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端亲王以为然。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朱瑁若再不乖乖听话,他只能行万不得已之下策。杀了他,矫旨立君。
立谁呢?
朱珩跑了,谁来做这最后一块踏脚石最为合适呢?
内廷监最东侧的牢门打开。
这一间牢房里关着的,是杨皇后。
她虽身处囹圄,但身上的袍子整洁干净,并不曾染上尘埃。
她盘腿坐在地上,看着端亲王,平静道:“看来,王爷打算放本宫出去了。”
端亲王道:“你怎知本王要放你?”
“本宫虽关在这里,不知宫里这几日发生了什么。但,看王爷的神情,本宫已约莫猜到了局势。”
“哦?那……皇后对此,有何想法?”
“本宫的想法?”杨令佩笑得很浅,很淡。
她徐徐地起身:“本宫自然是高兴的。”
“高兴?”端亲王纳罕。
杨令佩道:“是。高兴。高兴时至今日,王爷能想起本宫。高兴本宫有让王爷觉得能用得着的地方。高兴本宫并非陛下口中那般一无是处。”
端亲王仰头大笑起来。
世代簪缨之家的小姐,杨晋的千金,中宫的皇后,果真是个明白人呐。
“本王听坊间名医传言,皇后腹中,乃是男胎。”
杨令佩颔首:“是。”
“实不相瞒,全贵妃跑了。这件事恐怕是陛下一手所为。他都自身难保了,宁死,也要保全贵妃周全,啧啧啧,真是痴情啊。”端亲王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杨令佩的神情。
杨令佩眉间轻轻一落。
端亲王继续道:“全贵妃可是也怀着身孕呢。皇后猜猜,陛下会不会给全贵妃一道密旨什么的。让全贵妃去西南搬救兵,来日,立全贵妃的儿子为储……”
“当然——”端亲王话锋一转:“全贵妃乃朝秦暮楚之人,她的孩儿怎配为储?纵是陛下果有此念,本王也绝不答应。”
杨令佩道:“王爷想让本宫做什么?”
“待陛下写下退位诏书,皇后的孩儿,便是将来大梁的新君。再过几个月,皇后便要临盆,皇后,便是大梁的皇太后。”端亲王意味深长道。
“那么,王爷便是本宫和孩儿的恩人。当尊以摄政亲王,总揽军国要务。社稷江山,便全交予王爷。”
“皇后此言,可是真心?”
“本宫才貌俱不如全贵妃,可唯有一点,比全贵妃强上许多。那便是,知趣。”
“好一个知趣!皇后娘娘,请吧——”
杨令佩走出内廷监。
抬头,日头晃着她的眼。
第98章 国玺在哪里
自万寿节宫宴之后,她便被朱瑁关进了狱中。
到如今,已半月有余了。
出来,真不容易。
秋意似乎又浓了些。
宫苑中,大片的树叶都转黄了。菊花一簇簇地开着。人的悲欢,花儿是不懂的。该怎样开,还是怎样开。旁若无人的,兴致勃勃的。
团团的云,雪白雪白的,像是新生婴孩的母亲淌下的奶汁,腥而香。
杨令佩一路从内廷监走到千秋殿,宫人们、太监们、管事的嬷嬷们,都沉默着。
端亲王把控了宫闱。
宫中的人做着自己分内的事,生怕祸及己身。
千秋殿的门“吱呀”地开了。
鸿鹄迎上来:“主子!主子您受苦了!奴婢好几次准备了您素日喜欢的吃食,想去内廷监看您,可,可陛下不允人探视……主子,您从小到大何曾受过这样的苦楚……”
杨令佩面色沉静,道:“多早晚了,还说这些没油盐的话。去,准备汤盆沐浴,本宫要洗一洗身上的污秽。”
“是。”
鸿鹄答应着,去了。
杨令佩坐在千秋殿的正殿中。
她望着庭外,屋檐红彤彤的琉璃瓦尖儿。
那瓦尖儿孤傲地迎着天。
不多会子,鸿鹄备好了水。杨令佩走入内室,除尽了身上的衣物,泡在汤盆里。氤氲的水汽环绕着她。她在汤盆里待了很久,久到鸿鹄以为她睡去了。她喊了一声:“鸿鹄,去拿素净的衣裳来。”
鸿鹄给她准备好的衣裳,是中宫的华服。
她不欲穿。
她吩咐道:“去将本宫从前在东宫清和院时穿的月白袍子拿来。”
鸿鹄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月白的袍子穿在身上,恍然间,杨令佩又成了从前那个低眉顺目的杨宝林。
她低声与鸿鹄道:“本宫做一盒儿糕饼,你待会儿送到杨府,亲自交予父亲或哥哥手中。有人问起,便说,本宫惦记家里人了,送些吃食。端亲王已然应允了。”
端亲王精明,纵是一时瞒哄过他,取得了他的信任,行事也需万般小心。
她在一块小小
的布绸上写下一行字,裹进糕饼中。
那糕饼看起来与寻常糕饼并无不同。
鸿鹄点点头。
杨令佩走出千秋殿,找到端亲王。
端亲王正在琼音阁听曲。
他在闽地数十年,喜欢听闽语小调。
咿咿呀呀的,旁人是听不懂的。
“王爷,本宫想见一见陛下。”杨令佩不卑不亢地走到端亲王身边,坐下。
端亲王闭着眼,手指随着曲调绕着圈儿。
“想好说什么了吗?”
“想好了。托王爷的福,本宫才得以从狱中放出,若不投桃报李,解王爷之忧,本宫也愧对王爷一片相扶之意。”杨令佩的声音是轻柔的,不疾不徐。
“国玺,是第一要紧。退位诏书,他若实在不愿写,太傅倒是可以代劳。”
“是。”
“皇后,你要知道,本王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好,为了朱家好。若任由着朱瑁折腾,祖上的基业都快折腾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