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但想想大秦被各种系统入侵的现状,还有天幕里独一份的一岁小崽秦梓桑,秦政又心虚起来。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好像确实和他有点关系。
秦政勉力安抚:
“阿苏在天上看起来状态不错,你不必担忧。”
楚姬:可是他才一岁!
孩子果然还是不能丢给爹带,太不靠谱了。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孩子他爹居然还能说出“不必担忧”这样的话来。
秦政只好不情不愿地说:
“还有另一个朕在天上护着他呢。”
楚姬这才缓和了表情,确实,虽然那位王上才十三岁,但她瞧着比亲爹靠谱得多。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长的,越活越回去了。
天幕考场里。
少年杨坚终于慢吞吞的做到了隋朝的题目,然而他压根不知道隋朝是什么,所以只当普通题目做了。
另一个考场的杨广却是表情凝固,看着“隋朝时间短暂”,几个字,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但现在的太子是他兄长,所以杨广很快在心里窃喜起来。父皇若是能够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废太子的吧?
杨广表面上做出担忧的模样,一点都没有泄露出心底的愉悦。
该他上位了。
杨广的隔壁坐着的是少年曹操。
14、以下关于东汉末年的描述,正确的是()
A、奸雄曹操覆灭汉朝,自立为帝
B、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公孙瓒
C、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d、董卓废汉献帝刘协,改立刘辩
少年曹操大怒:
“一派胡言!”
监考老师立刻皱眉:
“考试途中不许喧哗!”
曹操只好憋屈地闭上了嘴巴,心里愤愤不平。
他对大汉忠心耿耿,怎么可能覆灭汉朝统治?他们大汉好好的呢,虽然皇帝昏聩了一点,但也不至于就汉末了。
此时曹操所在的时间线还是汉灵帝继位早期,朝中局势还算和平。窦太后前两年才处死了挑起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宦官,士族皆称赞“天地清明,人鬼欢喜”。
哪怕窦氏一党很快失势,灵帝开始掌权,暂时也没对士族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身为世家子的曹操并不觉得大汉要亡,他认为局势还算明朗。
结果选项一看一个不吱声。
第二个写袁绍和公孙瓒打仗,这个公孙瓒又是谁?难道是个乱臣贼子?袁绍去替朝廷平乱了?
赤壁之战更夸张,明显一副大汉已亡的架势,居然连三国鼎立都出来了。结合最后一个选项中董卓废立皇帝,曹操认定这都是那个叫董卓的贼子闹出来的事情。
废帝的分明是董卓,与他曹操何干?
曹操二话不说选择了A选项,这个明显就是错的。
——没有好好审题的曹操把“正确的是”给忘了,下意识选了错误的。
大约也是A选项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让他完全忘记了题干。
扶苏崽早就写完了这么靠前的题目。
他并不知道正确选项是哪个,但他有脑子,可以确定“汉献帝刘协”肯定不是正确选项。
都叫献帝了,保不齐就是末代皇帝。那董卓废了他又立一个同姓皇帝,明显不对劲。
剩下三个里头,董卓和曹操估计都在争皇帝当。董卓那个只是人选写反了,所以曹操大概率没称帝,排除掉。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涉及到两个人名呢。但凡有一个出错,这个选项就是错的,何况战胜还是战败也难说。
稳妥起见,当然是选奠定三国鼎力。因为这个选项里顶多是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搭配存在问题,只存在一个可以挖坑的点。
扶苏以概率学推断,如果是自己出题,肯定在官渡之战上做文章。要么就不是官渡之战,要么就不是袁绍和公孙瓒,要么就不是袁绍获胜。
这也太多能够混淆视听的地方了。
扶苏做完这道题还有些小得意,他果然聪明得很,已经可以从出题人的角度判断答案了。
崽崽快乐地写到了第三页,第三页不用翻页。之前翻到第二页的时候,左边是第二页、右边是第三页。
32、《新唐书》记载:“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A、开明开放 B、胡汉交融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扶苏崽:哇!
扶苏崽心想,这个唐朝怎么又搞分封啊。他阿父都把分封废除了,怎么还有武将可以仗着功勋拿到封地呢?
唐朝,不行。
扶苏在心里摇了摇头,很快选择了d选项藩镇割据。虽然藩镇割据看起来和分封好像不是一回事,但这不重要。
毕竟其他三个跟分封更不是一回事。
少年李承乾做到这道题的时候,倒抽了一口凉气。
安史之乱是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他下意识扭头去看坐在他隔壁的少年李世民,心想耶耶肯定很难过。但等他看到李世民才十来岁的模样,又沉默了。
好吧,他耶耶现在可能压根不知道唐朝是他们自家的产业。
不,李世民是知道的。
李世民有些苦恼,方才外头集合的时候,一群人抓着他喊陛下,然后又张罗着让唐人都过来集合。
当时李世民还有些懵,要不是他们喊的是“陛下”,他都以为这个“唐人”说的是唐国公的下属了。
现在看到唐朝,李世民反应过来,他们家真的篡位建国了。然而不幸的在于,他对此还一无所知。
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考场的事情是否被家人得知,希望能够隐瞒住。估计只是他忽然失踪了而已,此事应当不会被隋帝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