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到时候他也可以体会秦王政的快乐了。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嬴柱眼热地看着小阿政。
所以亲爹什么的真是太碍事了,有爹在他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着他爹快乐。
不过扭头看看子楚,这还有个比他更惨的家伙,心里瞬间就平衡了。
嬴政则在思考一件事:
“朕的长子幼时竟如此聪慧?可惜朕忙于国事,不曾亲自教导他。”
说起来有些后悔。
“天幕可有仙药能让扶苏回到幼时,让朕再教一次?”
他现在多了十年寿命,如果扶苏回到七八岁的话,他教个十年,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至于为什么不接着现在的年纪教……
孩子大了不好管,三十岁的长子真的很固执,嬴政怀疑自己掰不过来。
蒙毅在旁边欲言又止。
陛下现在已经开始畅想起来了吗?但是您还没把公子找回来呢,万一找不回来那不是白搭?
嬴政却已经丝滑地略过了这个话题,继续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他要看看扶苏还有什么惊喜能带给他。
他儿子必不可能比别的扶苏差,所以现在在秦梓桑身上看到的优点,定然都是他以前未曾从长子身上发掘出来的东西。
结果天幕话锋一转。
小太子举着竹简哼哼一声:
「阿父,这篇文章我要拿去给弟弟们看。好叫弟弟们知道,他们跟我之间差距有多大,不要妄图挑战我的地位。」
嬴政:……
不到十岁就懂打压弟弟们了吗?
好,不愧是他儿子,像他,九岁就开始为当秦王努力了。
倒是咸阳城里的公子们本来还在乐呵呵地喝酒看戏,听到这句直接被呛着了。
其实就算大兄被发配边疆,他们这些人也没觉得自己有机会上位,更没人敢在朝堂上为自己争取地位。
所以始皇一朝的公子除了扶苏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存在感。要不是胡亥后来神来一笔,他的存在感说不定比其他哥哥还低。
现在公子们乍然听到这位大兄几岁点大就盘算着把弟弟们都镇压下去,一时全都麻了。
将闾表情复杂:
“还是我们的大兄比较好。”
他们大兄就从来不打压他们。
其他公子纷纷点头。
可惜这么好的大兄被父亲发配去边境了,反而是这种魔鬼一样的大兄,混成了大秦太子,世道真是不公平。
公子高默默提醒各位:
“现在父亲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大兄才能治理好大秦。”
公子们:……
公子们惊恐地互相对视一眼。
所以父亲会努力把大兄培养成这种冷酷无情的模样是吗?那他们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公子们哪里知道,某个太子殿下已经在翻他自己存的治国之策和驭弟之策了。准备等长公子回来就塞给他学习,争取跟他一样,把所有弟弟都拎出来当治国工具人,帮父兄减轻压力。
打压弟弟是不可能打压弟弟的,但是压榨弟弟还是可以的。
虽然也没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天幕里的秦国小魔王已经得意地带着捧了一堆竹简的侍者出发了。
路上,魔鬼太子还叮嘱:
「等一下你们不要着急把竹简分发下去,等我先考教一下他们。」
然后太子逮住了七岁的公子高:
「高弟,你最近课业学得如何了?」
公子高老老实实回答:
「尚可。」
于是小太子就让他阐述分封制的缺点。
公子高:???
答不上来的公子高收获了兄长嫌弃的小眼神,并获赠一个评语“学得太差,回去加课”。
分明是个学霸但还没到学习政治这个阶段的公子高有苦难言,乖乖地回去找先生加课了。
然后小恶魔又逮住了六岁的将闾:
「我大秦的郡制和县制你学过了吗?」
刚进学两年的将闾茫然摇头:
「那是什么东西?」
太子殿下“啧”了一声,丢下一句“我就知道你什么都不懂”的点评。
将闾:???
在六英宫里转悠了一圈,把所有弟弟妹妹都欺负了一遍。最后只有一个年纪最大的阴嫚回答出了大兄关于“如果不用分封还能用什么制度”的考题,因为阴嫚知道郡县的存在。
阴嫚振振有词:
「我大秦一直用的都是郡县制啊!什么分封?哪里有分封?他们商朝自古以来的东西和我大秦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大秦自古以来就是郡县。」
扶苏赞许地夸奖了妹妹:
「阴嫚,你果然是弟弟妹妹里面最聪明的那个。」
阴嫚得意洋洋:
「那可不!」
所有人:……
嬴政若有所思:
“阳滋竟也如此有政治远见,朕还是太忽略女儿了。果然家中最差劲的还是胡亥吧?谁都比不过。”
这话蒙毅不敢接。
【童年时期的优秀还只是冰山一角,当秦梓桑正式踏入朝堂之后,宝剑锋芒才终于彻底展开。】
画面切换到了某次重臣齐聚的密谈。
时间线是灭赵前夕。
少年太子安静地坐在父亲身侧,听着君臣商议如何施行灭赵大计,并不开口插话。像一个谦逊的晚辈,还在向诸位学习。
但秦王却话锋一转,问儿子:
“太子可有妙计?”
少年太子这才微微一笑,已经有了后来风雅无双的影子:
“儿臣确有一计。”
扶苏重生前四岁封太子,重生后却是十几岁才封的。不过他给父亲写传记的时候写的是四岁,导致秦球后世的历史学家很是头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