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就像供销社没人抓他们投机倒把,因为他们有官方的许可,其他私人摊贩也可以通过获得官方许可证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绝大多数生意人还是很配合的。
虽然麻烦了一点,但仔细想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保证。回头万一政策真有反复,跑来计较他们之前做小生意的事情,拿出这个官方开具的证明,也能争辩一二。
至少证明这是得到官方准许的行为,没道理被秋后算账,对吧?
倒是一些临时起意想来进货的外地人,有些进货少而且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一直做下去,就不太乐意办这个证明了。
嫌麻烦,而且害怕去找公家办证。
这个时代好多人连遇到问题都不敢去找公安寻求帮助,何况是去办证的。
不过这也不难。
扶苏给支了个招。
他教了本地人一些话术,主要是在三轮车师傅、中间商里头教授,通过他们的口忽悠外地来的办证。
吴小妹是一个乡下姑娘,头一回来厦门这样的大城市。她在家乡其实是个敢想敢拼的利落姑娘,但是出门在外难免生出一些胆怯来。
从火车站出来之后,她就拘谨得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直到一个热心的大娘凑过来问她是不是来进货的。
大娘骑了个自行车,说去一趟批发市场只要五分钱。看你没带什么行李,便宜点收你四分钱。
大娘强调道:
“这是去的价格哈,等你到了,如果带了大包小包的出来,要按照重量加钱的。你要是舍不得呢,就去坐公交,公交过去站点不多,来回也就两毛钱。”
吴小妹算了一下,那肯定是坐自行车划算一些,果断掏钱。
路上,大娘一边骑车一边跟她闲聊。
大娘就说到她这几个月见识过不少像吴小妹这样过来进货的,几乎天天都能拉到十好几个客人。
在大娘嘴里,她知道很多八卦,还和几个时常往来厦门的商贩问过他们在本地的销售情况。
吴小妹眼前一亮:
“大娘,您给我仔细说说呗?”
大娘也不吝啬,就说:
“一开始啊,东西也不是特别好卖。不是说东西本身有问题,大家不敢买,是他自己不敢在大街上卖。”
这个吴小妹可以理解,习惯了嘛,都是偷偷摸摸来的,生怕会被抓。
“所以呢,他就在没什么人的小巷子里蹲着,自己鬼鬼祟祟地站在路口。看到有人经过的时候,就小声招呼一句,问要不要进来看看货。”
吴小妹想像了一下那个画面,她以前进城遇到搞投机倒把的,好像也是这样。
“这么揽客那多慢啊?所以卖了好些天才差不多卖完。结果他这么鬼鬼祟祟,就被人举报给公安了。”
吴小妹惊讶地“啊”了一声:
“那他没事吧?”
大娘倒是乐呵呵的:
“能有什么事?国家都说让做买卖了,公安也不是来抓他这个。就是看他不像个好人,带去了解一下是不是骗子。”
“后来发现他只是怕做生意被抓,就把人给放了。不过他能被那么快释放,也有别的缘故在。”
吴小妹立刻追问是什么缘故。
大妈就提起了资格证:
“因为他办了资格证啊!他掏出来给公安同志一看,上头还有咱们厦门官方给盖的公章呢!”
“公安同志当场就信了他就是个普通商贩,这种不算投机倒把的,就让他走了。还跟他说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卖,不用偷偷摸摸来。”
“那几天他躲在巷子口鬼鬼祟祟,还想把人引到巷子里去。吓到了好多路过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影响不好。”
吴小妹“噗嗤”一笑:
“这么说确实,是挺吓人的。”
故事听完,吴小妹心里活泛起来,追问那个资格证去哪边办。大娘就热情地把她送到了批发市场的管理处,说这里就有个办公室可以办的。
吴小妹一看,排队的人还真不少。
这么多人都排队要办,可见那个资格证一定很有用,而且办起来很简单。
果然,前头的人都说拿着身份证明和介绍信就能办。
她听着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分享了许多其他有关资格证的故事,飘忽的心渐渐安定起来。
拿到资格证之后,吴小妹发现上面写的是厦门的经营售卖许可证。虽然不是她们本地县城的,但是上头也写了有问题可以找厦门这边的经济开发部门协商。
厦门既然把证发了,就是和粤闽两省的各城市打好了招呼的。不然拿出去大家不认,那就白折腾一场了。
不过资格证上也标注了,只能在粤闽两省生效。毕竟其他省份还没开放经济,跑出去做生意肯定不行,他们也管不到那么远。
吴小妹拿着介绍信走出去的时候,听到隔壁也在排队的窗口有
人在闹腾。
这边办证的人多,开了好几个窗口。
那边似乎是人家拿来的身份证明和介绍信里写了对方是从外省来的,所以工作人员就不给开证明了。
吴小妹有些庆幸,还好她是闽省本地人。
她好奇地多看了两眼。
心想这个外省来的,不会是偷偷进货带回他们那边去悄悄卖的吧?那肯定是没办法靠着资格证光明正大摆摊了,估计得去黑市销货。
工作人员提醒那个纠缠不休的:
“你要进货就快些去,我们这边不抓投机倒把,但是保不齐附近有你老乡,会抓着你举报。这个证真不能给外省开,开了也没用,到时候该抓还是得抓。”
对方只好不甘不愿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