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9章

「他们俩聊啥呢,怎么突然就跳到了乡村发展频道?」

「你看他们这架势像不像领导视察」

「还别说,是挺像」

「可惜不是真的,也只能想想了。搜索本文首发: 奖励一把 我家就是这个村子的,现在在外头打工回不去。要是家乡能发展起来,谁乐意背井离乡呢?」

「没事,等节目结束,这个村子会火的。到时候肯定很多观众跑来玩,村子就能趁机发展一下旅游业。」

「感觉没什么用,也就一阵的热度」

「有一阵的热度不错了,你还想要一辈子热度啊?抓住这个机会赚一笔,人生中能有几次赚大钱的机遇?」

「是这个道理,不能贪心」

父子俩在村子里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指指点点提起不少村落发展上的问题。

刚开始观众只是看个乐呵,还有人吐槽他们两个不懂装懂,说得跟真的是的。一时没人反驳,因为观众们基本也不懂这类村镇发展的专业性内容。

但是听着听着,大家就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这好像不是不懂装懂,是真大佬在考察村庄啊!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话说没人知道秦梓桑是出了名的投资商吗?他名下控股很多优质企业的,也和政府合作扶持过一些产业。」

普通观众从哪儿知道这个?

大家茫然地打出了:

「没听说过哎」

不过今天开始,这件事估计就瞒不住了。

尤其是等父子俩拍完综艺离开之后没多久,就传出了这个村子真的有集团来接手开发旅游业的消息。

观众们:不是,你来真的啊?

经纪人也很震惊:

“你们出去拍个综艺,怎么还带投资的?!”

扶苏疑惑地反问:

“连观众都知道这个综艺拍完,村庄会迎来一波流量,很多观众会慕名前来游玩。摆在明面上的赚钱机会,我为什么要放过?”

如果没人统筹的话,观众来看看就会觉得没意思,不如其他旅游景区。

但是如果有人花点心思把小村庄打造得好一些,热度就能维持得长久许多,说不定真能成为一个长期的旅游景区。

对扶苏来讲,这肯定是更好的投资方案,他做生意一向讲究互惠互利。

而且身为大秦太子,扶苏潜意识里也对华夏土地有一种使命感。想让百姓过得好点,想让这个国家的每一处都发展得更好。

第314章 陛下和公子亲自给我们拍电视剧看

扶苏的动作很快,毕竟商机转瞬即逝。你不把握,就得被人抢先一步。

于是节目组还没拍完剩下的期数,那边就已经有专业团队入驻村庄,开始进行考察了。

景区可不是随便弄的,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当然要进行一个规划。还要和村民商量,劝说他们按照专家团给出的计划执行,桩桩件件都是个麻烦事。

综艺还在直播,嘉宾们偶尔出门的时候,就把这些考察团队给拍进去了。观众们看见之后一打听,顿时就为秦梓桑的执行力感到了叹服。

虽然知道人家这么做是为了赚钱,不纯是做慈善。但是愿意协助地方政府开发村庄,大家还是很有好感的。

连带着扶苏即将开播的剧都得到了更多关注。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父子俩拍的这部《霸业》和之前那部擦边耽美的《权臣》定档在了差不多的时候。

前者拍的是两个国家君主的博弈。

后者拍的是底层出身的经世之才辅佐君王一统天下。

其实两部剧除了题材上都是权谋之外,并没有太多相似处。尤其是《权臣》借鉴了历史原型,而《霸业》是纯架空王朝,没有参照。

但这年头,拉踩对比是影视剧的宿命。

观众就喜欢把类似的剧放在一起比,而且两部剧的受众确实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重合。

——虽然《权臣》有擦边的嫌疑,但背后的投资方很有人脉,最后还是成功上星了。

上星剧之间的争斗,和网播剧又是不同的概念了。

网播剧的话,观众完全可以看完这个再看那个,两不耽搁。上星剧如果都定档在黄金时间播放,观众同一时间只能打开一个电视台。

除非电视开一个,手机再打开电视直播软件开另一个,贡献两份收视率。不然就得等本台重播,或者去看后续的网播。

对上星剧来说,收视率还是挺重要的。哪怕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收视率依然是很多正剧的必争之地。

经纪人打电话问认识的人:

“确定是晚上八点吗?”

那头回答:

“对,那边也是定的八点开播。”

经纪人不爽地啧了一声:

“这是故意打擂台吧?同一天同一个时间点,玩这种套路。”

那头劝道:

“同一天还好,就怕他们提前个一两天。这样观众先看了那边,就想先把那边追完,我们的收视率就不好说了。”

经纪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

“这倒不用担心,梓桑这头人脉比他们广。他们要是暗搓搓把时间压在我们前头,我们也有应对策略。”

打完电话,经纪人回头对父子俩说: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你们也不用担心。方星海那个演技打不过你们,张黍老师出场又比较晚。我估计前期他们除非剧情拍得特别吸引人,不然就是被你们压着打的份。”

话说到一半,看见两个丝毫不担心的家伙,又默默把嘴巴闭上了。

他就多余说这些。

事实上,父子俩压根不在乎这些东西。又不是之前那种《大秦》被《大宋》压着打的情况,激不起父子俩的好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