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这当然不是单纯指代粮食,也包括财物等。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毕竟先不说哪个国家有条件攒下够吃九年的粮食,又不是新华国,就算有它也存不住。
少数种类的粮食可以存个五年以上,通过现代技术才能继续增加年限。古代没那个条件,一般存个三年就很不容易了。
但由此记载也能看出来,我国人民真的很喜欢当囤鼠。从古代就开始了,不存点粮食和钱财简直没有安全感。
和税相对的则是赋,赋是钱财。
有些税收并不强行要求必须交粮,用钱财来抵也是可以的。比如算赋,就是汉朝征收的人头税,凡年龄15岁到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
不过有一些是不能用钱抵的,只能交粮食。还有一些则是要求必须交钱,逼得百姓只能卖粮换钱。
前者主要是为了保证朝廷的粮食储备,后者就纯粹是故意压迫庶民了。
例如清朝的部分时期,就要求以白银交税。铜钱换白银本身也有比例的波动,严重的时候1300文才换一两。何况卖粮时还得考虑粮食价格的波动,这才导致清朝中后期的百姓苦不堪言。
市场规则决定了物多则贱,农民收粮后正是卖不上价的时候。如果再有奸商压价,不仅粮食换不来多少钱财,换银子的时候还要被宰一笔。
所以有时候看似赋税收的不多,其实那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人家私底下有的是法子压榨人。
扶苏伸手拨乱了父亲才摆好的东西:
“算赋这些也就罢了,有些朝代还有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
西周的时候,周厉王规定喝水要交税。
你说他要是自己建造了一套自来水设施,还给你把水净化得干干净净,那他收点钱也没什么。你自己去野外打水喝他还要收钱,真的过分了。
还有什么明朝的养鸡税、清朝的厘金和捐税等等。
秦政摁住了扶苏的猫爪子:
“不许动。”
他才放好的,又弄乱了。下次不能让儿子变猫了,本来就有猫咪的坏毛病,现在变本加厉。
秦政对扶苏说道:
“他们缺钱又无法从外头赚,自然只能从本国人里加赋税了。”
好多赋税都是为了打仗才加的。
事实上,就算秦政父子不加苛捐杂税,他们也只能保证自己不加而已。后世子孙如果搞这些,二人也拦不住。
何况他们也没扶苏这赚钱的本事。
扶苏只好把这件事先暂且抛下:
“左右我们少收点。”
他们多的是法子不用剥削庶民就可以维持朝廷运转,到时候庶民便可以多攒点余钱了,其他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将军们在前线杀敌,父子俩在关中开始推广新种子。
虽然现在再来增加人口有点晚了,估计赶不上占领六国。但种子左右都是要推广出去的,先让秦人占上便宜再说。
各界时间不同,本位面目前还是冬日,即将开春。趁着开春前把种子分发下去,过一个来月就可以直接种了。
关中庶民间渐渐开始流传起始皇帝回归的消息,证据就是朝廷发下来的仙种。这种子一看就不是凡品,一定是仙界仙人赏赐的。
不少人都听说过陛下在寻仙,之前传闻他驾崩了好多人还不敢相信。如今终于确认,不是驾崩了,是成仙了。
扶苏每天就在关中折腾这个,把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函谷关那边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好多入关的军队都有去无回,敏锐的人自然意识到了不对劲。所以现在好些势力陈兵在关外,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就跟那联军讨董的汉末群雄似的,搁那儿开会讨论到底发生什么了。整天开会开会开会,办办宴席喝喝酒,一提到入关去看看就都不接话了。
一部分人认为:
“肯定是秦国还有军队驻扎在关中,所以才叫他们有去无回!”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如果是秦国军队,早就打出来平乱了,还会在关中装死?”
两边就吵起来了。
一个说:“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故意在关中设陷阱埋伏,就等着我们进去自投罗网?”
另一个说:“既然是埋伏,大军不敢出关,就算是秦国的军队,也肯定是因为人数不够战斗力有限。”
还有个说:“依我看,分明就是有人假借秦国的名义,在里面伤害盟军。”
阴谋论层出不穷。
互相之前不信任又说服不了对方,只能天天在这里僵持。谁也不肯第一个进去,先进去的最危险,都想跟在后头摘桃子呢。
李瑶一看这个架势,就给都城传讯。
扶苏见他们不进来了,这才随便在关中散布始皇帝回归的舆论。
秦政则给李瑶几人去信:
“既然他们不上套了,那
就趁其不备攻出去。”
收到命令的将军们立刻行动起来。
是夜。
秦军安静地列阵从函谷关中走出,将军要他们尽可能放轻脚步。他们要趁着夜色出关,潜入附近的山林里。
天光熹微之际,这一批秦军已经在周围潜伏好。李信蒙恬几个清点人马整装待发,他们会率领骑兵先行冲锋。
此刻天还没有大亮,但是已经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了。稍显昏暗不会影响骑兵冲锋,毕竟关外有官道,跑马很方便。
蒙恬一声令下:
“冲!”
身侧的传令兵立刻开始挥舞旗帜。
士兵们抬头看清楚旗帜的挥舞动作,立刻领悟了将军的意思。数百骑兵令行禁止,当即一夹马肚,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