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只是贾南风作为司马衷的皇后,提前和别人生下孩子,会成为旁人攻讦的把柄。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而孩子继位后改回父姓,也会为人诟病。

不过篡权夺位本来就容易遭人谩骂。

贾南风表示无所谓:

“现在骂我的人也不少。”

她在宫中可是有男宠的,汝南王正是因为拿住了她这个把柄,才轻视她,觉得自己可以随便废立皇后。于是没有太过防备皇后和楚王的联手,在他看来皇后是为求自保才投靠了楚王。

扶苏旁听了半天,冷不丁说道:

“皇后若说自己与秦氏男子生下嗣子,身边又没有其他秦氏男丁——”

到时候这口锅就要扣他阿父头上了!

后人会臆测皇后和他阿父有私情,所以阿父才协助皇后篡位。

秦政:……

贾南风:……

确实,他们差点忘了这一茬。

贾南风立刻改口:

“那算了,直接说收养故人之子吧。也不一定非要立太子,先拖着。对外就说这孩子是养子,至于正统继承人,我还在考察到底立谁。”

因为是养子,所以不改姓也是可以的。

说真的,收养故人或者恩人的孩子,然后给孩子改成自家姓氏,真的很像是恩将仇报。

毕竟大部分人又不是收来当继承人的,而是打着孩子无父无母太可怜了、自己想帮忙养大的旗号。既然只是个帮忙的,你没事改人家父母留下的姓氏干什么?

秦政颔首:

“可。”

这年头养子也是拥有继承权的,继承权还不小。

往前数不远就有个典型案例刘备,他就有个养子得到过蜀汉不少人的支持。如果当初刘备没生出儿子来,估计蜀汉就得传到他手上了。

同理,贾南风没有孩子的话,她驾崩后秦氏养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接手皇位,也不用把姓氏改来改去了。

只是这样一来,自诩皇族宗亲的贾家肯定很不满意他摘桃子,会出来闹事。所以他们得提前打压贾家,不让他们真把自己当皇族了。

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不过有父子俩坐镇,倒是没什么难度。

贾南风承诺会和族里说清楚。

既然说好是交易,那肯定要自己处理好自己这边的事情。只要和她血缘关系亲近的人都清楚真相,那么血缘远的贾家旁支也没资格出来蹦跶。

他们要是蹦跶得太狠,嗣子也可以把当年的交易拿出来说事,告诉其他人别想什么继承皇位的好事。

贾南风唤了侍者进来摆好笔墨,再将人遣退出去,双方留下了合作的盟书作为交易证据。

由楚王和汝南王引发的混战在一个月后渐渐落下帷幕,汝南王手下作乱的将军皆被治罪斩杀。

造反就是造反,扯再多借口也没用。

豫州的兵权被收回,这次依然没有交给其他藩王掌握。

贾南风渐渐拥有了实权,她以豫州在都城附近为由拒绝了其他人的插手,指责想要争夺兵权的成都王等人狼子野心,是否也想学汝南王架空皇帝。

几个藩王立刻老实起来,被打发回了封地去,不敢再闹腾。

他们也看出来了,现在的朝廷可不是以前的朝廷了。以前藩王可以仗势作乱,现在想都别想,再蹦出来下场就是汝南王那样。

有聪明人看出了贾南风在背后做的小动作,但谁也没多说。贾南风轻轻松松挑拨了众人内斗,自己做了渔翁,得罪她没有任何好处。

当朝中局势渐渐平稳下来时,东方的青州出现乱象的消息传回了都城。

齐王私制冕服,被赵王揭发。赵王、河间王、东海王纷纷起兵讨伐,已经将齐王诛杀。

贾南风立刻勒令三王进京。

不向朝廷请示就私自起兵讨逆,虽说事态紧急,可你们也好歹做做样子,在起兵的时候派个人来朝中说一声。

一声不吭,明显不怀好意。

三王死猪不怕开水烫,他们哪怕意识到如今皇后大权在握,也不是特别担心。只要他们不做太过严重的错事,就凭他们藩王的身份,皇后也拿他们没辙。

贾南风确实不能因此就治罪于几人,说到底他们是在替朝廷讨伐逆贼。即便程序上出了点问题,也掩盖不了三王就是立了功。

所以贾南风干脆换个思路:

“几位讨逆有功,便留在京中任职吧。”

在京中任职,其实是藩王们更想达成的结局。只有在权利中心待着,才能掌握更多权柄,在封地就只能当个看热闹的藩王。

所以三王欣然答应,哪怕明知道皇后看他们不顺眼。

无所谓,他们自负不会被皇后收拾掉。

贾南风这会儿可没空搭理他们,她在忙着收拾关中大旱的赈灾事宜。

一切等到黎庶安康后再说。

最近天越发的热了,幸而雍

州以外的其他州郡降水量还凑合。有些地区虽然也出现了旱情,却只是小旱,影响不大。

国土太大了就是这样的,一州旱得滴水不降,往旁边隔着一个州的其他州可能就在经受暴雨洗礼。

时任尚书右丞的秦政这会儿正在查看各州汇报上来的近期天气情况。

《晋书》记载尚书为汉武帝始设,作为帝王的秘书机构。起初有四个丞,汉光武帝削减成了两个。如今左丞管祭祀等礼仪之事,右丞则管器物。

所谓的器物,包含帝王库藏、廪赈租布、刑狱兵器、章表奏章等。

所以奏章会在秦政手里过一遍。

如今的尚书省中还有长官尚书令,另有太傅“录尚书事”。之前说过,录尚书事就是允许太傅干涉尚书省的运转,是给朝中其他高官扩大职权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