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秦政是村支书,他也是可以帮忙开介绍信的,不一定非得大队长来。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反正按上队里的公章就行,秦政这里就有。

他很快开好了几封。

当然用不着八封那么多,小孩子不需要介绍信,直接让家长带着就成。

扶苏揣着介绍信,先回家取自行车。

到了县城存好车之后,又坐了个把小时抵达火车站。公交车有个站点是火车站门口不远,省了很多路程。

下车直奔售票窗口,这会儿车站里排队买票的人不是很多。可能因为扶苏倒的时候恰好是午饭的点,好些人先去吃午饭了。

不能网上订票的年代,都是得亲自去窗口人工买票的。要确定哪个车次有票都很不容易,毕竟没有系统可以查询,而他们这边还不是始发站而是经停站。

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很习惯春节前提前好些天来买票的了。

她先查看过扶苏的介绍信,发现足足好几封,还有些愣。仔细问过是去哪里、去干什么之后,确定没有问题,这才敢卖票。

售票员看了一眼记录册,就问扶苏能不能接受早几天的车次。

售票员说:

“过年前几天的票都卖得差不多了,要么你再往前买,要么你就往后买。”

大家都想赶在过年前抵达目的地,所以别说是年后的车票了,年前一两天的票都还剩不少。好些人要去的地方远,一坐就两三天,赶不上过年。

有些人甚至宁愿买年后的,也不乐意在火车上过年。

扶苏问了一下哪天的票买的人最少。

他们家倒是不怎么在意过不过年的,比起这个,其实他家更乐意过国庆。不为什么,就是稀罕十月一日这个日期。

所以听说过年当天的票还剩八成,他立刻拍板买这天的。

这多好?到时候每个车厢就没几个人,也不用担心遭受稀奇古怪的味道洗礼了。

他以前听郭嘉吐槽过,说坐火车那次他闻到过臭脚丫子味。不知道是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在火车上脱鞋子。

他们坐的又不是卧铺!

木制的硬座,每个人就一个座位,睡觉都不舒服,周围全是不认识的人,怎么躺?

售票员有些高兴:

“你买过年那天的啊?那挺好,我还愁这天的票不怎么能卖出去呢。”

虽然售票业绩和她的工资不挂钩,但是票卖得少了车站领导会不太高兴。上司不高兴,下头的普通员工肯定也得战战兢兢。

何况车站员工其实挺乐意分散人流的,人多了事情就多。忙得要死,根本没有个喘气的时间,还不如把人流匀一匀。

售票员特意提醒扶苏:

“你记得早点来,晚了可就赶不上车了。宁愿早点别迟到,虽然火车容易晚点,可也不是每次都会晚的。”

这个时代的火车很容易晚点,因为路上要给别的火车让道。为了让道,有时候一停就是一两个小时。

没做过老式火车的人可能会很惊讶,没听说过火车让道这种事。其实直到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坐一次绿皮火车就知道了。

一般都是给别的快车让道来着。

扶苏点了点头,多问了一句:

“有没有卧铺票啊?”

售票员摇头,压低声音:

“卧铺票每次出来都被有关系的人先预定了,来窗口是买不到的。可能等以后车次多了能买到吧,反正现在不成。”

不过她暗示扶苏,没有卧铺也不怕。如果车厢里人很少的话,座位都能空个大半,到时候直接拿座椅当床就行,就是稍微短了点。

毕竟这时的双人座椅不是一个个单人座椅拼接出来的,中间没有阻拦。

就是木制座椅躺着不太舒服,不过过年的时候天气冷,一般人都会带点棉袄之类的上车,可以把棉袄铺在身下当褥子。

扶苏买完票也没直接回家。

他先去一趟供销社,买了点零食。

不仅是给孩子们这天吃的,还有在火车上吃的零食。

小孩子个头不够高的话是不用买票的,然而桥松营养好长得高,扶苏不得不给他买个半票。

回到家,挑了些放不住的分给小孩子们,让他们拿去吃。

舜华和南嘉只顾着吃,坐在桌边乖得不行。桥松则追着扶苏问城里什么模样,火车什么模样,好奇得不行。

扶苏随口应付:

“等去了就知道了,我又没坐过火车,我怎么知道?城里和县里差不多,没什么好看的。”

现在的城市也没那么繁华。

桥松对这个回答不满意,追着还想继续问东问西。

扶苏忽然打断他:

“你看你弟弟妹妹都不要票,可以免费坐车。只有你,需要买半票,让我多花了不少钱,你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桥松懵了

一下:

“啊?可是、可是我长大了也不是我的错啊?”

扶苏微微挑眉:

“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是你都长大了,自己的车费是不是应该自己承担?”

桥松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毫无防备地点了点头,承认了。

秦政进门就听见这句,刚想拯救孙子,却已经迟了。小傻瓜认同了他二叔的鬼话,要被榨干零花钱了。

果不其然,扶苏伸手:

“把你攒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都拿出来,我看看够不够车票钱的。”

桥松特别舍不得:

“我只有一点点钱。”

说是这么说,小孩还当真转身去找藏钱的小盒子了,特别乖巧懂事。

秦政拦住了孙子:

“别听你二叔胡扯,车票钱都是祖父出的,不用你们自己掏钱。不信你问你四叔五叔和小姑,看他们出了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