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针对还没站队的高官,则是另一套操作方法。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能拉拢的拉拢,不能的就挑拨关系。
剩下那些对夏帝没什么滤镜却脾气孤傲的大才,才是重点。他们怎么忍得了夏帝的狂妄自大,肯定会心生怨怼。
秦政很快针对性地布置下了应对之策。
等笼络到他们,就无需再事事通过嬴家行动了。他们本就有儿子在宫里,每旬都有回家的机会,可以通过这些伴读捎带信件回去。
宫里反倒不会查伴读们的行囊。
事情的进展比父子俩预计得还要顺利,可见对方积怨已久。
不是没人想过跳槽,只是不太了解别国的情况。尤其是夏国一直在宣扬迟早能一统天下,弄得大家也不敢轻易去别国投效。
万一去了之后无法力挽狂澜,反而跟着三国一起沉船,岂不是很亏?
但是如今朝中已经达成了培养秦国质子的共识,质子迟早会成为新一代秦王。在他继位前,秦国大概率灭不了。
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接触到这位质子的文章,发现这是条潜龙,自然就会倒戈。
扶苏撑着小脸提他爹代笔:
“我就是个帮阿父写东西的。”
秦政搂着他坐在自己腿上:
“阿苏辛苦了。”
他们必然要做两手准备,秦政不能亲自动笔写,万一有人告发后拿着文章出来比对字迹,他会很被动。
扶苏写就不一样了,他随便挑个以前学过的字迹写,保管怎么对比都找不出书写者来。
扶苏最后选择了秦稷的笔迹。
他阿父的文章有气吞山河之势,历代秦王里霸道到这个地步的,只有昭襄王秦稷。
——大秦的府库里存有先王们的手书,扶苏就是跟那个学的。
他总不能选个稳重内敛的字迹,来抄写这种睥睨天下的文章。风格太割裂了,会让人看着觉得不对劲。
不过秦稷这家伙锋芒过盛,远不如秦政沉稳。幸而秦国质子才十三岁,十三岁的时候少年轻狂是合理的,以后变得沉稳了也不会显得奇怪。
秦政听完颔首:
“你在嘲讽昭襄王。”
扶苏顾左右而言他:
“好像没有墨了,阿父你帮我磨一点。”
他们写东西是屏退了侍从的,研墨也只能自己来。秦政好脾气地伸手替他又磨了一些,看着他把文章抄完了。
针对不同的大才,要写不同的文章。
投其所好,才能引起共鸣。
要让大才觉得公子正是自己的知音,他们两人的政治主张完美契合,绝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君臣。
这样,大才们才会更快地投入大秦质子的麾下,并心甘情愿地为他奔走,肝脑涂地。
这招秦政屡试不爽。
毕竟大秦群臣就是这么上套的。
他跟李斯谈法,跟王翦谈兵,跟尉缭谈天下。人才都不懂怎么笼络,光靠君威谁搭理你。
扶苏双眼亮晶晶地看着阿父。
秦政问他在看什么。
扶苏人小鬼大地说:
“在看阿父的人格魅力。”
秦政捏住他终于长肉的小嫩脸:
“从哪里学来的词?”
扶苏无辜地摇头:
“记不得了。”
文章送出去后,本就心思浮动的大才们更加浮动了。没过几天,八皇子的伴读就悄悄凑了过来,假装路过往扶苏手里塞了张纸条。
越过扶苏的时候刻意回头:
“小矮个!”
扶苏:……
好拙劣的演技。
但是糊弄小孩子足够了,八皇子对伴读的行为非常满意。他觉得这是伴读站在他这一边的表现,对方跟他同仇敌忾,一起看不惯别国来的穷酸质子。
扶苏捏着纸条回到父亲身边,两人不动声色地看完就收了起来,准备拿回去烧掉。
时间就这么静悄悄地走到了新年。
本朝新年在元月。
两个月过去,秦政已经发展出了一些独属于自己的人脉。嬴家完全没意识到问题,因为秦政每隔一段时间也会通过嬴家去接触那些大才。
可实际上,秦政想让人悄悄送去给秦王的东西,已经通过大才的手往外传递了。
父子俩在上书房里的学习没什么变化,依然处在秦政教儿子认字背书的阶段。先生乐得不管他们,班里两个刺头就够他头疼的了。
上回两人打架惊动了夏帝,事后先生也被牵连责罚。
本以为皇子们该消停了,结果隔了几天,这两人又故态复萌。只不过没再闹得那么难看,小打小闹也不会有人去向夏帝告发。
这可就苦了先生,每日都是先生在受折磨。
起初他们还想欺负质子,后来就发现没意思了。尤其是每次欺负过质子之后,没过多久自己就会
倒霉。
两个皇子年纪小不懂,却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没敢往外乱说,只是默默远离了危险人物,当父子俩不存在。
最初还有想过告状什么的。
结果没等行动就听说父皇准备利用这两个质子掌控其他国家,这是朝廷大事,不能受到影响。
他们就歇了心思,生怕又惹夏帝不高兴。耽误了前朝政事,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父子俩总算迎来了平静的时光。
这天碧月进来回禀:
“内务司那边说是过了年后天气会回暖,不可能再给炭火了。”
宫里的炭火供应是有限的,许多宫妃都分不到够用的量,何况是质子。若非秦政使了银钱,只怕一整个冬天都用不上炭盆。
可临近开春,花钱也不好使了。
不纯粹是内务司在为难人,主要往年过完年就开春了,天气确实一天比一天暖和。所以宫里的炭火存量不够也没什么妨碍,反正也用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