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章
扶苏把玩着镇纸:
“因为大秦现在需要他复出。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
桥松皱眉:
“可是如今是三相并立……”
扶苏含笑看向他:
“大秦的国土越来越大,两个丞相已经不够用了。”
不能在外头搞分封,但是光有洲际长官还是不够的。先王们可以去当洲长,可洲长也得配备足够能干的副手。
不仅如此,中央也得有足够的丞相辅助秦政处理政务。
桥松顿时明白了:
“日后洲长身边会有次一等的洲相,而都城也得有更多的丞相。”
这次就是在筛选谁当那个留在都城的丞相,谁当被派遣去地方的洲相。李斯先夺得了一席之位,其他人还需努力。
秦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丞相有四人即可。”
毕竟洲相们还是很能干的,都城的压力不会太大。加两个人选应该就差不多了,不行再添就是。
如今还剩一个席位,而外头虎视眈眈的人数却不少。
桥松好奇地问道:
“还有一个人选会是谁?”
秦政没有回答。
扶苏反问他:
“你觉得谁最合适?”
桥松沉吟片刻:
“吕雉,或者萧何。”
但具体是谁,他有些拿不准祖父和父亲的想法。
秦政放下茶盏:
“昭襄王要去外头任洲长,而他身边需要一个靠谱的人盯着他。”
扶苏听到这话就忍不住笑了:
“是要个靠谱的人盯着他,还是要个靠谱的人给他善后?”
这可真是语言的艺术了。
桥松秒懂:
“看来吕御史可以留下升任丞相了。”
毕竟两人里头,明显是萧何更适合去给昭襄王打辅助。如果不选萧何,冯去疾也行,但冯去疾不一定能兜住昭襄王搞出来的麻烦。
蒙毅是肯定不会被派去的。
虽然蒙相公是个善后小能手,但他是秦政为儿子培养的,两人打配合多年了。哪怕扶苏和秦稷画风相似,两人搞事的手段和造成的后果也千差万别。
秦政认为蒙毅还是得留下给扶苏当助手才行。
桥松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冯去疾的相位坐不稳吧?”
在这么多厉害的后浪夹击之下,他迟早要退位让贤的。尤其是他爹还能把先王复活出来,焉知以后会不会复活个张仪商鞅的。
商鞅还好,比起治理国家更适合去当个把控制度改革的专业人才。张仪就不一样了,他在理政上头更擅长一些,尤其擅长邦交。
扶苏却笑了笑:
“你错了,他争不过冯去疾。”
扶苏拿了一张纸出来,将华国的官方部门构成大致写了下来,递给儿子看。
桥松看完这才明白父亲为何这么说,很明显张仪是更偏向外交的人才。真复活了也是去担任诸如外交部长这类的职务,而非丞相。
只不过在当年七国并存的时代,外交有时候比治理内政更重要。所以外交见长的相邦会更吃香,不善外交的相邦反而会显得不够厉害。
——除非他擅长变法。
可大一统王朝就不一样了,外交的重要性开始下滑,治理内政反而成了重中之重。
冯去疾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好像名气一类的都不是很大,但他在内政治理上几乎没出过疏漏。
就连王绾也都是同一类型的人才,要不是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站队上出现问题,可不一定能轻易被李斯取而代之。
桥松后知后觉地发现:
“祖父偏爱的丞相人选,似乎都是内政见长的?”
扶苏颔首,夸了他一句还不算太迟钝。
桥松表示自己学到了。
李斯那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横空出世后,大秦内部风气为之一清。紧接着袭来的就是官学上的改革,经由秦稷筛选修改过的新式教科书终于推行向了全国。
大秦当然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发展到异世界那样的程度,但是大秦又不着急。这种事情急不来,而大秦有的是时间慢慢发育。
国民早就习惯了以前的生活,就算不能快速过渡到什么都很便利的社会,也不会有人去闹的。
因此,大秦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下去。稳扎稳打,而不是想着走捷径。
捷径可没那么好走。
期间华国也提出过可以支援教育等事业,但都被秦国拒绝了。脱离了诡域之后语言都不通,风俗也迥异,怎么支援?
对面确实已经有了完善的教育体系,能让“留学生”快速成长起来,花个十几年就能培育出一大批合格的技术性人才。
可那又如何呢?
教育是最不能叫别国插手的事情,哪怕人家只教技术也不
行。
双方最好进行有限的交流,各取所需之后就保持距离。两千年的代沟不是说着玩的,彼此也一直都对国民隐瞒这一番外交关系。
因为他们都不想让国民受对面的社会风气和经济文化影响。
事实上两边在进行过一些必要的交流之后,后续来往就不多了。华国试探过后发现秦国难以渗透,就放弃了继续做那些未雨绸缪的布局。
说真的,华国方还挺担心秦国会跑来占领蓝星的。
毕竟大家都笑称秦始皇看到地盘就想据为己有,把所见之地都纳为大秦领土。哪怕对面抵挡不住自家的热武器威胁,可人家拥有更高一筹的诡异力量。
诡异的特殊能力多而杂,华国其实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应对。华国至今还没出现乙级觉醒者,大秦却有很多,甚至还有甲级的。
所以对面其实也挺忌惮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