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枷 作品

分卷阅读113

没多久,便有了共同议事,在公事上说的上话的好友和同僚,她在大理寺站稳了脚跟。

这一日,女皇长孙啸忽然想起了她这么个人,在下朝后,叫宫女把傅子笙宣进宫听朝政。

傅子笙在梁惕守的指示下,怀抱今年前三个月的京中刑案卷宗进宫。

刚过宣武门,便见到一队宫中的御轿浩浩荡荡的走来。

傅子笙是外臣,连忙束手而立在红铜门柱边,低下头等轿子过去。

微风吹过,那轿子里的贵人透过掀飞的帘子,猛地看见了外头站着的人的脸,贵人惊慌一瞬,脸色变化。

轿子原地一晃,轿夫手忙脚乱稳住。

“帝卿,您没事吧?”轿门边的小宫婢连忙问道。

轿子里坐着的长孙芷柔捂着犯疼的心口,手里的帕子抓得紧紧的,她摇头,忙唤馨儿道:“馨儿,刚刚,刚刚路过的那个人,你去,去替我问问宫人那个人是谁?”

馨儿抬头,看向后方空空荡荡的宫廊,道:“殿下,后面并没有什么人。”

长孙芷柔眼神固执,迸发出一种倔性,摇头道:“不会的,一定有人在让轿。”

“馨儿,还记得我跟你说的,一个月前我在寒山寺庙里的遭遇吗?此事你知我知,我刚刚好像看到恩公了。”

“虽然只有一瞬,但我很确信,就是她救了我!”

馨儿见长孙芷柔焦急的样子,心疼地捂住她的手,连声应道:“好好,馨儿知道了。殿下,您坐稳,可别再探身子出来吓奴婢了。”

“您不是还要去东宫看望太女殿下吗?太女殿下等不到您,该生气了。馨儿现在就去打听今日进宫的人有哪些,一定给您找到。”

说着,馨儿在长孙芷柔的催促下,提着裙摆往皇宫宫门跑去。

而另一边,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傅子笙进了御书房面圣。

她叩拜完毕,将手里的卷宗递交了上去。

御书房里,除了她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臣子也在同女皇商议事务。

刑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吵得不可开交,理由是这几年狱里关的罪犯太多,刑部尚书要求增加刑部的财款,多建几个大牢关押犯人。

户部尚书管着钱、粮,说江南水患要修桥建堤坝,国库已经支出去一大部分银子,现在国库没钱。

上首的女皇高坐龙椅,死死皱着眉,听着下首的几人吵来吵去,发问道:“怎么会犯人增多?难道昌国这几年都养刁民了?”

“朕的昌京,养着你们就是这么办事的?”

她看见一幅不关事事立在众人身后的傅子笙,看着她的脸,心情都好了一些。

长孙啸当即点了她的名,随口一问:“晏栖,你来说说,要怎么处置这个难题。”

傅子笙突然被点名,不慌不乱站了出来。“回禀陛下,晏栖初入朝堂,不知国库银两数目与昌京犯人几何,但如果是两相抉择的难题,我倒是有个想法。”

朝臣看向她,争吵声安静了下来。

“说来听听。说错了,恕你无罪。”长孙啸正了正身子,好奇的竖耳聆听。

傅子笙娓娓道来:“回陛下,臣这段时日在大理寺翻阅刑事案宗,发现十年前的旧法里有这么一条处罚记录:将犯罪较轻的人员缓释后放出天牢,在劳务司或民间的一些劳力厮室做工,以工待牢,减缓刑期。一方面缓解牢狱养闲人的压力,另一方面工赈增补国库。”

“但是新法里并没有提及这条,只有以期限将犯人关押天牢,或者判处流放、斩刑。”

她一口气说完,“所以臣斗胆,恳请陛下建立以工代牢的制度,提取部分犯人尝试缓释刑工之法。

或是将昌京的罪犯往旁边几个州的天牢分别押送一定人员,以分担京狱压力。”

长孙啸眼前一亮,起身道:“你言之有理。第一条可以试行。

第二条需费人力,昌京罪犯本就罪大恶极,看管、押送途中有劫狱风险,勿要节外生枝。现在就以第一条来办!”

“刑部尚书,你在三日内将昌京的罪犯名单整理好,朕让户部配合你,将昌京里大大小小能容犯人做工的劳务司统计出来。”

“谨遵陛下吩咐。”刑部和户部的人一听,只得在女皇高兴的兴头上将事情答应下来。

具体怎么个规整缓释刑案人员的名单,还有百姓会不会惧怕和被放出来的犯人一起做工,那就是她们之后要做的工作了。

户部和刑部的人面上笑着,内心里苦哈哈。

傅子笙的随口一提就真的被实行,她自个儿也惊出一条冷汗,暗中思索利弊。

再一细想,发觉此事还有待商议。

她正要再开口,长孙啸却道:“既然是晏少卿的提议,你本就是大理寺的官员,亦是负责刑事案件的跟进,与这几件事都有关系。”

“不如你就负责这件事,将具体的措施实行方案细细写下来。朕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