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章
几个人的溃败迅速发展成了一群人的溃败,周文军队中互相踩踏,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伤亡。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周文的士兵逃跑时,下意识朝着远离两方敌军的方向跑。所以既没有迎着骑兵跑,也没有迎着章邯军队跑。
踩踏不曾波及到章邯的部下,反而那些和囚徒们厮杀的士兵受到溃败的影响,士气减弱了大半。
囚徒们抓住机会,立刻更加凶猛地反攻了过去。
他们越是凶残,反军就越是惧怕。
没一会儿这边的战线也溃败了,到处都是在逃命的周文军队。周文见势不妙,立刻率领剩下的人马朝另一侧撤退,趁着敌人还没追上,赶紧跑。
蒙恬很快发现他的动向。
所有蓝色棋子里最大的那个“将”在往某个方向移动,不要太显眼。他带着大秦精锐前来,如果还叫周文跑了,他可没脸回去见陛下。
蒙恬立即下令:
“追!”
随即又安排了一堆骑兵绕后包抄,仗着骑兵速度快的优势,先堵后路。
章邯疑惑地远眺:
“那是哪里来的队伍?”
队伍里有个目力极佳的囚徒,专门留在章邯身边替他远眺战场情况。
他很快看清楚了:
“将军!他们举着蒙字旗!是蒙氏的军队!”
章邯大惊:
“蒙氏的军队不是在边疆吗?!”
蒙家的将领在二世登基之前,就只剩下蒙恬一个了。蒙武将军已经去世,没有别人能够带兵。
这就导致关中附近并没有能举蒙氏旗帜的军队,只有上郡那边戍守长城的士兵会举这个旗。
但众所周知,蒙氏兄弟已经被戕害了。
蒙家小郎还没长大,也不可能带兵。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蒙恬的副将率兵回援关中,并未修改旗帜。
章邯回忆了一下:
“是苏角将军还是涉间将军?”
他之前去咸阳请战的时候,赵高同他提过一嘴,说要将王离、苏角和涉间从上郡调遣过来,平定外头的叛乱。
如果是王离,他作为王翦之孙,哪怕在上郡时是给蒙恬当副将的,也不可能举蒙字旗。
想到这里章邯就皱眉。
他觉得赵高那家伙有点脑残。
边陲就剩三个大将,他还要全部调走。光留下一堆大军有个屁用,没有将领调度很危险的。
虽然塞外的羌胡匈奴都被蒙将军打老实了,但蒙将军一死,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重新嚣张起来?
可惜章邯说话没用。
他极力劝说赵高至少留一个,但赵高不听。
赵高认为起义军太多,来势汹汹。边郡的大军不能调走,中原兵丁不足。那就得多来点厉害的将领,补上这个短板。
章邯直觉这样不好。
历史也证明了,这样确实不好。
没了大将紧盯塞外情况,外头匈奴统一了他们都不知道。
冒顿单于最近刚刚冒头,一时还没有崭露头角。秦将调离之后,正是他打天下的大好时机,根本不用担心秦人发现不对前来搅局。
等他统一草原再南下,已经是十年之后了。一出场就惊艳所有人,叫刘邦吃了个七天七夜的白登山之围。
章邯指挥骊山囚徒配合蒙军追击,自己则打马前去寻找蒙军将领。
蒙恬没去注意章邯的动向。
他这会儿正听下属汇报:
“回将军,南边十里处确实有不少战车停留。”
蒙恬从地图上看到了一堆“车”字的棋子,猜测应该是战车。命人前去查探,果然如此。
来之前陛下给他们看了秦末的资料。
据记载,周文打到函谷关时,沿途已经吸纳了数十万的乌合之众。不仅如此,还有千余辆战车。
数十万士兵暂且不提,没有章邯的本事就不要干章邯的事情。项羽都带不好超过十万的大军,他带数十万人跑来打仗,那是找死。
上千乘的战车就很有说头了。
战车造价可不便宜,而且一般来说,沿途缴获的车辆也不会是战车,只会是寻常的马车。
反军从陈郡一路赶往函谷关,中途能收获这么多战车,只能说明那群六国旧贵族早就在私底下偷偷打造战争兵器了。
先不说他们偷偷搞事的事情,光是打造这些东西就很费劲了。要想瞒过当地官吏,并不容易。
思及此,蒙恬神色有些不虞。
但他很快就松开了,不要紧,现在都是大秦的了。
周文打章邯没上战车,也不知道是托大还是藏在南边,准备找个好时机驾车突袭。
不过有趣的是,他们拉车的牲口里没多少马匹。缺马,所以只能用点毛驴老牛来充数了。
身边的副将听完都无语了:
“那样的话战车速度岂非很慢?”
斥候答道:
“其实也有马的,不过看起来不像是战马,应是贵族家中平日里驾车的寻常劣马。”
主打一个聊胜于无。
马车在前头开道,走得慢的驴车牛车跟在后头。
难怪周文不让战车出来,这东西听着好听,没什么用处。战车速度太慢的话,就形成不了太多优势了,反而容易被敌人缴获,得不偿失。
或许周文打算留着去攻打咸阳。
蒙恬摇了摇头:
“也不必过于低估毛驴的速度,本将曾听陛下和太子提及过,有一宋国国君曾经驾驶驴车奔逃,竟然甩掉了北方胡人的铁骑。”
副将露出惊讶的表情:
“什么铁骑连头驴子都撵不上?”
关键还不是骑驴跑的,是驾驴车。牲口自己奔跑时的速度,绝对比拉车时候的速度快,毕竟车子也是负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