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虽然蒙毅不敢阻拦,但是蒙毅在心里憋狠了,选择给兄长蒙恬写家信吐槽这件事,感慨陛下到底还是跟着太子学坏了。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

【当时蒙恬正赶来泰山,预备参加泰山封禅的大典。他在路上接到了家信,并且不幸地因为查看后过于震惊,被同行的李信察觉异常。】

【李信误以为这是陛下来信,而泰山发生了要紧的大事,连忙夺过信件查看,于是猝不及防地得知了此事。】

一件事情,李信将军知道了,那和李信经常一起喝酒的好哥们肯定也会知道,毕竟这家伙喝完酒后嘴上不把门的。

扶苏可算知道小史史官是怎么得知这件事的了。

他估计是觉得这么多人都知道了,事情已经没有隐瞒的必要,干脆记录了下来。

扶苏决定把尴尬转嫁给别人。

只要他不尴尬,那么他就可以置身事外,假装这不是他的黑历史。

于是扶苏不赞同地看向蒙恬将军:

“如此小事竟也能叫将军失态,看来将军还需历练。”

蒙恬:……

臣上一次见到这么无耻的人,还是校园怪谈里碰见的昭襄王。

扶苏不管这个,他甩完锅后愉快地决定将此事翻篇。虱子多了不痒,他干过的缺德事又不止这一件,无所谓。

王驾处。

嬴政一时不知道是该无语李信大嘴巴,还是无语秦梓桑太顽皮,或者无语秦政怎么为了儿子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他干完是开心了,心安理得地撒手不管,现在带累了所有始皇帝的风评。为了儿子毫无原则,难道是什么好事吗?

嬴政还得替他善后,安抚身侧的史官:

“朕绝不会如他一般纵容扶苏,爱卿莫要担心。”

史官忙道:

“陛下言重了,臣自然不会多想。”

说完又忍不住问道:

“明日便能见到殿下,陛下——”

万一那位殿下还是像天幕上所说得那么不着调,陛下打算怎么善后?他们这些臣子心里很忐忑啊!

嬴政:……

有些人,嘴上说着“不会多想”,其实心里根本就不相信陛下的安抚,已经默认了陛下也会狼狈为奸。

嬴政冷漠地心想,他真是上辈子欠了秦扶苏的。不仅自己家的扶苏叫他头疼,现在还要为了别人家的扶苏头疼。

嬴政铿锵有力地说:

“朕绝不会纵容他的,众爱卿放心。”

众爱卿:但我们不敢放心啊!

冯去疾试探着提起老黄历:

“边郡来信说殿下此前戏弄过蒙将军,陛下预备如何安抚将军?”

嬴政:这就开始了吗?

嬴政思索片刻:

“将军辛苦了,朕日后不会再让扶苏待在边郡劳烦他,还是带在朕身边由朕亲自教导吧。”

群臣沉默了。

把干了坏事的殿下带走,真的是为了将军好,而不是想着亲自护在身侧,避免旁人攻讦殿下吗?

嬴政:朕不是那样的人!

群臣:但是其他的始皇帝已经证明了,陛下您在殿下的事情上是没有原则的。

嬴政:……

第164章 哪有始皇爸爸不偏心的!

主持人分享完了她发现的故事,把话筒让给了下一个人。

下一位也翻开一本书,这次是《史菅随笔》。

大秦第一史官史菅,写过两本书。

一本叫《史菅传》,是他本人的自传。但因他常年跟随在君上左右,所以自传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记录君上的日常。

史学界经过认真勘合之后,将这本书纳入了正史范畴。虽然它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史书,可它里面记录的内容绝对比大部分史书保真。

《史菅传》是研究秦初的重要文献。

而另一本《史菅随笔》,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哪怕大家心知肚明这里头很多内容其实也是真的,却架不住作者自己在开篇里加入了免责声明——都是各家八卦,本人史菅对内容真实度概不负责。

秦初历史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史菅为了防止秦初群臣偶然看见本书内容后,会去找他算账,于是故意加上的。

毕竟《史菅随笔》里真的记录了很多劲爆的内容,哪怕是真的,各家也不会认。

比如第二位分享的故事——

【我来讲一个韩大将军的故事好了。】

韩大将军?谁?

各界竖起了耳朵,开始扒拉秦始皇手下有什么姓韩的将领。没数出来特别有名的,毕竟这年头姓韩的大概率都是韩国宗室,和秦国有仇。

刘邦忽然想起什么:

“是韩信吗?”

他之前就觉得那个秦政对韩信好像态度不一般,虽然不清楚一个诸侯王时期的始皇帝为什么会认识韩信,但刘邦就是有种微

妙的预感。

而且昨天的天幕里就提过一嘴韩信。

汉初的韩信本人倒是没往里面代入,自顾自低头喝着闷酒。

秦朝的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这两天他看天幕也提不起劲。王朝延续多久都碍不着他,他一个受猜忌的淮阴侯懒得费那个劲帮大汉考虑未来。

隔壁秦末的年轻韩小将军却眼前一亮:

“这肯定说的是我!”

章邯想了想连刘邦的妻子都成为他大秦臣子了,韩信肯定也颇有建树,于是立刻跟着点头附和。

【故事发生在韩将军小的时候。】

韩信:我小的时候?我小的时候不是在亲戚家里寄人篱下吗?

【大家都知道,韩信成为孤儿没多久就被巴清的商队发现了。虽然不知道巴清为什么好心把他从亲戚家解救了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被送到咸阳后,太子殿下就立刻决定将他养在宫中,和太孙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