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章

扶苏耳朵尖听到了,微笑着冲他颔首示意。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扭头就给阿父发消息:

「这群江湖人实在是太不把皇权放在眼里了。」

屁股决定脑袋,虽然扶苏很瞧不上现在的窝囊废朝廷,但是对于民间蔑视皇权的态度依然不太满意。

毕竟现在他们瞧不上的是老皇帝,以后难保不会继续不服新朝廷的管教。

朝廷总不能永远跟他们走江湖人士称兄道弟的路线吧?该有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皇帝私库他们都说闯就闯,下次是不是能随便暗杀帝王了?老皇帝这都能睡得着觉的,也是心大。

秦政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

「除非断绝武林传承,否则想不受掣肘、获得尊重,就得在实力上碾压他们一筹。」

这群武林人士就有点超能力者的意思。

代换到后世的国家。

如果国内出现超能力者,虽然会有一部分人开始蔑视官方机构。但是绝对有更多的人第一反应都是——

官方爸爸手里肯定有更多的超能力者!单打独斗是不长久的!我觉醒了超能力,多好的机会,我要加入官方换编制!

当这些实力高强难以管束的人都开始期待官方的铁饭碗时,国家的凝聚力和公信力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即便武林人士比正常人更厉害,在始皇帝陛下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难道擅长权谋智斗的人才不难管吗?并不是只有武力值强大的臣民才是心腹大患。实际上这群不爱动脑子的“莽夫”反而更容易收服,会对朝廷造成的威胁远不如那些文臣大。

而且习武之人比较耿直,如果你真的收服了他们,他们大多都会真心追随。相较之下,倒是聪明人更难管,要防止他们反复无常。

扶苏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新朝廷建立之后,要加强官方武功高手的培养。如果最后能打造出宗师遍地走的官府势力,民间的那些侠士根本算不了什么。

再多加宣传官方待遇有多好,顺便做一下爱国教育。时间长了,未必不能叫武林人士都心向官方,人人都想来为官府做事、成为有正式编制的武官。

士农工商这个社会等级,虽然在后世已经打破了,但实际上以“士”为首的体系依然十分顽固。只是农工商三者的社会地位不再如以前那般阶级分明了,甚至发生了阶级逆转。

华夏人从古至今的最高追求都是入仕做官,多少现代人提到考公就斗志满满,怎么到江湖上就变了呢?

扶苏觉得是时候给他们重新把这个原则培养起来了。

大船在江河间穿行。

不过数日的功夫,就已经抵达了嵩山脚下。

扶苏走下船,看着远方高耸的大山,叹了口气。又到了他最不喜欢的爬山环节,还好现在有轻功相助。

各家弟子们有序地排列站好,齐刷刷看向秦门主,等他一声令下就上山去。

扶苏却不好直接当那个领头羊。

他转身看向三清观道长:

“道长先请?”

道长赶紧摆手:

“不用不用,你来吧!”

说完飞快地往后挪了挪,混入了人群之中。

扶苏:……

扶苏有理由怀疑,南派各家那么迅速地接受了奉天门代替三清观做那个领头之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三清观的道长们其实不太靠谱。

南派各家未必不清楚道长不擅长断案,很多时候都是赶鸭子上架,定的罪魁祸首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无所谓。

就像铸剑的那个门派,他们一口咬定是仇家偷了自己的剑,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最怀疑对方吗?

不,那是他们想趁机把仇家灭了而已。

这种时候,三清观道长这样的主事人就很合他们的心意了。

对方绝对不会反驳说“不一定是你仇家干的,我们再好好推理搜查一下”,只会想着赶紧断完案好脱身,顺着门派的想法来。

相比起来,扶苏这种会把真相一查到底的,就显得不那么“好用”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糊弄的,有的人就是想知道真相。

而且精明的人自然能看出来,扶苏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如果他们坚持的话,扶苏也不会非要帮着查案。

别人的恩怨与他何干呢?这些人打个两败俱伤反而对他有好处。

扶苏面不改色地对众人说道:

“既然诸位武林同道都信任在下,那这次的行动便由在下主导了。”

众人连忙抱拳:

“秦门主的人品我等自然是信得过的。”

扶苏便当先一步出发:

“走!我们上山!”

上百个武林高手在山林间穿梭,各自施展轻功爬山。不同门派的轻功有不同的风格,但其中最闲庭信步的,莫过于奉天门

的两位。

别人是身轻如燕,他们是轻盈如风。好像自己就是能直达各处的清风,不需要任何借力,行动间毫无滞涩。

旁人哪里知道他们两个就是在飞,偶然借力踩踏树叶枝干的动作,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所以他们总是轻轻一碰前方某个物品就能继续往前纵跃很长一段,有时候是树枝,有时候是落叶。

人群中多的是只有二流水平的侠士,他们就没办法这么信手拈来了。一路过去,有些冬日里落叶的树木被踩踏得一口气落了一地叶子。

一位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

“我轻功练得不到家。”

别人过去,树枝动都不动,或者只是微微一动。他过去狠狠一踩,险些没给树枝踩断。

同伴调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