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一星半点的是不心疼,怕的是积少成多呀!
齐月萱:作为一分钱红包也要抢的现代拾荒人,我绝不允许自己亏钱!
齐月萱呜呜呜:
【九江王殿下真是个好人,我支持他继承皇位!】
旁边的掌事宫女手一抖,差点把东西摔了。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但她很快稳住,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皇位更迭可不是她能听的。
可陛下和殿下特意派了她到萱嫔娘娘身边侍奉,约莫就是想让她听一听萱嫔的心声,获取第一手消息。
没办法,谁让萱嫔是后宫妃嫔呢?
扶苏不可能天天来听热闹,秦政也没空把妃嫔当广播电视放在身边打发时间。
何况,女主吃瓜的时候和桥松似的一惊一乍,很考验听众不受干扰的能力。秦政虽然这方面很强,但也没有把女主放在身边人为给自己增加困难的兴趣。
现在这样就刚刚好。
有消息,掌事宫女会报给侍官,侍官会找到合适的时机转告君上。这样既不会耽误要事,也不用亲自被惊吓。
扶苏还提议:
“一宫怎么能只有个掌事宫女?有些事情宫女做起来不太方便,还得有个掌事的宦官。”
秦政颔首:
“此言有理。”
正好扶苏最近有点闲,就把事情丢给儿子去管了。
扶苏这家伙,难搞的事情推给桥松,他自己就能躲清闲了。哪怕是为了安抚受委屈的大孙子,秦政也觉得该给扶苏安排点事情做了。
扶苏于是便道:
“那我把宫里的规制改一改。”
大秦重规矩,各方各面都划分得很细。但这里的宫中规矩没那么森严,扶苏总觉得好多地方都能改改。
正好最近不是要处理宗室吗?省下来的赋税不用养猪了,就可以拿去干点别的。
比方说给宫妃宫侍们长长月银。
看在钱的份上,想来大家应该会很乐意遵守新规章的。因为涨薪是跟新规章挂钩的,规矩完善的同时月薪增加,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扶苏深谙打一棒子给颗甜枣的策略。
本朝管后宫诸事的是内侍省,类似秦汉的少府、清朝的内务府。
扶苏把内侍省的长官内侍监叫来。
内侍监已经隐隐听闻了这位其实应该是皇长子,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询问殿下有何见教。
扶苏微微一笑:
“也没什么,就是想查个账。”
内侍监面色一变,上演了最近大家很熟练的扑通就跪,磕头请罪。
原来先帝在位时不仅朝野吏治不怎么清明,就连宫中这些衙门也是一样的。从上到下的侍官基本都捞过油水,不然宫中也不至于宫妃买点东西月银就捉襟见肘了。
皇家还没那么小气,给宫妃的例银少到想加餐吃点东西都要算计一下得花多少钱的地步。
扶苏嫌弃地翻看着这些账目:
“这都是什么人规定的东西?”
在他大秦,后妃共分八等。不说排前面的了,就是排第五的“八子”,年俸待遇都有中二千石。
也就是说,官员在中央任职的时候,每年可以拿到两千石的禄米。这两千石是实打实的,不掺水分,不用考虑税前税后。
而且说的是两千,其实是两千一百六十。均摊到每个月,就是月俸一百八十斛。
秦汉的一斛就是一石,120斤,相当于现代的60多斤。一百八十斛每月,就是现代一万一千斤左右。
每个月,一万斤粮食的供给。哪怕按照后世的粮食批发价也价值三万五了,何况先秦时期粮价更高。
这还只是八子。
在汉朝的时候,这么高的俸禄是卫尉太仆这样的顶级高官才能享受的——不过汉朝俸禄削减了,薪资经历过了缩水来着。
汉朝的八子是只有八百石的,足足砍掉了五分之三。
扶苏对此点评:小气。
反正大秦后宫的夫人们不缺钱,从来不用为这种东西烦恼。不像本朝,比汉朝还不如呢。
本朝皇后才有全年550石的禄米,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起倒是还差不多够看,能有个千石吧。
可问题是,本朝后妃有物资供给,大秦也有啊。又不可能只发俸银,然后让妃嫔拿钱去买东西。
扶苏发现,如果他按照大秦改待遇的话,那就不是涨一点工资了,那是翻了几倍地涨工资。
他沉思片刻。
而后叫人摆下笔墨,算了一笔账。
算完,扶苏眉眼舒展:
“好,还是按照这个标准来。”
果然,他大秦的规定都是很合适的,不用改。只要把钱从宗室那头省下来,剩余的养妃嫔宫侍都是九牛一毛。
反正他爹也不可能后宫佳丽三千人。
何况,本朝王爷的俸禄
居然足足有一万石。
扶苏:啊???
扶苏接受不了,一个王爷能养将近二十个皇后了。这群王爷凭什么?都给孤把钱吐出来!
扶苏拿着账本去找阿父:
“他们太能吃钱了。”
秦政看完,眉头一皱:
“又不能给朕创造价值,每年给个三百石饿不死就成。”
三百石可是县令的待遇。
县令在大秦不是什么低阶官职,县令下头还是乡级官员、村级官员呢。县令能拿着三百石养活全家,王爷们一定也能。
再折腾就全砍了,向大秦看齐。
扶苏对此很是满意:
“回头就这么推行下去。”
先从赵王和楚王开始。
过了一些时日,大朝会上,宦官宣读了对两王的调查判决。
这次彻查牵扯出了不少事情,不光是纵容亲属作乱,还有一些别的毛病。大大小小列在一起,都不是原则性问题,但又确实触犯了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