房里,照着那一本本被翻开的古籍,也照着三个专注探寻线索的身影,仿佛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而这场围绕着玉佩和《清明上河图》的线索探寻之旅,还在继续着,未来等待他们的,是更多的谜团,亦是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