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可是现在的大将军不是已经不值钱了吗?”
以前其他将领当不上大将军,是因为实力和军功差一筹。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可如今大家多的是锻炼能力的机会,军功也可以不断积攒。哪怕在这个位面混不上大将军,换个位面也总能得封。
所以大秦已经遍地大将军了。
阴嫚:“……你说的对。”
确定了,父亲白天不是在嘲讽她,而是在拿她当小孩哄。
就像一年级考了语文满分后,家长说“等你多考几次满分,我就给你买五百块的漂亮裙子”。还以为五百非常珍贵,因为以前比较穷五块都要省着花,其实家里已经暴富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明投降,不仅新文明带来了新的军队。原本那批跟着几十万军舰一起被俘获的星盟军人,也大半倒戈向了秦盟。
因为他们的母星投靠了秦盟,他们的家人不再受制于星盟。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当然要为自己的未来拼搏。
秦盟的军队越发壮大起来。
当星盟总部终于被攻克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了。攻打星盟没什么难度,主要还是地盘太大。
这两年秦政一直在思索要怎么统治这么一个多文明、地缘过于辽阔的星际时代。
传统的帝制很难维持住,除非一直靠断层武力碾压。但那不是长久之计,所以类似联盟的制度更合适一些。
然而联盟也分很多种。
松散的联盟,建立了也是个笑话。像星盟这样,遇到危机自动解体一大半,和没有联盟有什么区别?
最后秦政把目光投向华夏国。
多文明对应多民族,文化习俗各有不同,但不妨碍大家团结在一起。将文明的个体差异从官僚之中剥离开,再树立一个统一的信念,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于是秦盟一统星际后,秦政首先下令建造的官方机构里,重点帮扶的就包含文化和娱乐相关部门。
各文明当初加入星盟后,对星盟的文化入侵十分防备。生怕时间长了,自家民众就只知道星盟,不知道原本的文明。
确实效果拔群,导致星盟一直是一盘散沙。
秦政将文娱部建立起来,先让各家自己管自己的。以此作为安抚的同时,也是在做两手准备。
扶苏一眼看透父亲的想法:
“阿父是想让那些坚持文明独立的星际官员,乖乖回他们自家文娱部任职去?”
至于官方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就不让这些人插手了。以古代官员不回家乡当地方官作为原则,派遣其他文明的官员过去管辖。
这样他们就会以秦盟官员自居,而不是某文明的官员。不断加强秦盟的概念,等时机成熟,就可以改天换日了。
秦政淡淡地说:
“大秦联盟?我大秦不需要联盟。国便是国,联盟只是权宜之计。”
现在各文明还自成一国,这极大地影响了星际大融合。
不要紧,慢慢来。
先用联盟麻痹他们,天长日久后,就可以裁撤各文明的“国家”级别,降为大秦的行政区。
到时候,大秦就可改称秦国了。
还有各文明的语言文字,之前也没有完全做到统一。
你当然可以保留你本来的语言文字,但作为官方,大秦总不能不推出一个官话是吧?
之前的星盟在推行这个的时候就不是特别顺利,因为星盟没有强硬要求。
它只是推出了官方的文字和语言。
然后在各文明提出“翻译程序已经很先进了,语言文字的差异并不会影响我们日常交流,没必要完全统一”时,做出了退让。
都是狗屁。
秦政直接硬性规定了:
“秦盟官员必须学习星际通用语,并在公开场合使用通用语。不得使用方言代替,违者罢官。”
然后给出了一个期限,二十年内完成推广。
二十年作为新语言的学习期,毕竟华夏语确实有点难学,期间可以使用翻译器辅助。
但二十年后你还学不会的话,反正你也年纪大了,正好给新人退位让贤。
能活三百年的星际人:???
可惜现在秦盟还处于武力镇压的状态下,大家根本无法反抗它。
扶苏趁势提议:
“各文明的教科书也该大改了,就从启蒙学校开始,教授新语言和文字。星盟竟不曾将通用语纳入教科书,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没纳入也好,这样他们要把通用语改成华夏语受到的阻力就小很多——毕竟也没多少人学过通用语。
秦政问儿子:
“你预备怎么修改教科书?”
扶苏微微一笑:
“我与许祢已经商议过了,父亲请看。”
说着取出一份计划书。
许祢是大秦的太学祭酒,专管教育事宜。
平时没什么存在感,但在教育界是绝对的权威人士。
许祢设立的学宫制度曾经弄得大秦长安学宫的学子苦不堪言,但效果拔群,为大秦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
难得有出山的机会,这次他卯足了劲在星际教育的改制上下功夫。
首先就是教材要改。
与太子殿下商议之后,他们认为强行要求别人修改教材,容易适得其反。所以要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在教材内容上下文章。
比如,提供给各文明更多更全面的科学技术资料,但是资料都是华夏语版本的。在各星系开设相关课程,讲课用华夏语讲。
星际的翻译技术发达又如何?
尖端科学家难道还真的能一直依赖翻译吗?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因为文献资料的原因去学外语,外语都肯学,何况是自家的通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