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8章
“明明是他太冷漠,怎么还瞪我?”
大皇子嘴角一抽,想说点什么,还是没说。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这又不是跟他一个阵营的,不用他发善心解答。往好处想,大腿的竞争对手傻了吧唧,对他们是件好事啊。
扶苏隔着墙都听见他们在聊什么。
他扭头看向阿父:
“他们还在门口吵架,也不嫌冷。”
秦政颔首:
“所以你别学他们。”
扶苏也喜欢和人吵架,闹腾起来就容易忘了别的事情。这小子也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身体,叫他操心。
为了让儿子耐下性子在屋子里待着,秦政亲自盯着人,带去书房看书。
扶苏翻了翻桌案上的文书:
“阿父这么快就弄到臣子的资料了?”
穿越来一天,他还在摆烂,父亲已经连资料都收集好了,不知道做了多少事。
秦政递给他一枚手炉:
“是从你那儿拿的。”
前太子的余党不多,朝中多是打着对方旗号行事但兴怀叵测的人。但这不代表前太子党就彻底烟消云散了,至少还有受过对方恩惠的臣子在。
朝中有些人是比较现实的,一个死去二十年的人,早就不惦记了。可也有人更长情更记恩一些,这么多年还是愿意为太子唯一留下的孩子奔走。
秦政借用了六皇子的名号,从太子余党手里弄到了不少资料。那头并不知道问他们要资料的并非六皇子本人,全是在为旁人作嫁衣。
扶苏了然:
“这倒是个不错的渠道,可惜他们受太子恩惠,恐怕不太愿意转投他人。”
随即沉吟了片刻,补充道:
“我寻个机会见他们一面好了。”
有些人并不是真的记恩到完全不肯投效旁人,只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第一意向是恩人之子。
还有一些则是真的非常感恩,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原则。
但无论哪一种,只要六皇子自己发话,应该都能把人拉拢过来。
他只要把自己的体弱多病展现出来,让诸位意识到太子嫡子确实没法成事。这时再告诉他们,自己和二皇子是一伙的,希望以后二皇子上位,就大有可为。
这些人无非就是会一直盯着二皇子,看他是否当真对六皇子好。
这一点扶苏完全不担心。
秦政成竹在胸:
“不急,慢慢来。”
让这些人扶他上位,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在皇位没有确定下来之前,哪怕扶苏自己开口,也会有人不肯听他的退而求其次。
历史上不少人造反其实都是被属下势力强行推上去的,自己并没有那个意思。不造反、不再进一步,自己和下属都得玩完。
所以不是扶苏开口就有用的,还得防备那些人自作主张。
秦政觉得,等他继位后再联络要更稳妥一点。那个时候皇帝是他,哪怕那些人裹挟着扶苏要篡位,他都能压下去,不牵连儿子。
现在的皇帝可不是他,大权也不在他手里。万一那些人搞个逼宫什么的,帝后就有正当理由处死六皇子了。
扶苏撑着下巴侧头看父亲:
“我记得唐太宗的太子造反,他舍不得杀太子,只把人流放了。原本还想拖着不让太子上路,就留在身边,迫于朝臣压力不得不放人离开。”
秦政知道他想说什么。
阿苏最爱和别人对比了,每次对比完发现还是自己最受宠,就会高兴很多天。
秦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免罪诏令:
“李世民要听臣子意见,朕又不用。若有人敢逼迫朕将你流放,朕就把他流放了。”
说着把那张白纸放到儿子跟前:
“拿去吧,赦你无罪。”
扶苏笑得眉眼弯弯:
“陛下英明!”
他爱惜地把只是一张纸,根本算不上诏书的东西收好。诏书须得用特殊的载体书写才行,哪怕不用那个,也得来点血书啊、大印啊,总之不能这么儿戏。
可扶苏不在乎,他只是想撒个娇,让父亲亲口说他就算遇到一样的事情,也不会落到唐太子的下场就满足了。
秦政让他自己回去找大印盖上,末了又道:
“朕这样可算不上英明,他们要骂朕是昏君了。”
扶苏轻哼一声:
“谁有证据说我造反?没有证据就是在污蔑我,有证据就销毁证据,所以还是污蔑。”
秦政饶有兴致地跟他辩论起来:
“若是查到证据就销毁,以后如何还能服众?总不能将调查的臣子灭口。”
扶苏诡辩道:
“父亲肯定是叫蒙卿去查,自然不必灭口。父亲一声令下,蒙卿就会将证据销毁。谁来问都是没有这回事,外臣便不知道曾经有过证据。”
造反是大事,但主要是为
了约束臣下的。造反的证据不能轻易毁灭,免得这个大罪成了儿戏,知情的臣子会对皇权失去敬畏之心。
但知情臣子换成蒙恬蒙毅兄弟两个,就是另一回事了,问题不大。
秦政搁下笔:
“那若是你如汉武帝的卫太子那般起兵造反,许多人已经见证到了,辩无可辩,又该当如何?”
扶苏眨了眨眼:
“那怎么就是造反了?难道不是清君侧吗?”
又没有带着士兵一路杀到皇帝跟前,把刀架在皇父脖子上威胁他退位。你说造反就是造反,我杀的难道是天子不成?
要扶苏说刘据就是太老实了,也有可能是对他爹刘彻不太信任,不觉得刘彻会饶他一命,干脆自杀保全颜面。
秦政不由失笑:
“那些攻打皇城的反王,也说自己是清君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