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吴吉祥:殿下,这主意真是陛下想出来的!
“雪灾?”
黄轩诧异的看着老朱。首发免费看书搜:求书帮
“是啊,并且这次的灾害比较严重。”老朱无奈道:“如果是十余日前,我还可以让汤和他们暂缓攻打残元,把粮草拿出来去救灾。”
“现在大军己经开拨,国库空虚,实在是没办法了。”
黄轩点了点头,问道:“朱大叔,你想让我怎么做?”
“你也知道,出现雪灾,最急需的东西就是粮食跟衣物。”朱元璋望着黄轩道:“你看能不能帮我搞一些衣物跟粮食。”
黄轩听完,沉默不语。
听朱大叔的意思,是河南跟河北两地出现雪灾。
这两个地方自古都是人口大省。
自己即便能帮忙,又能帮多少人?
况且,购买如此多的物资,又需要花费多少钱财?
恐怕是天文数字吧。
不过,当黄轩看到老朱那期盼的眼神,硬生生的把婉拒的话给咽了下去。
“大米厂,跟面粉厂,新到了一批货,我尽量安排弄过来吧!另外我看能不能再收购一批,只是想要在短时间弄到足够多的粮食……,根本不可能。”
“至于衣物……”
黄轩一拍脑袋,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开口道:“那啥,朱大叔,衣服这些,不买新的也没关系吧?”
老朱摇头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什么新不新的?只要穿在身上,暖和就行。”
“那行!”黄轩掏出手机,开始查询起来:“在我们现代,最不缺的就是衣服。”
“很多人衣服穿旧了,就扔了。”
“所以,有经商头脑的人就弄出什么旧衣回收公司。”
“专门从国内回收旧衣服,打包后卖到国外去。”
“最重要的是,这些衣服非常便宜,一吨才一两千块钱。”
老朱闻言露出一脸喜色。
后世衣服质量怎么样,他深有体会。
如果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到所需的衣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至于什么旧衣服,老朱根本不在乎。
人都快冻死了,还考虑什么新旧。
黄轩拨了一个公司的电话:“喂,请问是伍佰旧衣回收公司吗?”
“我这边想采购一批衣服……”
“夏天,秋天,冬天都可以。”
“数量?你公司总共有多少?”
“70吨?我都要!”
“没开玩笑,你若是不信,我可以先打一半的货款,等东西到了,我在补剩下的货款。”
“我在哪?我在应天府,你看能多久把衣服给运过来,如果能再三日之内运过来,我现在就打款!”
“好说,好说,对了,请问您贵姓?”
“姓吴?吴总你看能不能介绍一点同行给我,我这边要大量的旧衣服,上不封顶的那种。”
“真的?那多谢吴总了!你明日过来,我请你喝茶!”
挂了电话,黄轩看着老朱道:“刚才你也听到了,这些衣服最少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送来。”
“另外,一吨旧衣服有多少件,我也不清楚,不过我会尽量多收购一些。”
黄轩劝诫道:“不过,我这边只能是辅助,朱大叔你真正要考虑的是通过大明自身,来解决问题。”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黄轩眼睛一亮,急切道:“朱大叔,我有一计,能让你在短时间内,快速募集到赈灾的物资。”
……
老朱激动的回到御书房,对着吴吉祥吩咐道:“你赶紧去把太子叫来,咱有急事跟他商量。”
“爹你找我?”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朱标就走了进来。
“标儿,快过来。”老朱招呼着朱标上前,把手中刚写好的纸张递给他:“你让应天府府尹、锦衣卫,商业部,报社全力配合。”
“明日之内,要让全城百姓都知道,朝廷准备在后日举办一场义捐活动。”
朱标眉头微皱:“义捐?”
“对,你把这纸上的内容先看完。”老朱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脸上的笑容不断,哪还有早上那般愁眉不展的模样?
朱标快速的看了一遍纸上的内容,抬起头望着老朱:“这,这,这是爹想出来的?”
老朱笑骂道:“你这小子,就这么看不起你爹?这办法不是咱想出来的,难道还是你小子想出来的?”
朱标把目光望向一旁的吴吉祥。
吴吉祥脸颊抽了抽,偷偷瞄了一眼老朱,媚笑道:“殿下,这主意真是陛下想出来的。”
朱标才不会相信老朱跟吴吉祥的鬼话。
若真是老朱想出来的,前两日,他就不会整天唉声叹气,见谁都是一副苦大深仇的样子。
不过,管他呢!
这主意好啊,朱标相信,三日后,定能募集到一批粮食物资。
……
京城,某酒楼,包间内。
“张兄!”
“李兄!”
“黄兄!”
三位商贾行了一个见面礼,然后依次落座。
“这报纸……,两位看了吗?”
那黄姓男子,把手中刚买的报纸放在桌上:“两位,你们说,这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这还有假?外面都传遍了。”李姓男子摸着胡须道:“听说前几日,朝廷得到河南河南行省、北首隶?发生雪灾的事情,陛下为了此事急得团团转。”
那张姓男子长叹一口气:“按理来说,咱们都是大明的商人,如今出现灾害,咱们力所能及的捐一些东西,也算是回馈百姓。”
黄姓男子看向张姓男子:“张兄的意思……,明日义捐,要去?”
张姓男子笑了一声:“去,为什么不去?”
“况且锦衣卫的请帖都送到府上了,黄兄难道没收到?”
说到锦衣卫,黄姓男子看了看关着的房门,小声道:“那群活阎王,都把催命符送家里来了,不去能行吗?”
“只是不知道这义捐,是凭个人意愿来捐多捐少,还是强制性让人捐出多少东西才达标。”
“张兄李兄你们也知道,我黄家家小业小,禁不起折腾啊。”
其实,也不怪黄姓男子担心。
他来应天府也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之前他在老家的时候,那些官吏一到年底就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收取“捐税”。
少了还不要,至少要拿出让他们满意的钱财才行。
当然,这“捐税”不是强制性要求捐的。
不过,你不捐试试?
来年,你看你生意还能不能做得下去。
黄姓男子之所以来到应天府从新打拼,一方面是听说应天府经商环境利于商贾,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逃避这些附在商人身上吸血的官吏。
惹不起,咱难道还躲不起吗?
李姓男子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黄兄勿虑,明日咱们去了,不就知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