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章

台阁体是楷体的一种,写得漂亮的人写出来就和印刷出来的楷书一样。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秦政让儿子考试模仿李斯字迹,但是平时自己练字不能完全和李斯一模一样。大秦太子的书法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完全照搬臣子。

扶苏停笔抬头看阿父:

“什么是笔风?”

秦政看看稚嫩的崽崽,沉默了一瞬,告诉他算了,这件事以后再说。

扶苏要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笔风这些可以以后慢慢来,先应付应试吧。

字体练到一半,系统的试课开始了。

扶苏抽到了化学课。

化学和物理是最难的,毫无基础去学这两个东西,被塞了满脑子知识。学完的崽崽迷茫地看向阿父,说没太听懂。

秦政并不意外:

“朕都跟你说了,你现在学这个还太早了一些。”

物理化学都需要有一定的对世界的认知作为基础,才能进行学习。

比如物理最初开始学光学,反射折射。扶苏崽才出生一年,都没观察过什么生活现象。你跟他说光的反射,他只能茫然地看着你说没有印象。

简单点说,生活阅历不够。

崽崽郁闷地提前结束了试课,系统允许考生半途放弃,毕竟有些人确实是没有天赋或者阅历不足暂时学不了。

不过放弃了也没办法直接去上别的试课,想学下一门还是得等下一个周期。好在扶苏可以把时间空出来,继续练习接下来要考的内容。

几天后,第二场考试终于开始了。

公开考试的人在天上参加,试课测试的人则在自己家里通过光屏参加。

秦政时而看看天空,时而看看周围按次序坐在桌案前的臣子家的少年人们。

他们多是名气不够没有被抽中第一批上天的,里头好些人也没有“公开报名”的权限。以后想上天考试,还得先通过很难的考核才行。

秦政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史书上毫无记载,也并不需要代表一方势力上去博一线生机。

但凡在史书里有只言片语,哪怕第一轮没被抽中,报名后都有机会选择公开报名的选项。

秦人们并不怕上天,能为大秦争光他们与有荣焉。所以这一群输在起跑线的少年人并不气馁,反而互相打气,发誓要好好学习让祖辈为自己骄傲。

秦政并没有打击他们。

哪怕他怀疑所谓的“很难的考核”是奥数级别的题目,他们里头很可能一个都过不了关。

有心气有志向就是一件好事。

扶苏崽再次出现在天幕上,这次大家都刷新在了考场外的操场上头。监考老师们则站在不同的考场门口,维持秩序。

一号考场的老师说道:

“上一场考试拿到优等的考生,在一号考场参加考试。”

越往后的分数,人数就越多。所以良等的考生分作了好几个考场,额外划分出了几个区域,依然是按照分数高低来排。

刘彻拿着他七十多的卷子,满脸不高兴地走向十号考场。秦始皇他儿子都去第一考场了,自己被彻底比了下去。

这怎么行!

top癌们顿时坐不住了。

原本分数只是和积分挂钩,现在还和面子挂钩。就不说拿第一吧,最起码得在第一梯队不是?

朝代靠前的众人很快发现,朝代靠后的人普遍分数更高。他们意识到这是先天的历史知识差距造成的,好在拥有课本后这个差距会被拉平。

走着瞧,这一回他们肯定能追上。

和top癌不同的是,还有另一拨破防的考生。

孙策晴天霹雳:

“什么?为什么要按成绩分班?!”

他都和阿瑜说好了,等下借他抄抄。

上回考试他是没找到好机会,也没敢轻举妄动。这次他提前想出了一套抄答案的办法,保证一定能成功。

结果因为分数存在差距,周瑜要去前头的考场,他自己得苦哈哈留在后头。

孙策再次抱怨:

“司马懿怎么只考了77!”

考到80他不就可以和阿瑜在同一间教室了吗?

周瑜提醒他:

“就算在同一个教室,座位也不一定靠在一起。”

到时候还是抄不了。

不过孙策转念想到:

“我这个考场都是考了75以上的。”

总比他自己的十多分要好,他还是可以寻摸新的抄答案人选。只要他座位周围有他们东吴的人,就能一试。

虎崽子很莽地进去就找人搭讪了:

“真巧啊,诸葛兄!你名瑾字子瑜,我好友周瑜名瑜字公瑾,这就是缘分!考卷借我抄抄?”

十岁的诸葛瑾:……

见过攀亲戚的,没见过这么攀的。

二十五才去投靠孙权的诸

葛瑾断然拒绝了孙策的请求。

他爹诸葛珪现在还活着呢,正在泰山郡当郡丞。他们一家子目前暂时还是大汉忠臣,他可不能公然和东吴反贼勾搭到一起。

孙策找人失败,只能遗憾放弃。

不过隔壁的少年曹丕倒是成功勾搭上了曹魏重臣。

因为他找的不是汉末的,而是所处时代已经三国鼎立的。父辈在曹魏发光发热,自己未来也会为曹魏付出一生心血,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想到要偷抄答案的人不少。

可惜因为分到同一个考场的多是水平相类的,大部分都用不着抄。就算抄,也没什么好抄的,顶多对对答案。

少数几个浑水摸鱼混入高分考场的,就开始四处结交友人。还真成功凑出了几队,不过这和优等生没什么关系。

能上九十分的大多有真本事,或者运气好到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