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 作品

第38章

东宫从昨夜起,烛火燃了一夜,没人敢合眼。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仿佛灾祸不知几时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放眼青史之中,哪有储君被废之后能得善终的呢?

太子沉默。

他步履沉重地踱至檐下。

檐下的相思鸟对着天空鸣唱着。

他伸手,逗弄着相思鸟的红嘴,喃喃道:“红嘴相思鸟,脉脉影不离……”

他回想起那张温婉如云的面孔,俏丽的身影在昔年王府的回廊中奔跑。跑着跑着,跨出了王府的门。那背影消失于眼前,再也不见。

他心口的裂缝落下冰棱来,似痼疾发作。

转而,他吩咐道:“放了他。”

那和尚被缚住后,本已做了必死的决心,听到太子的话,微怔了怔,遂不屑道:“伪君子,虚情假意!”

梅川忙道:“殿下,不可。放过他,红松之事如何交代?”

梁帝想易储,已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只是为“天命”所忌,犹豫不决。太子在东宫之位上十年,无有过错。若以此次红松倒塌为因由,倒是一把恰如其分的匕首。

那么,周镜央的计谋,便得逞了。

太子闭上眼,重复了一遍:“放了他。”

他知道所有的后果。但他不能伤害这个和尚。这是意和在这世上仅剩的亲人了。来日黄泉碧落,他害怕,害怕连见她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随从去解和尚身上的铁链。

梅川满脸的忧虑。

一旁的苻妄钦看着她的神色,忽然道:“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解眼前的困境。”

梅川看向他。

太子在檐下回头:“哦?苻将军说来听听。”

苻妄钦指着那和尚道:“其实,纵便是将他送进宫,想来他死也不肯在御前说出实话,供出周贵妃的。周贵妃既然敢走这个局,必然心头有这个把握。所以,扭转这个局的关键,根本就不在他的身上。”

黑袍上的血迹还没有干透。苻妄钦将青龙长刀挎在腰间。他笑了笑,继续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红松倒塌,看起来是一件坏事,何不让它变成一件好事呢?”

梅川道:“好事?”

她的那两道眉本是英挺的,皱起来的时候,像两把被折断了的剑。

苻妄钦忍不住伸手,想去把那断剑抚平,离她一寸的时候,却又放下。

他……几时在人前,与人这般亲近过?

他轻轻地咳了咳:“是。好事。若是在这祈福寺,挖出什么东西来……”

梅川眼睛一亮。

是啊。

怎么就没想到呢!

树不是为了倒下而倒,而是树倒下,为了昭示一个方向。

若是在那个方向的土里挖出祥瑞之物来,坏事,就变成好事了。

梅川记得,红松倒下,直指东方。

那便在东方做文章。

她对太子身后的马之问道:“祈福寺的东方。你着人去准备准备。记得,莫让东宫的人去挖,最好,是这寺庙附近,不相干的百姓。”

马之问是个聪明人,一瞬便领会了,点头道:“是,梅医官。”

太子沉吟道:“依本王看,倒不必是什么器物。若是鱼鸟,自然更佳。祈福寺的东方,是天佑池。鱼腹藏书……”

嗯。

鱼腹藏书。

极好。

声势越大越好。

梅川瞧着那和尚,问苻妄钦,道:“他怎么处置?”

不伤他的命,可以。但他现时不能留在这寺庙了。若他在,必会干扰祥瑞之举。

苻妄钦一挥手:“这还不简单,交予我便是。我保证,他毫发无损。”

太子有些迟疑。

马之问附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

太子方才点点头。

苻妄钦唤来一个五大三粗的手下,吩咐了几句。那兵丁扛起绑得如粽子一般的和尚,去了。

大梁史官有载:

“天启三十七年,谷雨。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京中二农夫,于天佑池垂钓。见有大鱼浮水上,不沉不落,见鱼竿,不避不躲。农夫以为奇,是乃垂钓半生,未有见自投罗网者也。大鱼上岸,几经翻腾,不似凡物,农人不敢擅取,遂前往京兆府鸣鼓。京兆府尹当堂剖开鱼腹,内有绢书。上言:东宿星煞,虎患已消。国本恒稳,江山万载。

后人称此事为:农人献鱼。”

这件事由那农人一路的渲染,以及在京兆府门口击鼓闹出的大动静,很快便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知那“东宿星煞,虎患已消”是何意,只知那句“国本恒稳,江山万载”。

看来,上天是警示当今陛下不要易储啊。

梁帝在太极殿中,听着百官的议论,心里纷乱得很。

东宿星煞,虎患已消。这不正是

印证了天灵山上那老者的话吗。

国有灾厄。需要立巳东宫。由那相克之物,来消除灾厄。看来,太子在东宫之位上坐了十年,是有用的。那虎患已经消除了。

至于最后一句话,是提醒他:恒稳。

梁帝心事重重地下了朝。

路过尚书房,他走了进去,祝夫子正在给淮王讲课,淮王认真地听着。见梁帝来,淮王脸上绽开一个纯净的笑容。

“父皇!”

梁帝笑笑,摩挲了一下他的头,唤了声:“珩儿——”

淮王扶着他,俩人走向未央宫。

未央宫中,周贵妃已经命人摆好了汤羹饭食,手持一盏灯,站在宫门口等着。

梁帝坐下,喝了碗清粥,甚是感慨。

他老了,越发贪恋人间最寻常的温暖与爱。

在所有的后宫女子和儿女中,镜央与珩儿是跟他最亲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