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
姚雯穿一身胸前有‘中国青年’白色字样的军绿色运动套装,站在客厅中央,双手揣兜,吊儿郎当的把话撂下。
晏何安带头起哄:“盛总,一天一千字,坚持一个月,而已!”
褚涵心头断定小舅做不到,表面上鼓励就完事了:“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秦夏凑到姚大编剧旁边求机会:“你看看我,我要是坚持下来,你在临江阁给我摆一桌?”
姚雯让她别添乱,好好做演员。
凌笑也把这话听进去了,还带入了自身,扳着手指头算这个月更新量……
宋秋实目光审度的看当事人,半响,启唇问:“赌不赌,给个准话。”
盛砚不知道自己的创作能力,但很清楚他做一件事的热度,支吾半天,笑着岔开话题:“吃的怎么还没到,我都有点儿饿了。”
众大佬无比失望,还吃什么,散了吧!
许意知见状,捧着悉心准备的果盘出来表现了。
晏何安看出她在打小算盘,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开口推波助澜准没错:“怎么,你想给盛总组个盘子?”
“我哪儿有那个本事!”许意知谦虚婉拒,眼里泛着灵俏的光,先看宋秋实,再看褚涵大佬,接着将凌笑、盛砚等等全部目视一遍。
“就是说,《我的舞台》这档综艺最近火出天际,唯一有个不好的地方,学员大多签了公司,节目一播完,公司各捧各的,有的团队还会急于给艺人转型,着急忙慌的撕标签。可是这批艺人就是从《我的舞台》火起来的,随着节目热度的散去,失去舞台光环的艺人短期无法突破,很快就会归于沉寂,这一点就连冠军都无法避免。”
想在娱乐圈杀出一条血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我的舞台》注定成为内娱综艺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是不可多得的‘天时’。
可综艺那么多,总会让观众移情。
如果艺人团队能在节目结束后最大限度的延续这个热度,艺人获得的机会也会更多,所带来的收益更是不可估量。
在场的人,包括秦夏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上加难。
宋秋实:“你有办法?”
许意知点头:“有个概念,叫‘限定团’。”
第52章 ‘一定能成为不错回忆’的大佬之夜
限定团, 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临时性团体或组合。
“这种团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充分的目的性、绝对的时效性。”
“组团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续节目热度,a学员和b学员在《我的舞台》里有火花,或许本身就在一个战队、住同一个宿舍, 粉丝观众爱看他们互动, 节目结束后以组合形式出道, 就能把喜欢他们的群体聚拢在一起,以此达到1+n的效果。”
“时效性也很好理解, 因为艺人所属公司不同,给出一个具体的成团时间, 让大家知道这个团一定会解散。”
“在限定期内,艺人们以组合的方式演出、参与活动, 联合电视台制作团体综艺, 做飞行嘉宾, 接短线代言,等到解散单飞的那天还可以开告别演唱会,把‘限定’的概念放大到极致。”
许意知不慢不紧地阐述完,等诸位大佬提问。
宋秋实嘴角止不住的上扬,笑着问:“那你认为最合适的成团期限是多久?”
许意知想也不想:“最多一年。”
“才一年?别太狠心了!”姚雯整个青春期都在追海外的初代团,虽然现在有点儿洗净铅华的意思,但要是老哥哥们突然宣布解散,她肯定无法接受, 更别说这种一开始就告诉你它只有一年好活的——限定团!
粉还是不粉?
怎么可能不粉, 不管a学员b学员还是cdef学员,成团前就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 能轻描淡写说‘算了没意思不追了’的都不是真的喜欢, 真心的粉丝,那都是闭着眼睛垂直入坑的!
凌笑也不理解:“我以为怎么也要三年, 越长越好,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不是吗?”
“这个嘛……”许意知故弄玄虚地笑笑,“烟花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的转瞬即逝。”
客厅内沉默三秒。
“妙啊,绝妙!”盛砚醍醐灌顶,眼里的清澈程度不亚于刚入学的新生,俨然是学到了!
褚涵神情里充满惊喜,追问:“你心里有成团人选了吗?”
许意知敛起眉眼间流露出的少许得意,谨慎道:“目前有几个人选,但还需要等节目再播几期,看看之后的实际反馈。在我的构想里,这个组合最多五个人,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相辅相成,互补不足,合在一起还能具备媲美海外组合的实力。”
宋秋实不禁端坐,开启严厉的面试官模式:“为什么最多五人?”
许意知解释道:“方便管理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