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5章
这对继承人来说,确实算是履历上能添一笔的光彩。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哪怕是汉朝史书也明明白白写的是「上使外将兵」,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是让他去外头领兵的。
导演敷衍地点点头:
“哦哦哦!你是这么理解的?也可以,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也看过秦始皇的记载,感觉他是一个充满父爱的人,我也不信他把儿子往边郡丢是厌恶他了。”
秦政略微满意:
“善。”
导演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两个这么理解没用,还得看史书记载。扶苏的记载太少了,我们最好不要画蛇添足加这一堆,避免弄巧成拙。”
秦政:……
一番话白说了。
最后开拍的时候,还是太子殿下自己争气。左右看了看,习以为常地在父亲身侧坐下了。
没他什么事,他不用发言,只要当个听课学习的乖儿子就行了。既然如此,那就顺手做点照顾父亲的事情。
导演没注意扶苏的站位,看这场戏的重要角色都各就各位后,便示意开拍。
几位老戏骨顺畅地说着台词,和秦政演得有来有往。扶苏就在旁边帮忙研墨递奏章,抢了侍者的活。
陛下自己也很习惯。
太子递来奏章,他就翻开。其实上头压根没有他们要谈论的内容,但陛下已经背下了,扫了一眼之后就继续念台词。
太子帮忙研墨递笔,他也很顺手地接过,在儿子的侍奉下提笔落墨,写下一封封诏书。
导演拍着拍着才发现——秦梓桑你什么时候到这儿的?!
这幕戏拍完,导演盯着摄影机里的回放看了半天。到底还是没说重拍一遍,怀着一点点的小私心留下了。
长公子在被发配上郡之前无疑是十分受宠的,受宠到全天下都知道他的贤名。这里头没有皇帝放任甚至故意散播,基本上不太可能。
那是秦始皇的长子,六国贵族恨他还来不及。指望他们帮忙传播是不可能的,还不是得当爹的自己来。
他不是没有为长子铺过路。
反正现在拍的这一幕是六国统一之前,距离父子俩分开还有很久。那时候的长公子约莫也就是成年前后,还是个少年人,和父亲亲近一些很正常。
那些皇帝和太子闹翻,不也是年纪大了之后才开始的吗?孩子还小的时候,感情好着呢。
扶苏暗搓搓的试探成功了,于是他开始到处搞小动作。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也不影响剧情,导演有的发现了有的没发现,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演员对自己演绎的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这部剧要求的尽可能贴合史实。奈何史料记载太少,有一点自我发挥是难免的事情。
这么干的不止扶苏,其他角色的扮演者也会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添加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细节,用来丰满人物形象。
这部剧为了磨细节,拍了很长时间。
终于到了扶苏演长公子自刎这一幕的那天,从早上起床开始,两位助理就在大老板的指挥下开始搞封建迷信。
扶苏无语地看着他们买回来的铁盆:
“你们还打算让我跨火盆?”
小林嘿嘿一笑:
“御哥让我们看着准备,这不是跨火盆比较流行嘛。去晦气的方法就那么些,也没办法玩出花来。”
小周则说:
“梓桑哥你放心,不用你现在就跨,等你拍完再跨。”
扶苏:我一点都不放心。
扶苏问他们:
“你们不会把它带去片场吧?”
他可不想刚拍完自刎,下来就被助理簇拥着去跨火盆。当着片场那么多人的面,他丢不起那个人。
小周犹豫了一下:
“那……我们把火盆放车里,您在车里跨?”
扶苏嘴角一抽:
“我劝你们不要在车里纵火。”
最后还是秦政一锤定音,说放在家里。片场晦气,在那边跨了也没用。
扶苏心想,只是拍个自刎而已,怎么就连着片场一起晦气了?
得亏他今天拍完这幕就能杀青离开,不然回头还要再来现场拍别的,他阿父怕是要让他天天跨火盆。
秦政见儿子抗拒,便说:
“朕陪你一起。”
他今天也要拍驾崩的戏份。
扶苏这才答应:
“一言为定!”
不是他一个人跨就行。
听说父亲也要去去晦气,扶苏突然就觉得这么做确实有必要了。
他阿父经历过的前世和历史记载中的大有不同,演一遍这么悲惨的经历,是得去去晦气才好,免得以后也跟那位陛下一样倒霉。
片场中,长公子在府邸接待来使。
他听完来使宣读的圣旨,半晌无
言。
导演皱了皱眉,正要喊咔,以为是扶苏忘了台词,准备重来一遍。就见扶苏忽然落下两滴泪来,颤抖着声音问“父亲当真如此绝情?”。
导演立刻就被带入情绪了。
旁边的专家翻着记载,小声说:
“对!要哭!记载里就是先哭的,哭完进屋去拿剑!”
导演:……你闭嘴。
刚刚酝酿起的情绪瞬间就没了。
差点站起来上去阻拦的陛下也默默坐了回去,陛下看到这一幕有点受刺激。
镜头中,长公子缓缓转身,一步一顿地走向内室。透过背影都能看到他的痛苦和绝望,蒙恬连忙上去阻拦。
蒙恬劝说了一大堆,又道:
“不如再上书向陛下请示一番。”
长公子沉默着没有给出反应。
送信的使者闻言立刻催促:
“快些!莫要误了时辰!属下还要回去向陛下复命!圣旨在此,安能有假?还请公子不要让小人难做,若是事办不成,某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