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梅川点头,什么都没说。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梁帝既已成了这般模样,太子理所当然地接手了所有朝政大事,霎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御湖边,梅川拦住小盒子。
五月十五,京都夏意渐浓。御湖边李林中的果子皆熟透了。无人采摘。众人都忙着随风,拍东宫的马屁,小心翼翼地应对着新主子的脸色。成熟的李子掉入泥土中,甜到发齁的味道。
小盒子道:“梅医官找我何事?”
梅川笑笑:“你行色匆匆,要去做甚?”
小盒子道:“差事在身,若梅医官无事,奴才忙去了。”
“差事?什么差事?如果我没有记错,你现在应该收拾行囊,准备跟淮王一同去巴蜀。可瞧你走的这条路,像是从东宫清和院来。”
梅川扶额道:“哦,我倒是忘了,现在陛下重病,口不能言,若太子留你,你自然可以不用同淮王一起走了。”
梅川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你是想留在京都的吧?”
小盒子面不改色:“留与不留,奴才都听主子的。”
梅川打量着他:“你五岁进宫,五岁之前发生的事情,你是记得的,对吧?”
“奴才早就告诉过梅医官,奴才不记得了。”
梅川一字一句道:“你记得。你连京南翠玉坊都记得。”
小盒子不想纠缠,闷头往前走。
梅川拉住他:“你在孙石匠家养到五岁,我想知道,那五年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孙石匠已经死了。
时疫之中,孙石匠的左右的邻人亦死了。
知晓这段过去的人,只有小盒子在这世上了。
“没什么可讲的。”小盒子像鱼一样,从梅川手中滑过,一溜烟跑了。
梅川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疑惑。
可她什么凭据都没有。
冥冥之中,像是有双无形的手,将宫中的水,越搅越浑。
果然,五月十六,淮王出发就藩的日子。太子做主,将小盒子留了下来。
他不舍这孩子。要将其留在身边。
而当初梁帝命淮王就藩的那道旨意上,并没有写小盒子的安排。太子如此做,并不算得违抗父命。
谁也不会注意到一个小太监的去留。
只有淮王,走时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他不舍得小盒子这个朋友。
日薄虞渊,淮王坐在马车上,往西南而去。
江湖客栈。
孙册正与一名商贾对弈。
南平公主穿着一身家常的素色衣裳,走进来。
孙册最后一子,落,收了棋,起身。
赢了那商贾半子,孙册面带微笑。
他随南平公主上了楼。
雅间内,孙册行礼:“公主殿下安好。”
南平公主道:“先生,南平一直在想,先生到这大梁,所图何为?读书人生平所求,不外乎立身扬名。现时,父皇病重,皇兄监国,向天下广求贤才,先生若有意,南平可向皇兄引荐。以先生之大才,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孙册俯身道:“谢公主殿下美意。孙某志不在此。”
“哦?”南平公主颇为意外。
“一生功业一生愁,闲云野鹤常相守。孙某是失意之人,进不得大梁的朝堂。”孙册颔首道。
“先生所言,阿五不信。”
孙册看着眼前的女子:“有件事,孙某得向公主坦白。”
第59章 她的心意
南平公主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
“先生想说,你曾是大齐的军师吧?这一点,阿五早已知道了。你与苻妄钦曾是战场上的对手,如今你却是将军府的入幕之宾。所以,先生,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你既来了大梁的都城,便是大梁的子民。想来皇兄不会计较许多,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明君之道。”
“公主殿下,臣乃大齐官场所弃之人,心灰意冷。”
南平公主坐了下来。她的乳烟缎攒珠绣鞋在地面上轻轻地划着。
“先生可还记得,当日,在将军府的书房,你曾说,会护阿五一世。先生……”南平公主低着头,数着绣鞋上细小的珠子,圆圆的脸儿上浮起一片烟霞,许多的话难以出口,将吐未吐。
那一晚,他与她稀里糊涂共卧一榻。醒来后,他允诺,女子名节为重,既有这一宿之缘,他便会护着她。他助她找到证据,替母亲慕容娘娘讨了公道,她心头感念。
可她并非寻常民间女子朱阿五,他又怎能是一介布衣孙先生?
皇兄曾有意无意向她提过择婿之事,身为皇家公主,所选驸马必得是京中达官显贵。他只有入了大梁官场,得皇兄高看,方能有做驸马的机会。
她说得已经足够明白……他为何不能领会呢?
“公主殿下,孙某与公主之间,隔着千岩万壑。”孙
册艰涩道。
南平公主抬头:“正因如此,阿五才想让先生做官,跨过这千岩万壑。”
“孙某说的千岩万壑,不是指身份地位。”
“那是什么?”
呵,那是什么。
他又怎能说得明白。
他在蜀山下,偶遇大齐第一武将薛之庆。薛之庆赏识他,收为关门弟子,不仅给了他一个身份,更亲授他黄泉阵法,让他有了在大齐入仕的机会。
可在那之前,他又是谁?
他忘不了他是如何逃到蜀山。七天七夜,荆棘小道啊。他又累又饿,却不敢叩门乞讨。他怕,怕被捉住。罪臣之子,当是收监为奴。他九死一生,往南逃。逃出大梁。
他希望在异邦得遇明主,施展抱负。在战场上,一寸寸灭了大梁。
可惜,天不遂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