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非木 作品
第一卷:有客仙来 第二十九章:妖
于“花神”而言,卓无昭身上既没有锐气,也没有杀气。
那柄刀更是。
平凡无奇,连应有的锋锐都被岁月洗去。
但转眼,冰凉气息已在鼻息之间。
“花神”的视野中,玄影占据身前,刀比玄影还要逼近三分。
吃过亏的桃花蛰自然不敢再和玄刀硬碰。
它蕊心开合,倏地将女子包裹,二者“啪”的散落,溅起水珠无数。
琴音骤响。
水珠流转、交错,又是一张看起来柔软、实则致命的网。
它稍稍触及卓无昭发丝,便迅速分化成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无数细线,聚合、缠绕,将发丝切碎至粉末。
卓无昭只一挥刀。
风雨开道。
琴音未收,卓无昭又在眼前。
他像一只纠缠的亡灵,极有耐心,极其紧迫。
甩不开,逃不掉。
步步欺身、无数攻守之间,他也没有多余的动作和情绪。
连那柄刀上惯常泛起的死气,都仿佛被摒弃,不存在了。
这一点,第一次与卓无昭交手的“花神”无从知晓。
她,或者它,都只在搏命中激发出最深刻的本能。
杀。
杀灭所有的威胁,杀出个人人胆寒,毫厘莫进。
这样的场景,反倒成了“神”的腾腾煞气,不死不休。
女子指尖氤出血迹,肩头的桃花蛰开合更急。
透明的触手时而猛冲,时而飞切,时而紧绷,时而阻拦。
哪怕是被刀锋切断,它也会迅速舍弃枯萎的部分,生长出新的透明嫩芽。
渐渐地,触手越来越细,越来越无力。
桃花蛰坑洼的头颅低垂着,女子握琴的手开始颤抖。
卓无昭刀锋一转,铮——
琴弦又一次尽断。
崩散开的细长水线与刀刃相交,隐隐迸溅星火。
刀势却未尽。
这一刀斜斜挥去,斩向桃花蛰。
电光石火,女子旋身换位,后颈被刀风堪堪擦开一道,鲜血涌出。
她却一折身借力退出数尺,手上轻拨,新琴弦再现,比起之前更纤细三分。
而除了弦上水色,整把琴都散发出了一种诡异的透明和变形感。
连脚下的高台实地,都仿佛为之酥软。
卓无昭能感受到一股强盛且沉重的气劲,正在勃发。
那不单是修仙士的气息,还有另一股更为张狂的力量。
两道分化的气息相融,暴涨,翻涌。
她终于不再藏匿。
卓无昭知道,他猜对了。
面前的敌人,并非异族同盟,而是出自同一只——
妖。
在神陆,从极久远开始,“妖”就存在。
它们是新生出智慧的天灵地精,又或者更古老的既有种族,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去考究。
在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里,它们一向与“魔”交好,受“魔”使役。
在祸世魔君入侵之时,这个印象达到巅峰。
于是自魔君落败,大多数妖也销声匿迹,边缘求活。
当然也有些天赋特殊的、胆大的,悄悄地装起了“人”。
这一只是,又不完全是。
它竟好像是真的将自己的人形和妖身剥离开,各有思想。
包括对《五之三》的感悟,都产生了分裂般的差别。
除此之外,卓无昭还确定了另一点。
妖族要害在于妖丹,女子与桃花蛰之间,最重要的妖丹仍存在于桃花蛰腹内。
至于人形,大不了从头修炼。
所以“她”会拼死保护桃花蛰,乃至愤怒。
在生死面前,没有其他。
卓无昭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他在游移的地面稳立,拿刀的手更稳。
做斩仙者这么久,他并非第一次面对“异化之妖”。
或许是与人族修炼思路不同,大多数妖对于《五之三》其实没有太大兴趣。
但总有特例。
比如这种有了“人”思维的“妖”,就不能以常理论。
不过看手段,一言不合,你死我活,非常符合“异化之妖”的一贯作风。
也有点儿像是……当年舍生忘死,为魔君冲锋陷阵的气势。
卓无昭沉腰,凝神。
