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秦政点开一个残缺位面的介绍:

“既然在地府里待着别扭,陪朕去新位面玩玩如何?”

成神了也不能懈怠。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那些神兽从出生起就是神,还不是照样在努力积攒信仰?躺平固然可以,但能进步为什么不往前走呢?

秦政从来都不是甘于现状的人。

扶苏欣然答应:

“好呀!”

又问父亲这次过去怎么玩。

之前去阳世的一趟,让父子俩确定了失忆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信仰,扶苏得到的信仰比没封锁记忆的秦政高上一些。

之所以只高一点,还是因为扶苏就是个太子。父亲退位给他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回地府了,把皇位还给了八世的太子。

这些年八世为了养大他那个早夭的儿子可谓是操碎了心,带着人在某个古代位面硬生生待了几十年,手把手教儿子治国。

秦政提出一个试验:

“朕想看看,只封锁地府记忆的话,能获得几成的信仰。”

这就和天道之前推出的新模式差不多了,去做任务的鬼魂误以为自己是死后直接穿越到新位面。

左右都是去玩的,两人的心态十分轻松。

扶苏还说呢:

“成神之后觉得做什么都简单了,反而失去了乐趣。封锁记忆或许可以重拾初心,就是桥松肯定又要生气。”

每次都不带他玩。

秦政找了个借口:

“他都那么大个人了,该学会独立行走了。”

不要总是粘着祖父和父亲。

过了几天,父子俩悄悄进入了新位面,只给桥松留了一张字条。

桥松:……

呵,习惯了呢。

这是一个四国并立的时代,北方的蛮国、西方的秦国、南方的渊国、和占据中原与东方的夏国。

看地理位置也能看出来,蛮国是戎人国度,秦国偏居关中还在蛰伏,渊国夷人为主,夏国才是这里实力最强的国家。

自夏国先帝倾吞东部的海国起,它就以难以抵挡之势强盛起来。夏国人都在翘首以盼,希望夏王可以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然而,夏王灭海之后,似乎就满足了。他开始半场庆祝提前称帝,开始为自己歌功颂德,开始变得好大喜功。

夏帝觉得自己只是放纵了一下,问题不大。

毕竟海国是除了夏国之外的另一个强国,在当前位面,只有它们两个争锋。既已灭海,其他三国不足为虑。

却没想到,富贵荣华腐蚀人心。

多年后,夏帝醉死在宴席上。一代雄主,就此陨落。

在舆论的引导下,夏国境内对他的死并不意外,所有人都说他是自己造作的。

因为自明君堕落而成的昏君,十有八九都是类似的死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姓们并不会去探究,夏帝是真的酒精中毒而亡,还是被他的好儿子趁机下了黑手。

十五年前,新任夏帝继位。

新帝励精图治,试图拿着父亲打下的良好基础,一口气完成天下一统的终极目标。

虽然他本人的眼光水平只到“国土一统就万事大吉”的程度,完全没去想过一统后要怎么治理这偌大的天下。

新帝觉得这个不用考虑,朕怎么治理夏国的,就怎么治理全天下。难度?哪里有难度?不都一样的吗?

显然,年轻的新帝空有野心。

当初他的父亲灭海后,陡然发现灭国不难,治理才是灾难。为此拖延了覆灭其他三国的脚步,开始为治理夏国而烦心。

不巧的是,那时候新帝还太小。他没见识过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他父亲的“堕落”其实存在着多重原因。

打下海国的第一个五年,先帝在努力治理,但效果不佳。夏国百姓以为先帝是在休养生息,对此十分理解。

打下海国的第二个五年,先帝终于上手了一些,海国地区开始臣服了。夏国百姓发现停战这么久了还没有新动作,怀疑先帝是不是灭一国就满足了,对他渐渐失望。

打下海国的第三个五年,先帝得到了海国百姓的服从,海国彻底被夏国消化吸收。夏国百姓认定先帝已经被富贵消磨了斗志,但先帝这个时候其实才刚刚开始飘。

灭海的时候他飘了一次,迫不及待自立帝号。然后治理海国时被打脸,只能停下脚步硬着头皮去和海国人死磕。

把海国治理好后,先帝又飘了一次。这次由于比打天下还困难,他飘得有点厉害,开始醉生梦死享受当下。

因为他还年轻,哪怕耽误了十五年,他也才四十,他自认为自己活个五十多不成问题。

他可以放纵自己到四十五岁,然后再去一口气覆灭其他三国。这样先攻克了较为简单的关卡,后头难的来了时,儿子们也长大了,可以为他分忧。

是的,他打的是等儿

子长大,把烫手山芋分派下去的主意。

可惜他儿子也想早点继位,一展雄图。

更可惜的是,新帝好像并没有打天下的能力。十五年过去了,三国还蹦跶在那里就是不死。

夏国的国力不断提升,夏国的军事水平也没有到止步不前的程度。然而对外战争却总是只能占小便宜,不能一口气倾吞。

新帝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他不明白,秦政父子明白。

扶苏心下吐槽:

‘先帝自灭海起,治理用了15年,2年后先帝身死,也就是过去了17年。17年里夏国天天宣扬要一统天下,他们以为三国都是傻子吗?’

你夏国原地踏步的时候对外发出灭国威胁,三国的国君再愚钝也知道得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发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