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知道了,你就想折磨我,你是个坏弟弟,绝对没有一点好心肠。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
玄景:孤听出来你在讽刺孤了。
玄景反唇相讥:
“那还是比你好心一点的。”
扶苏不痛不痒:
“是啊,我就是个大坏人,我认。”
这种吵架就没有结果,玄景根本就赢不了。无论你说什么对面都不生气,还嬉皮笑脸地表示你说的对,吵了也白吵。
收拾不了阿兄,只能出去欺负几个软柿子出出气。
比如跑去章台宫帮父亲出主意坑害渊国贵族和夏国贵族,证明一下自己的脑子并没有退化,只是单纯的对梓桑不好使而已。
秦王正巧收到渊王被捉的消息:
“渊王冒着风雪想渡海,可惜恰逢雪停,脚印暴露了行踪。”
原本要是雪一直下,以渊国近期的降雪规模,那点脚印要不了几分钟就会被新雪掩盖。
结果他就是那么倒霉,雪停了。
渊王没料到这一点,他走的时候根本没处理痕迹。走远了才发现雪越下越小。之前留下的脚印估计还没彻底盖住,只能临时处理新脚印。
但是自己积攒下来的雪是蓬松平整的,他拿个东西把脚印扫掉就会留下更多的痕迹。
这又不是在山林里,本来就地形杂乱,雪被弄得乱七八糟或许不好分辨。在一望无垠的平原地区,这么做实在太显眼了。
渊王只好兵分几路,试图故布疑阵把追兵引去其他地方。可惜无论分几路兵都是没用的,到码头肯定被抓。
玄景拿过奏报展开一看:
“他连码头都没到?”
还是扶苏之前提出的建议生了效。
扶苏说给庶民立功的机会,所以渊王逃到某个村子附近时,被村里人发现了端倪,果断就上报了。
抓住渊王可是大功一件,奖励自然不会只是区区金钱。当地的太守给他们算了军功,向秦王请爵。
玄景了然:
“这是故意树立一个典型。”
有了抓住渊王的庶民翻身成为贵族的先例,等日后消息传到夏国去,遇到类似的情况肯定也会有夏国人企图效仿。
夏帝怕是插翅难逃了。
秦政提醒儿子:
“最近各地流传起夏帝能力不行的流言来,夏帝被气病了。”
夏帝不一定能活到灭国那天。
对于一个骄傲自负的帝王来说,你骂他昏聩他可能只是有点生气。但是你质疑他的能力,他一定会超级生气。
本来这些年就老有人说夏帝不仁德才会引来天降灾祸,夏帝烦不胜烦,心情就没有好的时候。
人总是生气,便会更容易生病。
最近他心情越发糟糕,也是因为流言的关系。
玄景意识到他哥又干了什么:
“梓桑背着我悄悄做什么坏事了?”
秦政轻笑了一声:
“他做的可就太多了。”
原本大秦只是想解决天人感应的说辞,把帝王从天灾里摘出去。扶苏认为既然都要散播流言,不如多做点安排。
于是夏国各地一开始的说辞是质疑这个天人感应是否靠谱,如果真的是夏帝不仁上天才降下惩罚,为何别国境内也不太平。
夏帝正高兴呢——对对对!别国也灾祸不断总不能跟他有关系吧?他还能管到别国去?他只是夏国的君主啊!
然后流言就变成了:
「夏王僭越称帝,强行宣称自己是天下共主,因而牵连了三国。」
夏帝当时就气得头疼了两天。
好在这番说辞站不住脚,僭越称帝是他自己的行为,凭什么连累三国,又不是三国认了他的帝位。
所以流言很快又变成了此事确实和夏帝无关,夏帝并不昏聩。
夏帝重新舒坦了几日。
接着听说了新观点:
「既然不是夏帝昏聩,那为什么上天要降下灾祸呢?这事是老天爷的主意,我们无法得知。但我们可以确定,夏帝说他是老天爷亲儿子这件事是骗人的,他根本没办法和上天感应!」
夏帝:……
天人感应的问题解决了,天人感应遗留的麻烦却还在。现在夏帝要么承认自己昏聩,要么背下愚弄臣民的黑锅。
这还没完,紧接着就是对夏帝能力的质疑。
先质疑他们老夏家搞个天人感应没什么卵用不说,差点把自己埋进去,是不是夏家君主比较蠢。
很快这个质疑凝聚到了夏帝一人身上,毕竟夏帝准备十几年结果愣是灭不了渊国属于事实,还被秦国摘了桃子。
这不就是能力不行吗?
最后图穷匕见,开始宣扬秦王有多英明神武。夏帝从此沦为对照组,遭到了反复拉踩。
玄景看完忍不住说道:
“梓桑果然很懂怎么气
人。”
硬生生远隔千里给夏帝气病了。
恰逢最近又一次大降温,来得太过猝不及防,宫人没有及时增添更多的炭盆保暖,本就虚弱的夏帝病得更严重了。
听说现在情况不太乐观,一个没养好可能就会一命呜呼。
玄景立刻起了坏心眼:
“既然病重将死,那就让他直接死了了事。我记得夏国还有当初父亲和梓桑留下的后手,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夏帝虽然能力一般,可他到底是实权帝王。换成个十岁出头的皇子继位,本就不是上下一心的朝堂只会更乱,对方也根本镇不住场子。
秦王和秦政也是这个想法,点头赞同了玄景的提议。
事实上夏帝能那么恰到好处的着凉,加重病情,里头也有秦国的手笔。
玄景又翻了几封奏折,出了几个坑害敌国大贵族的坏主意,就回太子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