深水之下,越来越多的暗影起伏、隐现。
墨色从梁顶暗处垂落,浸染飘飞的帘幔,渗进深水,漫过高台。
女子飞天御风,反手握琴,在半空中衣袂翩跹,形如千瓣桃花。
花枝清清淡淡,被一只鸟雀踩过似的,微微动了。
叮叮——
卓无昭也在这一刹那,扑了出去。
殷红光芒泼洒成无数点线,与墨色一起,将所沾染的、所包裹的,所见的,所不见的,一并切碎。
如果这个时候,河塔外,长街上的人们抬头,大概是能看到一瞬间的赤芒闪烁。
干脆、利落,了无余痕。
可其中仍有他意。
死意,决意。
是刀意。
天地暴虐中,刀起于绝险,落于惊骇,往复纵横,无声中平山捍海。
久蓄的气机在此刻澎湃,放纵,浩浩汤汤。
磅礴的浪涛传开,激起更剧烈的轰鸣。
河塔猛然一震。
原本华美的高台彻底崩毁,砖瓦摧折,散落开来。
深水成了无边的水域,只浅浅没过脚踝。
女子仰面倒在石木残骸中,脖颈间血如泉涌。
桃花蛰匍匐在她的胸口,蒲苇般的触手伸出,一层又一层,紧紧地缠住玄刀尖端。
玄刀反向,是自背后挑出,阻隔了一抹幽影。
如果不是桃花蛰阻挠,这一刀,必然将其斩断。
卓无昭脸上慢慢显现几道极深的伤口,身上亦有浸湿之处。
他还来不及往身后看。
但那一股令人心颤的凉意,不会作假。
幽影倒飞出去,一闪,金色的尾尖一勾,就倒挂在了一根修长的手指上。
来人不知是什么时候到的,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在那儿。
竖瞳、金眸,碧玉冠,阴阳暗绣浮光氅。
眉心一点奇纹,耳畔鳞光闪闪,在发间变换出异样的锐利。
他像天神,也像鬼魅。
更像的,是缠绕在他指间那条黑鳞金尾的蛇,头颅尖尖,红信嘶嘶。
他和“它”,也都默契地注视着卓无昭。
他的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
卓无昭根本没有回头,便无从知晓那笑里究竟是旁观者的快意,还是对垂死挣扎猎物的欣赏。
他只看到——
脸色惨白的女子睁开眼,与他对视。
那柄刀更是。
平凡无奇,连应有的锋锐都被岁月洗去。
但转眼,冰凉气息已在鼻息之间。
“花神”的视野中,玄影占据身前,刀比玄影还要逼近三分。
吃过亏的桃花蛰自然不敢再和玄刀硬碰。
它蕊心开合,倏地将女子包裹,二者“啪”的散落,溅起水珠无数。
琴音骤响。
水珠流转、交错,又是一张看起来柔软、实则致命的网。
它稍稍触及卓无昭发丝,便迅速分化成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无数细线,聚合、缠绕,将发丝切碎至粉末。
卓无昭只一挥刀。
风雨开道。
琴音未收,卓无昭又在眼前。
他像一只纠缠的亡灵,极有耐心,极其紧迫。
甩不开,逃不掉。
步步欺身、无数攻守之间,他也没有多余的动作和情绪。
连那柄刀上惯常泛起的死气,都仿佛被摒弃,不存在了。
这一点,第一次与卓无昭交手的“花神”无从知晓。
她,或者它,都只在搏命中激发出最深刻的本能。
杀。
杀灭所有的威胁,杀出个人人胆寒,毫厘莫进。
这样的场景,反倒成了“神”的腾腾煞气,不死不休。
女子指尖氤出血迹,肩头的桃花蛰开合更急。
透明的触手时而猛冲,时而飞切,时而紧绷,时而阻拦。
哪怕是被刀锋切断,它也会迅速舍弃枯萎的部分,生长出新的透明嫩芽。
渐渐地,触手越来越细,越来越无力。
桃花蛰坑洼的头颅低垂着,女子握琴的手开始颤抖。
卓无昭刀锋一转,铮——
琴弦又一次尽断。
崩散开的细长水线与刀刃相交,隐隐迸溅星火。
刀势却未尽。
这一刀斜斜挥去,斩向桃花蛰。
电光石火,女子旋身换位,后颈被刀风堪堪擦开一道,鲜血涌出。
她却一折身借力退出数尺,手上轻拨,新琴弦再现,比起之前更纤细三分。
而除了弦上水色,整把琴都散发出了一种诡异的透明和变形感。
连脚下的高台实地,都仿佛为之酥软。
卓无昭能感受到一股强盛且沉重的气劲,正在勃发。
