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 作品

第75章

太子高呼道:“保护梅医官!”

太子拔出腰间的剑,挡那妇人手中的匕首。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侍卫们奔过来。那妇人眼疾手快地割开自己的手臂,血流出来,她将血洒向梅川与太子。

染上时疫之人,身上的血是带着疫病的。

杀不死他们,让他们一同染疾也是好的。

梅川本能地闭上眼与口。

妇人被一箭射杀。

射箭的,是苻妄钦。

他骑着马奔来,见梅川无恙,方向太子道:“殿下,乱情当用重典。”

他走向那倒在地上的妇人,用剑挑开她的衣裳,她的后背纹着一只雄鹰。这是塞北军营的标识。

这妇人是塞北的探子。

时疫发生后,苻妄钦便一直探寻疫病的源头。塞北的羊群发瘟,大片死去。他们便将这瘟疫,有意散播到大梁百姓的身上。

塞北的探子,混在京中搅浑水。

他现已查到京中所有细作,尽数绑了起来。

他看着梅川通红的眼,憔悴的面容,想劝她,又知大难当头,她心意已决,是劝不住的。

“好好儿的。”

无尽的担忧,心头的矛盾,尽数在这四个字中。

皇舆回宫。

那妇人的血,又零星溅到太子的眼中。

到了傍晚,太子开始发热。

梅川屏退闲杂人等,只留马舍人,戴上“安疾”,在文德殿近身伺候。

梅川在医官署坐了整整一夜,灯光照着她的脸,一直到灯油燃尽。

天光乍破,她写出了第二张药方。

药煎好,端给太子服下。

薄疏的晓雾被轻风驱得罄尽,一轮崭新的太阳从宫廷的上方升起。

马之问跪在地上,泣然道:“殿下一定会平安无事。”

太子淡淡地笑了笑:“有梅医官在,本王从未担心过自己的生死。梅医官定然是有办法的。”

他看向梅川:“梅医官信命吗?”

“我信,也不信。”

“哦?”

“命由天定,但事在人为。”

侍卫站在门外:“请奏太子殿下,邺城的回函到了。”

梁帝离京后,每隔三日,太子会将京中事务整理汇总,奏与梁帝。梁帝回复三个字“朕已阅”,再命人送回来。

今日的回函,依旧如此。

太子却看着那三个字出神。

梅川问道:“殿下怎么了?”

“梅卿,本王怀疑,行宫出事了。”

第51章 周贵妃的谋划

梅川接过那回函。

上面的三个字,无疑是梁帝的亲笔。

她在文德殿给梁帝伺药不是一日两日了,梁帝的字,她是认得的。

“殿下,这回函,可有什么不妥?”梅川问道。

太子从榻上挣扎着起身,马之问连忙上前将他扶起,太子指着那三个字跟梅川说:“这字,看上去,的确是父皇的字。但是梅卿你瞧这墨,父皇素日里不喜用松烟墨,只用油烟墨。可是这三个字,显然是用松烟墨所写。本王记得,周镜央是惯用松烟墨的。十数年前,在恭王府的时候,她说过,她喜欢闻松烟墨的味道。”

梅川细细地闻了闻,诚如太子所言,这三个字是用松烟墨所写。

太子道:“周镜央在父皇身边多年,临摹他的字,难辨真伪。本王怀疑,这奏折上的字,是她写的。”

梅川站起身来:“陛下已经被挟持了吗?”

太子皱眉道:“如若果真被挟持,倒好办了。本王愿亲自率军,前去勤王救父。就怕她是故意露出马脚……”

他苦笑道:“就怕,父皇听信她的挑唆,布下局来,诱本王前去,到时,以持甲谋反的罪名,将本王就地诛杀。本王便是有一百张口,也说不清此事。”

梅川在榻前来回踱步。

宫廷的晨钟敲着。

太监宫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霞光从窗棂洒进殿内。

须臾,梅川停住步子,道:“殿下,微臣倒是有个主意。”

“梅卿请讲。”

“现时,不知行宫的情况,殿下您不要贸然行事,依旧按日发奏报到邺城便好。今日,在百姓当中试一试这新药方,若时疫能暂稳,微臣便出发去行宫。”梅川道。

“不妥。”

太子道:“若行宫有变,梅医官岂非羊入虎口?”

梅川道:“明路上,微臣只带几个宫人随从。暗路上,让苻将军同去。如若陛下无事,微臣便悄悄将一应证据呈与陛下,揭发那妇人的面目。如若陛下被那妇人挟持,便让苻将军带兵包围行宫,见机救驾。”

她俯身道:“殿下放心,安然稳住京中。当是时,您应该让陛下看到您临危不乱的气度。”

太子想了想,郑重道:“本王

定不负梅卿一片苦心筹谋。”

她劳碌了数日,医官服上的杏花蒙了尘。

霞光照着她的身影。她像是皋薮中飞来的一只白鹤。

太子服药两个时辰后,渐渐退了热。

梅川急急出了宫,将第二张药方交予苻妄钦。军中的兵丁们,在京中各处水井中撒入药材。

京南集市口,亦开始新一轮的散药。

时疫果然稳下来。

死亡人数、增疫人数,皆越来越少。

笼罩在京南集市上空的丧乐,被风吹入云层,慢慢止息。

然,防备不能松懈。梅川叮嘱京中主事的官员,市井上的白幅两月莫要撤掉。要待到疫病彻底消失,京南才可复市。

幸而此次封锁及时,疫病不曾泄于京外,九州各处尚安。

梅川站在昔日熙熙攘攘的街头,看着茶楼,酒馆,当铺,作坊,高高飘荡的商家旗幌,流下泪来。被暴民攻击,被官员们质疑,她都挺过来了。如今,看这一片安静的街面,反倒心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