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诸卿可有事启奏?”

大家自然纷纷摇头表示没了。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不能耽误陛下去打孩子。

夏帝一甩衣袖,脚步匆匆的离开了。路上已经有先一步去探听的人打听到了纸条是谁写的,非常贴心。

夏帝于是直奔八皇子处。

老八回学堂第一天就闹事,实在是缺乏管教。幸而今日没有接见蛮国使者,不然还要更难收场。

夏帝突然心血来潮把蛮国王子丢来上书房学习,可不仅仅是为了洗脑对方,也有蛮国最近派了使臣来大夏的缘故。

他得做做样子给使臣看,总不能叫蛮人觉得他大夏区别对待几国质子。而且这么一来,秦渊二国也会怀疑夏帝只让自家质子去进学是不怀好意。

不如三人一起学,也好蒙蔽外人。

总之,那些纸团一个搞不好,还真有可能会被蛮国人看见。上头不仅说了要欺负蛮国质子,还造谣蛮国人不洗头,蛮国使者听了不生气才怪。

夏帝早就在为攻打渊国做准备了,他虽然不怕蛮国,却也不想节外生枝。本就要防备两国联手,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联合的借口?

老八真是一点事都不懂,他娘难道就没有告诉他最近蛮国使者来了,叫他安分一点不要惹事吗?

夏帝对八儿子非常失望,觉得他一点政治敏锐度都没有。也不知道是天资如此,还是没有教好,以后能否再掰回来。

扶苏没等多久就等来了八皇子挨训。

夏帝是不会打孩子的。

他自持身份,就算教训人也是让身边的侍从动手。哪怕被教训的是他亲儿子,他也不觉得让宫人代他打孩子有什么错。

夏帝直接冷着脸吩咐身边太监拿戒尺上去,罚八皇子打十个手心。

八皇子立刻惊恐后退:

“父皇!不要!”

夏帝根本不为所动,一个眼神扫过踌躇的大太监。

太监不敢耽搁,立刻健步冲上去,摁住了八皇子,迫使他伸出手来。另一个太监赶紧跟过去,拿过戒尺开始打。

其实他们打得很轻,只是听着吓人。夏帝只想叫儿子吃个教训,顺便做给蛮国质子看而已。

八皇子却觉得十分屈辱。

但凡是父皇动手,他也就认了。偏偏是身份低贱的太监罚他,还是当众罚他。

八皇子是个骄傲自负的孩子,他的母妃丽妃就是个张扬的性子,养得他从小看不起阶层不如他的人。

连臣子伴读他都看不起,何况是更卑微的宫侍?尤其宫女和太监比起来,太监还更要低一等,他就更看不上了。

现在,他被他自己看不上的人打了,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秦政也微微蹙眉。

他不太赞同这种教育方式,儿子有错,要打要罚也该是亲自动手。若是不想亲自来,先生不就站在旁边吗?

出身古代奴隶主家庭的始皇帝陛下其实也不太把侍从当人看,那些只是王室的附庸罢了。但正因为如此,他才不会放任任何一个侍从欺辱他的儿女。

说什么侍官是天子身边的得意人,代表天子的脸面,可以替天子执刑,都是笑话。

秦政觉得这样把侍官的地位捧得太高了,对朝堂不利。长此以往,太监迟早反客为主,借用君王的宠信把持朝政。

可惜夏帝自己浑然不觉。

他觉得太监的权势都来自于他,自然会全心全意替他办事,不然他一个不高兴就能废了对方。

太监又不像朝臣那样背后有各种实绩支撑,裁撤起来非常容易,只要他一句话就行了。

比起朝臣,夏帝更信任宦官。

扶苏冷眼看着他罚完儿子离开,什么都没说。等人走远了,才和父亲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贿赂一个太监,可比贿赂朝臣要轻松多了。

以前灭六国还要费劲贿赂高官,那些人眼皮子可一点都不浅,东西给少了人家理都不理你。像郭开那种,还要求灭赵后去秦国继续当高官,胃口极大。

何况能当上臣子的,哪怕人家是个奸臣,眼光也比基本没读过书的太监长远得多。你可以骂他们奸诈自私,但不能否认他们是凭真本事当官的。

有时候这些人目光短浅,不是真的短浅到看不清危害。而是他们觉得那些危害与他们无关,或者自信自己可以脱身,别人倒霉了关他们什么事。

但太监不同,许多太监是真的没脑子,完全没给自己想过后路。

父子俩忽然有了主意。

夏帝这么纵容太监坐大,他儿子怎么能不有样学样呢?最好把下一任夏国君主忽悠瘸了,他们再借太监的手操控夏国朝政。

秦政的目光扫过在场几位皇子。

这几个年纪都大了些,不好糊弄。想要突然培养他们和太监亲近,其实并不容易。

而且母妃位分不低的话,其实是不会任由儿子和太监走太近的

。高位妃嫔懂得更多,也会害怕儿子被奴婢把持,一般都会严防死守这种事。

扶苏忽然想起什么,在纸上写了个“十”。

其实十皇子也到了进学的年纪,但他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不受宠,夏帝也就不怎么想得起来这个儿子。

事实上夏帝对底下的儿子都不怎么关心。

哪怕如柔妃这样被夏帝视为解语花,经常去探望的妃嫔,有宠爱又有位分,她生的九皇子也依然很少见到夏帝。

那就更别提什么都没有的十皇子了。

十皇子四岁才丧母,已经记事。

宫里妃嫔都不是很乐意收养他,高位分的自己有孩子,低位分有宠爱的想要自己生,低位分无宠爱的又没资格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