那不单是修仙士的气息,还有另一股更为张狂的力量。
两道分化的气息相融,暴涨,翻涌。
她终于不再藏匿。
卓无昭知道,他猜对了。
面前的敌人,并非异族同盟,而是出自同一只——
妖。
在神陆,从极久远开始,“妖”就存在。
它们是新生出智慧的天灵地精,又或者更古老的既有种族,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去考究。
在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里,它们一向与“魔”交好,受“魔”使役。
在祸世魔君入侵之时,这个印象达到巅峰。
于是自魔君落败,大多数妖也销声匿迹,边缘求活。
当然也有些天赋特殊的、胆大的,悄悄地装起了“人”。
这一只是,又不完全是。
它竟好像是真的将自己的人形和妖身剥离开,各有思想。
包括对《五之三》的感悟,都产生了分裂般的差别。
除此之外,卓无昭还确定了另一点。
妖族要害在于妖丹,女子与桃花蛰之间,最重要的妖丹仍存在于桃花蛰腹内。
至于人形,大不了从头修炼。
所以“她”会拼死保护桃花蛰,乃至愤怒。
在生死面前,没有其他。
卓无昭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他在游移的地面稳立,拿刀的手更稳。
做斩仙者这么久,他并非第一次面对“异化之妖”。
或许是与人族修炼思路不同,大多数妖对于《五之三》其实没有太大兴趣。
但总有特例。
比如这种有了“人”思维的“妖”,就不能以常理论。
不过看手段,一言不合,你死我活,非常符合“异化之妖”的一贯作风。
也有点儿像是……当年舍生忘死,为魔君冲锋陷阵的气势。
卓无昭沉腰,凝神。
深水之下,越来越多的暗影起伏、隐现。
墨色从梁顶暗处垂落,浸染飘飞的帘幔,渗进深水,漫过高台。
女子飞天御风,反手握琴,在半空中衣袂翩跹,形如千瓣桃花。
花枝清清淡淡,被一只鸟雀踩过似的,微微动了。
叮叮——
卓无昭也在这一刹那,扑了出去。
殷红光芒泼洒成无数点线,与墨色一起,将所沾染的、所包裹的,所见的,所不见的,一并切碎。
如果这个时候,河塔外,长街上的人们抬头,大概是能看到一瞬间的赤芒闪烁。
干脆、利落,了无余痕。
可其中仍有他意。
死意,决意。
是刀意。
天地暴虐中,刀起于绝险,落于惊骇,往复纵横,无声中平山捍海。
久蓄的气机在此刻澎湃,放纵,浩浩汤汤。
磅礴的浪涛传开,激起更剧烈的轰鸣。
河塔猛然一震。
原本华美的高台彻底崩毁,砖瓦摧折,散落开来。
深水成了无边的水域,只浅浅没过脚踝。
女子仰面倒在石木残骸中,脖颈间血如泉涌。
桃花蛰匍匐在她的胸口,蒲苇般的触手伸出,一层又一层,紧紧地缠住玄刀尖端。
玄刀反向,是自背后挑出,阻隔了一抹幽影。
如果不是桃花蛰阻挠,这一刀,必然将其斩断。
卓无昭脸上慢慢显现几道极深的伤口,身上亦有浸湿之处。
他还来不及往身后看。
但那一股令人心颤的凉意,不会作假。
幽影倒飞出去,一闪,金色的尾尖一勾,就倒挂在了一根修长的手指上。
来人不知是什么时候到的,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在那儿。
竖瞳、金眸,碧玉冠,阴阳暗绣浮光氅。
眉心一点奇纹,耳畔鳞光闪闪,在发间变换出异样的锐利。
他像天神,也像鬼魅。
更像的,是缠绕在他指间那条黑鳞金尾的蛇,头颅尖尖,红信嘶嘶。
他和“它”,也都默契地注视着卓无昭。
他的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
卓无昭根本没有回头,便无从知晓那笑里究竟是旁观者的快意,还是对垂死挣扎猎物的欣赏。
他只看到——
脸色惨白的女子睁开眼,与他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