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枷 作品

分卷阅读182

江南水患严重,河渠广布的三百里堤岸决堤,更有无数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恰有民间人士鼓动, 说天高皇帝远, 女皇这是不想管她们,不如大家都上京城, 找女皇陛下讨个说法。于是, 就有了傅子笙一行人去昨日遇到因为饥饿而袭击过往路人的事情。

内宫的朝会整整开了三天,朝臣三天都没有回家, 吃喝拉撒和睡觉都是在议政堂旁边的偏殿里。

傅子笙也是第一次有了和十几个官员一起睡大通铺的经历,她这时才感慨道长孙燕每日都熏香的香闺是多么的沁人心脾。

比闻臭脚丫子和打鼾的大臣们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三日后,皇帝任命了一位户部的官员为押送赈灾银子和粮食的钦差大臣。又赐给易纤云一把尚方宝剑,命她作为监军督察卫,护送钦差和银两到江南。

易纤云在前日就领了圣旨,陪同那位其貌不扬的钦差,一队车马加急离开了京城。

这几日里,灾民已顺利抵达京城外十里坡,由兵部和工部派遣官员安置临时住所,将灾民隔离在京城外。

这样的处置只能生效一时,不能隔绝根本。所以在派遣官员去江南后,有一半的灾民也闻风而动,背上家当跟随车队回乡。

傅子笙是最后一日议政结束才离开皇宫的,此时身边认识的官员少得可怜,于是她独自走在回帝卿府的路上。

京城的上空最近总是阴云密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与傅子笙所想的不同,去江南的人只有易纤云。

而她呢,因为鲁南百人血书的案子被大理寺查清楚了,确认有刁民作祟,官商勾结。

长孙啸气得打碎了两个青瓷花瓶,摔烂了御书房的三个砚台,五六根稀世罕见的毛笔,还用鞋拔子砸了一个大臣的脑袋。

她最后发了六道金谏赦令,查抄了包括鲁南刺史在内的十二名涉案官员的家,将她们统统关进了地州大牢。

御书房里的众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个个将头低的比谁都低,生怕被女皇揪出错处。

“晏栖,朕记得你户籍在扈舟,鲁南有泉、扈二地,恰好在你家乡。”

说到此处,长孙啸似乎累了,疲惫的坐回龙椅上,捂着额头垂眸继续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

“你不要让朕失望。”

傅子笙站了出来,掀起官袍跪下,“臣遵旨。”

长孙啸念及她驸马头衔没有安置,有意增加她的职权,方便她在地方行事。

于是给她授了勋,提名“上轻车都尉”。

她本职是从四品上大理寺少卿,如今多了个正四品上没什么职权的权贵勋号,相当于是升官了。

朝臣早就在开了三天朝会后心累的只想回家,在圣旨下达时没有人反对傅子笙升官快,反而还有人在皇宫门口跟傅子笙道喜。

多谢她接了这个烫手山芋,让她们不用心惊胆颤下一个会被鞋拔子砸破脑袋。

可是离了皇宫的傅子笙不见丝毫的开心,反而表情凝重。

她不是扈州人,对扈州的理解也只有几年前去扈州参加院试和乡试。

长孙啸给她的期限是,十日内出发去鲁南。

傅子笙想了一路,决定提早出发。

更何况这几天的天气有变,雨季快要到了。界时易纤云在江南,路更加难走。

鲁南二州毗邻江南,京城都有灾民涌入,想来二州中亦是收容了不少灾民。傅子笙心心念念,等到了鲁南,她许还要和易纤云互相提携。

长孙啸知道两人交情甚好,将两人分来,想必也是有此打算,让她们好互助。

想清楚这些,傅子笙到了帝卿府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开始磨墨,给京城六处据点的部下们和阿姐写信。

一个时辰后她踏出书房,并不见灵芝的身影,于是站在院子里对着门口的一棵树上喊道:“舅母,帮我把信送出去。”

“我打算明日就出发。”

晏六从树上下来,点点头,接过她手里的几封信,一言不发的又消失在了院子里。

傅子笙转头,忽地就听到一阵铜盆掉落,水花四溅的声响。

“乓铛!”长孙燕两只手停在半空,裙摆被温热的水打湿,脚面上正散发着氲氲热气。

她提着裙子顾不上湿漉,冲到傅子笙面前问她道:“你要去哪里?你果真要去江南?!”

傅子笙不明白她的吃惊从何而来,说道:“我要去泉州,女皇派我去查假药案。扈州的刺史知情不报,隐瞒假药泛滥事件,却没有能力解决,最终导致无数百姓因愚昧而死,已经被砍头了。”

“泉州刺史是第一个上报假药案的人,因此逃过一劫,她是在鲁南接应我的人,所以我要先去泉州了解事情的始末,再做决断。”

她见长孙燕表情愕然,以为她不了解情形,被昨日的灾民袭车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