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要想各国的风向与我等想要的一致,之前安插在各国的商队就能起作用了。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商队消息灵通,不仅可以帮忙传递秦国的最新趣事,还能先发制人将故事定性。】

【针对寻常庶民,说辞便是燕丹吝啬,庶民多是听个热闹,不会仔细分辨真假。听完就过去了,心中留下一个燕丹和荆轲跳梁小丑的印象。】

【针对见多识广的聪明人,说辞则要改一改,往阴谋论上靠。】

匕首是不是被调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匕首被调换了荆轲却没有发现。所以聪明人听完故事后,会认定荆轲能力不行。

燕丹买没买到好匕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燕丹识人不明,看重的刺客办不好事,他燕丹自己也难成大事。

【而我大秦能提前得知刺杀一事,又能悄无声息地调换匕首,足够各国寝食难安的了。】

秦国什么时候调换的匕首?

本来所有人都会认定是荆轲入秦后调换的,可有了秦国提前得知刺杀之事、早做准备摆在那里。有没有一种可能,秦国的人手其实在燕国时就已经完成了掉包?

倘若秦人的手都能插得这么深了,那燕王燕太子这些人,还能睡得着觉吗?秦王今日只是把匕首调换了,焉知明日是不是会把两人的随身用品调换了。

到时候燕王和燕太子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这就是明晃晃的威胁!

即便秦人调换匕首在后,可光是秦国连刺杀计划都能提前得知,这个收集情报的能力就足够叫各国畏惧的了。

——这便是嬴子楚为何断定扶苏在威胁六国的原因。

今天遭殃的是燕国,明天可就不一定是谁了。

嬴渠梁感慨:

“只是换了一个匕首啊!”

而后他算了一下时间,听闻荆轲刺秦在秦王政二十年,彼时扶苏应该才十几岁的年纪。

十几岁就能布这么厉害的局了?

嬴渠梁欣然赞叹:

“不愧是寡人的儿孙!”

但扶苏表示这还只是个开始。

【刺秦一事发生后,父亲并未直接问罪燕国。我大秦虽是受害方,但受害方太过咄咄逼人反而不美,容易引起舆论的反弹。】

所以第三环,扶苏说服父亲换一种方式给燕国施压,展现大国风度。

比如,嘴上说看在秦燕多年远交近攻互为盟友的面子上,他就不要求燕国献上太子丹首级谢罪了。

秦王大度,饶燕丹一条命,燕王喜自己看着办吧。他们秦王等着燕王喜献上诚意,比如废太子什么的。

【可是如此一来,胆小如鼠的燕王喜为求保万一,还是会选择诛杀太子丹,不敢赌燕丹活着秦王会不会真的既往不咎。】

秦王都说了不要燕丹性命了,你燕王自己杀了他,是燕王的问题,锅可不能再推到秦王头上。

第四环,宣扬燕王喜贪生怕死。

燕太子丹不堪大用,燕王喜也是个指望不上的昏君。燕国有这样的君上,可见已经没救了。

顺便还能用燕王喜来反衬秦王胸怀若谷,叫燕王喜当个对照组工具人。

这招扶苏还是跟秦穆公学的。

秦穆公当初就是各种踩着晋文公他兄弟晋惠公给自己刷名声。

什么晋惠公狡诈反复,秦穆公善良大度;晋惠公恩将仇报,秦穆公不计前嫌;晋惠公失道寡助,秦穆公得道多助。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最后硬生生让春秋各国都觉得秦国君主是个大好人。

——说起来这晋惠公谥号也是惠,他的操作和其他惠王惠帝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惠果然是个有毒的谥号。

秦惠文王:……

嬴驷提醒来孙:

“寡人的谥号似乎也是带惠字的。”

扶苏表示:

【那怎么能一样?您多个文呢,赵惠文王不也比单纯的惠王惠帝的好很多吗?】

南嘉突然来了一句:

“祖父不是废除了谥号制度吗?”

扶苏赶紧给小孩解释:

【是以后不立谥号了,之前的总不能也废了,不然如何称呼先王呢?】

先王们可没有分几世几世的。

被小孩一打岔,之前嘲笑谥号的翻车就揭过去了,扶苏继续说回正题。

在败坏了燕国国君和太子的名声之后,这件事暂且揭过。但扶苏深知后头还有高渐离,他会跳出来为荆轲复仇的。

不过扶苏嘴上不能这么说。

他说的是:

【没过多久,燕国派遣使者高渐离入秦,传达燕王的歉意,代替燕国向父亲献上赔礼。】

【根据商队掌握的情报,高渐离实则和荆轲关系极佳。我与父亲便猜测此人来者不善,或许别有用意。】

于是放任了高渐离在咸阳待着。

直到高渐离终于动手,秦国

压下了这个消息。

【当时秦国正在灭楚,高渐离企图通过刺杀父亲和我,使得秦国生乱。届时原本顺利的秦楚之战许会出现变故,运作得好还有几率达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样一来,燕国就能占尽便宜了。

【此时如果燕国使者再次刺秦的消息传出去,虽然会激起我大秦士兵的愤怒,却有些浪费了。毕竟楚国一时半会儿灭不了,等能腾出手来攻燕时,愤怒已经过去了。】

所以第五环,压下消息,伪装成高渐离还在秦国客舍的假象。

等到时机成熟,曝光高渐离刺秦一事,问责燕国,光明正大地发兵攻燕。

第六环就是关于高渐离一事的造势了。

如何通过舆论调动军队的怒气值,如何完美占据名分大义。为了叫父亲身上清清白白一点谴责都不沾染上,扶苏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