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结果没想到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乌龙。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压根就不是楚王主动想对付汝南王的,他也没那么大的野心。楚王还是她的好心腹,只是事已至此,她覆水难收。

所以只能尽量为楚王周旋。

如今她减轻了对楚王的惩罚,这番处罚雷声大雨点小。只是收回封国而已,随时都能再封,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有些臣子觉得,皇后这次也不算太亏。虽然是误会,但也确实震慑了楚王,这次过后楚王估计更没有自立之心了。

也有臣子却觉得,事情恰恰相反。皇后暴露了她对楚王的不信任,楚王但凡有点气性都不可能毫无芥蒂,等他以后有了机会肯定要跟皇后闹掰。

简而言之,他们觉得楚王会黑化。

无论哪种想法的臣子,都不认可贾南风的轻拿轻放。所以当即就有人站出来,表示罚得太轻了,这可是矫诏的大罪,必须重重处罚。

贾南风左右为难:

“楚王毕竟是先帝之子,还颇受先帝看重。”

群臣顿时没辙,搬出先帝那还怎么说?

最后是其他几位藩王开口了,提议别的惩罚没有也行,但荆州兵权不能再留在楚王手中。否则兵权还在的话,这和没罚有什么区别?

图穷匕见!

扶苏可算来了点精神。

这群人争执这么多天,其实就是为了这个兵权。谁都想要,毕竟没人会嫌兵多。

贾南风知道硬仗来了,她得想办法保住这个兵权。这是她经手的第一州兵权,豫州那个目前还没从已死的汝南王手中转交。

转交了也没用,汝南王手下的豫州兵将自己都还在和朝堂打仗呢,谁听你的。

扶苏看向贾南风,给了她一个放心去撕的眼神。顺手把玩具递还给了司马衷,他这会儿可没功夫玩玩具了。

群臣忍不住多看他两眼。

这个黄门郎中为何能一直侍立在陛下身侧?莫非是皇后娘家的小辈?

朝中目前受重用的藩王还有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和成都王司马颖,他们都没在封地待着。

之前楚王发难的时候,贾南风让他们屯兵在几个宫门处,防备汝南王的人马进攻皇宫。

他们表面上也在尊奉天子,可除了淮南王之外,其他人心里其实早有异心。

这会儿争抢兵权的就是长沙王和成都王,尤其是长沙王,长沙国也在荆州,荆州的兵权凭什么给楚王不给他?

成都王则并未掌控益州兵权,虽然他封地不在荆州,但反正离得近,抢一抢也不是不行。

扶苏目光扫过全场。

兵权最后肯定是不能给藩王的,但要怎么交到父亲拉拢的将领手中,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借口说服群臣。

没办法,现在的朝臣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贾南风目前还不能说一不二。

好在,父亲拉拢的将领本身就不俗,拥有足够的威望。这几日在宫外平乱也立下了一些功勋,推他上位不难。

一日后。

扶苏终于能出宫了。

归家后见到父亲还安然无恙,这才松一口气。关在宫中不清楚外头的情况,他还担心这么点兵马俑保护不好阿父呢。

秦政让他去洗漱休息。

扶苏拒绝了:

“在宫中洗漱过了,休息得也不错,阿父不用担心我。”

秦政也不强求,拉着儿子坐下商量后续的安排。

楚王现在虽然被撸了,但他和汝南王的封地可以拿去安抚安分投降的豫州将领。封国内的存粮等物资也可以拿去赈灾,他们手头的燃眉之急已经解决。

虽然楚王被处罚了,可就像群臣翘首以盼的那样,楚王完全可以“黑化”。等赵王齐王他们那边的事情闹出来,赵王入京后,楚王就有机会戴罪立功了。

这样黑化的楚王接替赵王成为摄政王,也合情合理,其余几王不会怀疑。

等到这些藩王全部被收拾掉,坐拥整个天下的贾南风在名将的协助下,镇压外族难度不大。也就是后续彻底收复需要费点劲,这个有他们父子帮忙也不成问题。

秦政已经布局好了后面数年的发展。

扶苏点头:

“所以现在要商议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皇位更迭。

内忧外患都不难解决,难搞的是怎么篡位。而且他们父子还得找到嬴秦后人,那就更难了。

扶苏有些担心:

“该不会已经死光了吧?”

他和其他位面的腹黑秦二世扶苏有一个私下里的小群,偶尔会互相交换一些信息。上次闲聊时听他们说,有个任务位面已经没有始皇帝的血脉留存了。

虽然公子高儿女在胡亥手下幸免于难,但后续隐姓埋名避难时运气不佳,即便多传了几代,可还是全军覆没了。

这就没办法了,只能找其他的宗室后人。哪怕也是嬴秦

子孙,却不是始皇帝一脉的了,只能算作过继。

晋朝距离秦朝过去了五百多年呢。

别的不提,汉末乱世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人口发生了锐减,鬼知道自家后人是不是全都折在里头了。

幸而他们来的时候八王之乱才刚开始,不然等到南北朝那会儿,死得更多更惨,还能活下来的才是少数幸运儿。

现代有个说法,是说二十一世纪的华夏人谁祖上没有阔过。真正的庶民在一茬接一茬的乱世里早就绝后了,活下来的都是权贵世家,只不过后来家里落魄了才沦为平民。

这一点在南北朝尤其如此。

赫赫有名的世家才能保全大半族人,庶民活下来子孙传到隋唐的概率极小。

嬴秦子孙若是隐姓埋名,没有机会起复的话,八成也早沦为庶民、任人鱼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