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本朝使用的基本都是竹制笏板,因为方便更换。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这东西要往上写字的,有时候玉的和象牙的不太好用,不如竹的方便。

关键是,太重了。

本来官员常年办公可能就有点腱鞘炎,再天天举着这么种的笏板奏事,手别要了。

大秦的官员都很务实。

虽然这里的大秦朝杂糅了一些后世王朝的不好习惯,但在务实上头,还是继承到了一星半点的。

比如——

其他听奏官员纷纷从袖子里掏出了炭笔,随时准备记下要点。

是的,笏板除了提前打小抄之外,也可以当个朝堂笔记板用。硬硬的质地方便在上面写字,比用纸张本子好写一点。

使用炭笔则是因为,他们总不能用毛笔记。揣个炭笔上朝已经挺麻烦的了,毛笔还要搭配墨汁砚台这些,而且写在竹板上干的速度很慢的。

齐月萱在太师壁后头,倒是没看到这一幕,不然大约会感慨一句“这也太像是集体上课了”。

但她听到了官员的奏事声:

“夏季将至,臣奏请陛下修缮江淮堤坝。至上次修缮堤坝,已过数载,不可再拖延了!”

这次出来的是工部尚书。

工部官员大概是被积压奏折最多的那种倒霉蛋,因为国库以前拿不出钱来搞建设。所以即便工部的一些奏请并不难办,可没钱就是最大的难题,原主就只能一直拖着。

这导致工部尚书和侍郎隔三差五就要蹦出来催促一下,陛下您该修堤坝了,陛下您该修驰道了,陛下您该修长城了。

始皇帝陛下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修这些东西还要其他人催的?

没钱不知道凑钱吗?堤坝驰道长城,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因为没钱就不去管?先帝和原主都挺奇葩的。

当然,导致原主拖延症的还有一点。

一般这种工程款项。是肯定会被下头人贪墨一些的。本来钱就不凑手,拿出来给你修工程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底下人居然还要贪,原主气不过。

暴躁的原主选择不修。

我就是拿钱去养宗室王爷,我都不给你贪墨的机会,想都别想!

就很难评。

总之,原主搞不定贪官污吏,他选择了先放一放。

他这个人擅长粗暴的手段,处理贪官倒也不是不能粗暴。

问题就是工程贪墨牵扯到的人太多了,很难全部抓出来。但凡有一个没抓出来原主就心里不爽,所以他就没去抓。

按照对方原本的计划,也是今年解决这件事的。因为今年当上皇帝了嘛,不用担心其他势力比如先帝掣肘导致他一锅端失败,可以放开拳脚干。

可惜因为提前得知剧情,原主把自己给气死了,没来得及。

现在,事情落到了秦政和扶苏头上。

工部尚书这会儿跳出来说修堤坝,那可不是随便跳的。

前不久陛下才从宗室那里抠出来了好多钱,明显有钱搞工程了。尚书琢磨着这会儿出来提议,应该不会被拒绝,完美。

他还特意等到太后寿宴之后,这样一来就不会破坏寿宴的气氛了。要不是昨天被御史那事打断了,昨天他就该出来说的。

秦政听罢颔首:

“堤坝确实要加固了。”

这么长时间不加固都没决堤,真的是全靠这几年风调雨顺,没有稍微强烈一些的降雨。但凡来一场持续时间长点的暴雨,后果不堪设想。

扶苏便为父亲补充:

“夏汛在即,工部先将重要的堤坝列举出来,算好需要的钱粮人手,写个折子递上来。”

全国都没怎么加固,可时间有限,肯定不能一口气都修完。那就要有个取舍,先从重要堤坝开始。

所谓重要,就比方说要紧的大型堤坝、往年容易决堤且靠近城镇村庄的堤坝、一旦损毁会侵害大量良田的堤坝。

也就是从损毁后的损失来算,看哪些会导致地方损失惨重,先修他。

扶苏还道:

“距离夏季也不远了,还要结合当地天气计算工期。若有工期赶不及的,就先以人员撤离为主。”

说到这里,扶苏一顿,笑着问道:

“工部那里应该有每年各地的堤坝磨损情况吧?需要多少成本修缮,尚书可得给个实在的数量。不要仗着如今国库有钱了,就狮子大开口。”

尚书:……

工部常年捞不到油水,好不容易能干工程了,说不会趁机赚一笔谁都不信。要是扶苏不加这么一句,保不齐报上来的工程价款就是两三倍了。

尚书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臣不敢。”

齐月萱忽然插嘴:

【什么不敢啊?我看他以前这种事情不是干了挺多回的吗?我翻翻啊——】

【安乐八年修缮行宫,花费了五万两白银,报价十万两。自己吃了三万的回扣,

剩下两万其他人分了,他还怪大方的。】

工部尚书倏地瞪大眼睛。

不是,怎么还翻旧账的呢?!

分钱的其他人也面色剧变,当场就扑通跪下了。幸而女主看不见这头的情形,跪地声也过于轻微传不到后头,所以不曾露馅。

齐月萱还在翻记录:

【安乐十一年给先帝建造赏景园林,这次更狠,七十万的成本他要了两百万。说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树是哪里哪里的名贵树种,花是哪里哪里的稀世珍藏,就连假山也是特意从江南运来的高档货。】

【其实都是糊弄人的,那树那花不就是在远一点的山里挖的?假山随便找个人就能凿出来,园子里那些宫室中挂的名家字画甚至还是买的便宜高仿,光字画就省出来数十万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