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孙秀秀也是看过年代文的人,知道村里牛车金贵。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所以她没有傻乎乎地问自己能不能坐车回村,而是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才能不用走路去村子里。

她依稀记得,有些地方是有公交车的。就是不知道他们村子有没有公交直达,哪怕不直达,能少走一点路是一点。

扶苏眼眸一转:

“城里倒是有公交车开去县城的,到了县城再去村里,只要走半个小时就行了。”

众人眼睛一亮。

半个小时不算什么,他们可以走,有车就行,就是不知道这些村人肯不肯放他们去坐公交车。

就怕他们说不让知青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免得出事了不好交代。

扶苏提醒他们:

“公交车票要两毛钱的。”

这年头的公交车票价按距离算,他们这边从城到县是两毛钱,其他地方不知道。这个物价是年代文里设定的,不一定和真正的七十年代一致,不过应该大差不差。

两毛钱不是小钱,都能买一包二十颗的水果糖了,猪肉才六毛六一斤。当然,这是因为他们这边肉价便宜,听说大城市要九毛一斤。

孙秀秀对现在金钱的购买力没什么印象,她还停留在“两毛钱也算钱?”的状态里,根本不觉得贵。

要知道刚才为了让人帮她拿行李,她就散出去了足足两块钱!

按照后世肉价代换,那就是三斤左右猪肉的价钱,差不多五十块。五十块雇人搬行李……也还行?

孙秀秀家境不错,换算完放心了一点。

还好还好,自己不算多败家。

两毛钱就算是五块钱,五块钱的车费也不是很贵。就当是坐地铁了,她以前打车都能花掉几十块呢。

孙秀秀当即答应:

“好!那我可以坐公交车吗?”

郭嘉也表示想坐,他刚赚了一块钱,不差这点钱。韩信见他要坐,跟风说自己也要坐,剩下的章邯和吕雉也没意见。

扶苏就看向父亲。

秦政想了想:

“也好,你们坐车回去吧,小心点。”

他主要是担心儿子在路上遇到劫道的,坐公交车就没什么危险了。后头县城往村里走也还好,毕竟他家大闺女天天两趟来回。

虽然扶苏这小子懒到半小时的路可能都不肯走,但他可以借妹妹的自行车骑。傍晚再叫人骑车去接下班的阴嫚,问题不大。

扶苏看了一眼行李,笑着对知青说道:

“我爹是村支书,你们行李要不就放牛车上好了?有他看着保准丢不了,不放心就把贵重物品贴身带着,剩下的被褥让牛车拉回去?”

知青们没有意见。

他们也没去翻行李拿贵重物品,出门本来就会把贵重物品和钱票揣身上携带,都是家里人叮嘱过的。

主要这年头出行带的贵重物品也都是些小件,手表钱票什么的,确实揣着更方便。

小伙已经跑回去继续找剩下三个了。

赶牛车的大叔提醒这五个知青:

“供销社就在附近,你们要不要去看看有没有要买的?别是等去了村里才发现要用的东西没买,干什么都不方便。”

郭嘉和他套近乎:

“叔,您说说都有什么要买的呗?”

大叔这可就不知道了:

“嗐,我哪儿晓得你们都带了什么,又缺什么?你们问问二小子,他懂的多。”

说着一指扶苏。

扶苏觉得二小子和秦老二听着都不太好听,但是村里人就爱这么叫,不爱喊名。说是他的名文绉绉的,记不住。

还有些讲究的大娘会换个称呼,喊他大哥叫大树,喊他叫小树。

因为村里排老二的男娃多得很,叫老二容易混。而据说扶胥和扶苏都是桑树,起这个小名绝对不会叫错人。

——幸好他俩都是树,不然就一人叫这个的话,少不得要衍生出个“树娃子”这种昵称。

扶苏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我叫秦扶苏。”

然后提起要买的东西,说到水杯毛巾脸盆这些肯定得有,不过手头吃紧的话不买也成。村里人有人会做这个的,到时候和他们换就行了,保管比供销社买的划算。

供销社买脸盆还要工业票呢。

扶苏带他们去了供销社。

趁着这会儿人少要赶紧去,不然等下全是人不说,东西可能还会卖光。剩下三个没到的暂时不等了,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碰见人呢。

结果去了供销社,看见有个女同志在买东西。孙秀秀一下子认出来了,说对方也是秦河大队的,之前跟她坐一起呢。

扶苏有些意外:

“她人还挺聪明的,没去找大队,挤出来之后就先奔向供销社了。”

知道找大队耽误时间,不如把该买的先买了再说。虽然拎

着行李买东西不方便,可也比去晚了什么都买不到强。

孙秀秀过去打招呼。

曲小梅没想到还有这意外之喜:

“太好了,我东西正好也买得差不多,正准备找找大队在哪儿!”

孙秀秀看了一圈,买了点村里换不到的东西,还额外买了把锁。她可知道有些知青会偷东西,得把柜子锁了。

扶苏也没多余提醒她知青点已经挤到放不下柜子了,买了锁没用。

反正知青点肯定是要扩建的,到时候就有柜子了。村里也不可能就给他们提供一张床,之前要不是为了放下更多的床,也不会把柜子都挪出去另外放。

回去的路上,孙秀秀提起坐车的事。

曲小梅一口答应:

“那我也坐车!”

曲小梅不像孙秀秀花钱大手大脚,她会在评估过哪些钱必须花之后,再去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