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 集风云突变
《清明上河图史记》第58集:风云突变
北宋末年,汴京的天空仿佛都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原本那充斥着热闹喧嚣的大街小巷,如今也染上了几分惶惶不安的气息。金兵的威胁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时日的推移,愈发让人胆战心惊,那看不见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汴京百姓的心头,也让整个汴京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紧张氛围之中。
在那间小小的画室里,张择端站在画案前,望着那几近完工的《清明上河图》,眉头紧锁,满心忧虑。画上那细致入微描绘出的汴京盛景,街巷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店铺、波光粼粼的汴河,每一处笔触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本应是值得骄傲的佳作,可此刻他却全然没了欣赏的心思。
朝廷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吵之声几乎要掀翻那庄严的朝堂大殿。以宰相李邦彦为首的一派,主张与金兵求和,他们言辞恳切,声声句句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损耗,认为只要献出些钱财、割让部分土地,便能换来暂时的安稳,让金兵退去,继续维持这表面的太平。而以兵部尚书种师道为代表的另一派,则是坚决主战,他们痛陈金兵的狼子野心,指出求和不过是饮鸩止渴,唯有拿起武器抗争,方能保卫大宋的江山社稷,守护百姓的安宁。两派互不相让,朝堂之上的气氛每日都紧张到了极点,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将其彻底引爆。
张择端虽身处画室,但这些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地传入他的耳中。他在这汴京城中生活了多年,见过百姓安居乐业的模样,也深知一旦战火燃起,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那平日里充满欢声笑语的酒肆茶楼,会被战火吞噬;那在汴河边嬉戏玩耍的孩童,将会流离失所;那靠着小本生意维持生计的商贩们,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营生。每每想到这些,他的心就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疼得厉害。
“这幅画,一定要让皇上看到啊。”张择端喃喃自语着,目光再次落在了《清明上河图》上。他想着,皇上整日深居宫中,或许并不真切知晓这市井之间百姓的真实生活,更不了解如今百姓们对于金兵压境的恐惧与担忧。若是皇上能仔细看看这画,看到那画中百姓生活的点滴,看到这汴京的繁华来之不易,兴许就能早下决断,做出正确的抉择,让这大宋的江山和百姓逃过一劫。
主意已定,张择端小心翼翼地将画卷好,用一块素净的绸布包裹起来,准备进宫面圣。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忐忑,迈出了画室的门。
然而,就在他刚刚走到坊巷口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那马蹄声急促而杂乱,仿佛踏在每个人的心上,让人心慌意乱。紧接着,便是一阵喧嚣嘈杂的呼喊声:“金兵攻破边境啦!金兵打过来了!”
这声音如同平地一声惊雷,瞬间在汴京城内炸开了锅。原本还在街巷中忙碌着的百姓们,先是一愣,随后便如惊弓之鸟一般,慌乱地四处奔逃。一时间,哭喊声、呼喊声、东西被碰倒摔碎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整个汴京城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张择端呆立在原地,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他怎么也没想到,局势会恶化得如此之快,那原本还只是远在边境的威胁,此刻竟如汹涌的潮水般,朝着汴京席卷而来。他望着那些平日里熟悉的街坊邻居们,此刻一个个面容惊恐,拖家带口地朝着各个方向跑去,有的甚至连家中的财物都顾不上拿,只想着能尽快逃离这即将陷入战火的地方。
“完了,难道一切都要完了吗?”张择端的心中涌起一股绝望的情绪,他觉得自己这段日子以来的努力,想要通过画卷劝谏皇上的想法,或许都将成为泡影。这大宋的江山,这汴京的繁华,难道就要在金兵的铁蹄下灰飞烟灭了吗?
可即便心中满是绝望,张择端的眼神中却依旧闪过一丝倔强的光芒。他抱紧了怀中的画卷,那是他的心血,更是他最后的一丝希望。“不行,哪怕只有一线生机,我也要试一试。”他咬了咬牙,逆着那慌乱奔逃的人流,朝着皇宫的方向艰难地跑去。
一路上,所见之处皆是一片狼藉。街边的店铺门户大开,货物被扔得到处都是,有的地方甚至还燃起了小火苗,浓烟滚滚,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张择端顾不上这些,只是拼命地跑着,他的衣衫被汗水浸湿,头发也变得凌乱不堪,可他的脚步却没有丝毫的停歇。
皇宫的大门前,平日里庄严肃穆的侍卫们此刻也显得有些慌乱,他们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紧张地望着宫外的方向,手中的兵器似乎都握得更紧了些。
“让我进去,我有要事面见皇上!”张择端冲着侍卫们喊道,声音因为焦急和奔跑而变得有些沙哑。
侍卫们看着他,面露犹豫之色,毕竟此刻局势危急,皇宫也进入了高度戒备的状态。
“求求你们了,此事关乎大宋国运啊!”张择端心急如焚,几乎是哀求着说道。
或许是被他那恳切的神情和话语所打动,侍卫们对视了一眼后,最终还是放行了,让张择端进入了皇宫。
皇宫内同样是一片紧张的氛围,太监宫女们脚步匆匆,脸上满是惊恐之色。张择端抱着画卷,一路朝着皇帝的御书房跑去,他的心中不断地祈祷着,希望还能来得及,希望皇上能听一听他的话。
终于,他来到了御书房前,喘着粗气,大声喊道:“臣张择端,求见皇上!”
御书房内,皇帝赵桓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听着大臣们的汇报,脸色阴沉得可怕。此刻听到张择端的求见声,心中不禁有些恼怒,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打扰。
“宣他进来!”皇帝不耐烦地说道。
张择端赶忙走进御书房,一见到皇帝,便“扑通”一声跪下,将怀中的画卷高高举起,说道:“陛下,臣近日绘得一幅《清明上河图》,此画描绘了我汴京的市井风貌,百姓生活百态,望陛下能过目,知晓如今百姓的疾苦,也好早做决策啊。”
皇帝微微皱眉,看着眼前这个略显狼狈却又一脸赤诚的张择端,心中有些疑惑。他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太监将画卷接过,展开来看。
随着画卷一点点展开,那繁华的汴京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皇帝的目光起初只是随意地扫视着,可渐渐地,他也被画中的细致与生动所吸引,看到了那热闹的街市上,百姓们讨价还价的模样;看到了汴河上,船夫们奋力划船的身姿;看到了虹桥上,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陛下,如今金兵压境,汴京百姓人心惶惶,臣绘此画,便是想让陛下明白,这繁华来之不易,切不可轻易舍弃啊。”张择端言辞恳切地说道。
皇帝看着画卷,沉默了许久,心中五味杂陈。他又何尝不想保住这大宋的江山,保住这汴京的繁华,可金兵来势汹汹,朝廷内部又纷争不断,让他实在是左右为难。
“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皇帝最终只是淡淡地说道,将画卷放在了一旁。
张择端心中一凉,他知道,皇帝并没有真正重视他的话,可此刻他也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磕了个头,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走出御书房后,张择端望着那阴霾笼罩的天空,眼中满是悲凉。他不知道这汴京的未来会如何,也不知道这大宋的江山还能撑多久,他只觉得自己在这历史的洪流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力。但那《清明上河图》,他还是会继续守护着,那是他对这汴京、对这大宋最后的一份眷恋与见证,哪怕一切都将消逝,它也定要留存于世,让后人知晓曾经这里有过的繁华与故事。
张择端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离开了皇宫,融入到了那依旧混乱不堪的汴京城中,而那风云突变的局势,还在继续朝着未知的方向发展着,仿佛要将所有人都卷入那无尽的黑暗深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