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他们应当无妨,不过韩信……

昨日陈寿也曾提到过韩信,说他坐镇关中,为秦二世楼桑威慑天下。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接连两个秦朝都如此,陛下恐怕更不信任韩信的忠心了吧。

曹操看他们都在翻阅秦朝史书,迫不及待地艾特东秦史官。别人都已经把史书上传了,你倒是也上啊。

[魏武帝]:@东秦史官,给操看看你那边的秦梓桑又做了什么。

[东秦史官]:轮到我了吗?

[魏武帝]:对!轮到你了!

[东秦史官]:你说了不算数,我去问问陛下。

[魏武帝]:那你能不能先把史书上传了?

[东秦史官]:不能。

[魏武帝]:……

[东吴大帝]:哈哈哈哈哈!

[魏武帝]:孙仲谋,你还笑得出来?秦人平定了乱世,取汉而代之,你的下场又能好到哪里去?

孙权都称帝了,秦国能容得下他?

[东吴大帝]:汉代秦,秦代汉,不过天道轮回罢了。你又怎知那个世界的我称了帝?两界发展大不相同,或许没有东吴也未可知。

秦政看书速度很快,他草草看完了秦梓桑的个人传,大概知道儿子都干了什么。剩下的可以回头慢慢细看,不急于一时。

他看了一眼群聊。

[秦始皇]:@东秦史官,说吧。

[东秦史官]:是,陛下!

[东秦史官]:一切还要从曹孟德三顾茅庐说起。

曹操:?

刘备:?

诸葛亮:?

刘备:这不是朕的词吗?

[东秦史官]:当时兖州名士秦正在昌邑附近隐居,曹州牧得知消息后,求贤若渴。便登门拜访,希望先生出山辅佐。

所有人脑袋上都冒出了一个问号。

[隋文帝]:且慢,兖州名士叫什么?

[东秦史官]:卑职怎好反复直呼四世陛下的名讳!

众人:确定了,真的是他。

[魏文帝]:这个名字起的,真是叫人一点都猜不出来和始皇帝有关系呢。

东秦史官仿佛没听出来曹丕在阴阳怪气,还颇为赞同地回复了他。

[东秦史官]:@魏文帝,是的,曹州牧就没有发现,整个大汉官场都没有意识到这位秦先生很有可能就是始皇帝陛下的转世。

大汉官场里的曹操孙权刘备等:……

别骂了,师傅别骂了。

[魏武帝]恼羞成怒:曹子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明孝宗]:可能是因为叫秦正而不是嬴正,我等后头朝代的,都习惯嬴姓之称了。

说起来提到那些姬姓妫姓芈姓的,似乎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大家都知道他们叫张良田建熊悍。

[汉文帝]:若是在朕这一朝,朕还是能够发现不对的。

毕竟贾山在汉文帝时进上的文章《至言》中,将秦始皇称之为“秦政”。

[唐高宗]:朕也能意识到不对!

他耶耶李世民手底下的孔颖达奉太宗之命所做的《诗经》研究著作《毛诗正义》中,也曾在卷首写过“秦正”,一字不差。

《毛诗正义》可是唐朝的《五经正义》之一,是当时官府颁布的官书,学子都要研读。

汉末众人:……

够了,你们这样显得我们更傻了。

但孙权还是要努力挽尊。

[东吴大帝]:秦正重名太多,未曾发现不对也正常,毕竟谁也想不到始皇帝转世后名姓不曾变过。

确实,谁敢信叫秦正的就是秦始皇本人啊,只会觉得是个巧合。

[东秦史官]:不错,当时汉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哪怕看到秦先生之子名为秦胥,也同样未曾多想。

汉末众人再次:……

[汉昭烈帝]:秦胥也不能证明什么,胥乃起名常用字也,又非秦扶胥。

[东秦史官]:起初确实叫秦扶胥的,是曹州牧提醒他二名非礼也。虽说这项规定乃新朝王莽所定,东汉光复后按理来说可以不再遵守。但世家大族既然都如此行事,最好还是修改一番。是以五世陛下才将“扶”字隐去,假称秦胥。

曹操:……

曹操摸了摸脸,觉得有点脸疼。

怎么还是他提议的?他是傻子吗这都没看出来不对劲?

[魏武帝]:操难道就没觉得他们起二字名不对劲吗?还是说他们并非世家出身,这才不讲究这些?

[东秦史官]:自然是世家,秦氏可是兖州有名的隐居家族。只不过曹州牧听闻秦先生乃前朝始皇帝后人,误以为先生是不屑于遵守大汉规定。

[魏武帝]:???他居然还知道秦正和秦扶胥是始皇帝后人???

曹操恨不得去摇醒另一个位面的自己,让他清醒一点。

这都快要跳到你脸上告诉你朕就是始皇帝、朕儿子就是公子扶苏了,你怎么还没往心里去!

[东秦史官]:可能曹州牧不信鬼神吧。

[东吴大帝]:连墓都敢盗的,不信鬼神很正常。

突然被揭老底的曹操:。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大汉皇帝们就应激了。因为曹操盗谁的墓不好,盗的是汉室宗亲,刘恒的次子梁孝王刘武,和汉景帝刘启一母同胞。

虽然因为窦太后想让他当皇帝的关系,惹得刘启猜忌,积郁而死。但人家到底是正正经经的皇亲国戚,血缘关系还那么近,老刘家总不能坐视不理。

群里很快蹦出来一堆声讨曹操的。

刘彻没跳出来。

这家伙当初想抢的可是他的皇位。

他爹刘启废了栗太子刘荣之后,窦太后就想让刘启立皇太弟。要是当时叫他们成功了,以后可没刘彻什么事了。

所以虽然刘启还看在母亲的面子上出来说了两句,刘彻却全程只当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