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顾之禾揉了揉太阳穴。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陛下,说话能不能不要那么跳跃?

他们跟不上了喂!

新科进士已经放弃理解了,诚恳地问有哪里需要他们做的。直接下达命令就好了,不用拉他们一起讨论的,多此一举。

秦政扫了他们一眼:

“接下来,工部会是我大秦的核心。”

小透明工部将会成为过去,吏部和户部不再是六部里头一号的香饽饽。秦政欲广招工匠,打造官方的工业研究团队。

所以。

秦政说道:

“先改制科举吧。”

众人:啊???

话题怎么又跳到这里了?

桥松唏嘘一声:

【终于有人感受到我的痛苦了,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祖父和父亲聊着聊着就省略步骤了。我只能每天苦思冥想,琢磨他们到底省略了什么。】

群臣跟着痛苦面具。

长沙王殿下,您真是太辛苦了!

扶苏嫌弃地看了他们一眼:

“就效仿和熹皇后邓绥,将道科这门考试列入正统科考,选拔科技人才。既然道科地位都提升了,再顺便改一改别的科目。”

后世有现成的制度可以参考,拿来改改就能用。分科考试,用考级进行评定,授予不同证书,这些都是不错的想法。

反正都要规范科考,那就规范得更细致一些吧。

想要社会不容易乱,就得有繁复详细的规章。一切有法可依,百姓遇到事情心里也能有个底,不至于盲目之下就被人煽动。

当然,前提是普法工作也要做好。

扶苏便问道:

“梁王家的郡主还没来吗?”

她的情报网真的很重要,有了这个,扶苏就能省很多力气了,这就是摘现成桃子的快乐。

众人后知后觉地回过味来。

这些天两位君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折腾改制,他们一直觉得是在乱搞。就那种随心所欲、碰到什么看不惯就顺手改一下。

结果搞半天人家只是用表面上的随意在麻痹众人,实际上在布一个天大的局。

无论是打击朝臣、折腾科考、还是组建情报网等,都是在为他们现在要做的大事铺垫,没有一件事情是多余且孤立的。

厉害的君主在改革之前,早就做好了海量准备。就等时机一到,给予众人致命一击,让老旧派想阻止都无从下手。

众人:麻了。

第193章 如何利用吃瓜系统发掘人才

推行新制度对于秦政父子来说,是最没有难度的一件事。就和灭六国一样,无他,唯手熟尔。

所以在朝中保皇党臣子着急上火担心变法失败的时候,父子俩都很淡定。新制度非常平稳地被推行了下去,并没有受到太多阻力。

能做到这一点,除了经验之外,也多亏提前的布局。祖孙三个每日处理政务可不是只沉迷给先帝擦屁股的,有些调度自然是为了后续的变法做准备。

地方县令这种级别的官员调度,京官实则并不会太在意。因为县令着实是太小的官吏了,至少要到知府这个级别才能得到一点眼神。

当群臣好奇为什么关于科举的变法没遭到太多抵制的时候,再去探查各地的情况,这才发现地方县令已经撤换了不少。

某些帝王嘴上说恩科还没结束,手头没有什么可用之人。实际上不声不响已经笼络了那么多臣子,全是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群臣都被那个数量震惊了。

面对顾之禾的呆怔。

扶苏只是笑了笑:

“像中书令这样的天之骄子,科举上几乎不曾受挫,想来应是不清楚寻常举子的情况吧?”

顾之禾不得不承认:

“臣确实不太了解。”

扶苏还挺看好这位中书令的,不介意给他解个惑。

“本朝举人便可选官,只是需要花点银子打点。不过大多也只能去县令手下当个副手,甚至根本选不上官。”

能选上官的,都是有门路的。不是你使了银子就能上,所以举人的官途艰难。

大部分有心气的举人,都宁愿再多拼一拼。只要考上了进士,保底有个县令当,谁甘心止步于此?

有些人为了能继续科考,干脆去了书院做先生。在厉害的书院里教书,并不会耽误自己做学问,还能接触到更多珍贵书籍。

顾之禾一点就通:

“原来如此。”

天底下从来不缺少等着做官的人,位置腾出来了,自然有的是人接手。举人一般情况下只能给县令当副手又怎么样?皇帝开口点他去当县令,别人还敢拒绝不成?

何况,很多人完全可以先当上副手。只要等一时片刻,皇帝捏住把柄将县令撤职或者贬谪,就近令副手接替他,一切便顺理成章。

陛下用着恩

科拉住朝野的注意力,私下里的小动作便被忽略了。

群臣少有和大量县令都有交情的,所以自己认识的一两个犯错被贬,听说之后也不会太在意。

县令这等小官,对自己的帮助本来也有限。得知消息后肯随手帮一把的也不多,尤其是在皇帝虎视眈眈的时候。

多年等候补官的举子怕是都有些绝望了,这时皇帝派来的人跟他们说陛下看中了你的能力,那还不欣喜若狂誓死效忠?

科举改制就改制,他们又不吃亏。

已经寒窗苦读却没考出成绩的才会抵制科考的改制,都当上官了谁在乎这个。肯定是以做出政绩为第一要务,不能陛下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就办砸。

同为科举的失意人,这些县令实则更懂怎么劝说那些心有不满的考生。只要跟他们讲清楚新式科考的优势,再说一说旧试还会继续推行十年,自然也就没人去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