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秦国关中很难打进去,有天险阻隔。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而且关中目前没有郑国渠,并非沃野,对各国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反观巴蜀,秦王政时期的此地已经有了都江堰,是为天府之国。而蜀道虽难,却可从楚地进攻。

毕竟巴蜀和楚国有大江(长江)相连,走不了陆路还走不了水路吗?齐国靠海,水战不在话下。

燕国倒是没把目标放那么远。

苏秦分析后认为:

“赵国不少地区也不算多富饶,若是魏国出现问题,齐秦等国可能会先去攻魏。届时燕国可以吞掉剩余的赵地,借机壮大。”

让他们去南边打吧,燕国在北边猥琐发育。仗着燕国苦寒,他们都不稀罕,正好强大自身,悄悄惊艳所有人。

苏秦打算得很好。

但是当齐楚都去打魏的时候,秦国却发兵攻燕了。

始皇盯着辽东的舆图说:

“此地矿产丰富,须得留在大秦手中才好。”

让玩家去更换好矿,也只是杯水车薪。燕国坐拥精良矿藏,总能多派点人过去开采出更多的矿石,提升军备。

所以不如放弃泥潭一样的中原,先把燕国给吞了。乐毅已经有了动摇的迹象,想必很快就能把乐毅挖过来,到时候燕国就是个任人宰割的鱼肉。

扶苏愉快地补充上父亲的未尽之意:

“燕国这等没什么油水的地方,被秦国吞了也就吞了吧,齐楚只怕并不会放在心上。”

李斯迅速接话:

“我大秦最近丢了不少虎符,唉,也不是秦国想去攻燕,这不是没办法吗?”

丢虎符可真是个不错的借口,无论秦国军队干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都能往外推锅说是别人指使的。

问就是那些人太狡诈,居然第一个复刻出了秦王字迹。定是因为秦国大军太令人眼馋了,所以他们总想动用秦军谋取私利。

至于具体是哪家想收了燕国才派秦军北击的,我们秦人哪里晓得?现在没空关注这个,王上正忙着追回军队呢!

群臣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第123章 懂得算计人心的君主,真是可怕啊

秦国猝不及防地出击,让燕国慌了一阵。

因为燕国的武装力量不少都被其他国家丢出去搅局了,燕国丢虎符还是丢得比较厉害的。

虽然燕国军队本身的战斗力也就那样,纯靠乐毅带领才能百战百胜。但这也不影响大家动用燕国虎符,毕竟这样一来的话,乐毅就没兵可用了,直接废了一员大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这个道理。

燕昭王甚至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在搞他们燕国。动用他们燕国虎符的,又到底是一国还是多国。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多国搞事,可有人操控秦国军队去攻燕,就让燕王感觉到了不对劲。

恰好秦军攻燕的时候,乐毅手下没什么兵能用了。你说不是提前算计好的,燕王是不信的。

苏秦也赞同:

“前脚我燕国最后的丢失一个虎符被动用,后脚秦军就攻燕了。哪怕前面那些虎符不是幕后之人用的,最后这枚也定是他的手笔。”

苏秦比较倾向于对燕国有企图的国家私底下搜罗了一两枚燕国虎符,然后抓住时机动用。比如看燕国别的军队都动了,立刻也丢出去使用,然后迅速启动秦国大军。

燕王已经写了新的亲笔信,拜托天外人送去前线,交给那些军队首领了。等到主将看见信,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班师回朝。

其实将领们都知道,自己拿到的虎符和亲笔信可能是假的。但规矩放在那里,虎符到手就必须听令行事,将军们可不敢违抗。

丢虎符是君王的责任,不听虎符调令就是将军的责任了。

别管虎符怎么来的,他们听话就行了。

这种时候最忌讳自作主张,因为很容易就把原本和你无关的责任,揽到了你自己头上。等君王把虎符追回之后,你难道要赌他会不会追究你违抗规定的罪责吗?

所以哪怕各家的将领都满腹牢骚,却依然不管那些,有虎符就听话地出兵。一个合格的下属,就要学会关键时候拿自己当没有自主思维的工具人用。

离得最近的燕国将领收到了燕王新的信件。

他纠结了一下:

“这是大王的亲笔信吗?”

副将知道他在担忧什么,怀疑这又是旁人伪造的。

那些人真是坏事做尽,现在搞得将军们都分不清哪些是真的亲笔信、哪些是高仿了。看到一封信就下意识怀疑一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副将叹了口气:

“我们别管这些,信上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而且这次应该不会有假,毕竟信件是让我们转道去阻击秦军的。”

如果不是大王写的,其他国家的国君能有这个好心?

主将一想也是。

下令改道之前,主将还吐槽了一句:

“大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想到要如何解决这件事?”

其实解决方法也不难,就是搞防伪手段而已。只要瞒过了玩家,基本就不会翻车。

比如秦国。

扶苏和父亲商议过后弄了一种特殊的颜料,以此颜料盖章后,看不出来端倪,但盖章处经过火烤会显现出来。

非常潦草的防伪方法,但是有效。

因为他们避开了所有玩家,玩家都不知道秦国在搞这种防伪手段。而后,扶苏又没经过玩家的手,自己开着玩家号来回几趟,告知了主将们这件事。

之后主将每次收到王令都会避开人,私下检查一番。没人对外宣扬,各国和所有玩家皆不清楚秦国搞了什么模式的防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