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荆轲学他都没学成功好吧。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扶苏简直槽多无口:

“赵王有认真打听过荆轲的事迹吗?”

始皇怀疑没有:

“约莫又是一个被玩家忽悠瘸的国君吧。”

赵王派来的美女自然又被捉住了。

她去夜袭太子宫直接扑了个空,扶苏那晚干脆找阿父蹭住去了。太子宫中做出了太子仍在的假象,实则埋伏了不少侍卫,将她一举拿下。

审问过后,拿到了赵王指使的口供。扶苏将前后两份口供放在一起,和父亲商量如何反击赵王。

始皇极为在意爱子的安全,绝不肯咽下这口气。赵王要刺杀他儿子,那赵王就先下黄泉去见他列祖列宗吧。

始皇淡淡地说:

“赵武灵王不是宠爱王后和幼子?可惜他宠爱的幼子却放任他被饿死沙丘,朕作为他的远房亲戚,少不得要替他复个仇。就让刺客将此二人击毙,也免得赵武灵王纠结为难了。”

赵王刺杀了他儿子两次,他礼尚往来,也派两个刺客出去。只不过他大秦的刺客不至于那么没用,想必是可以一击即中的。

这些日子以来,赵武灵王哪怕听说了自己的下场,也没有狠下心对付小儿子。

因为孩子还小,小儿子继位时甚至都还需要大臣辅国。更别提如今赵武灵王还没退位,年纪只会更小。

而且这件事最后是臣子背锅的,对外都说是臣子为了讨好君上自作主张,后来这一家子还在赵国受尽排挤呢。

谁知道是不是赵惠文王用完就丢。

反正赵武灵王是被娇妻幼子冲昏了头,愣是不肯收拾孩子。还说赵惠文王风评不错,是个有为的明君,于赵国有功,不可随意处置。

全是借口。

扶苏安抚了父亲两句:

“阿父莫气,赵武灵王过两年就是个死人了,何须与死人计较?父亲若是派人去刺杀年幼的公子何,只怕为人诟病。”

赵惠文王现在才三两岁呢。

始皇只是想叫赵武灵王感同身受一下,赵王要杀他爱子,他也以牙还牙,让赵王知道没事别动旁人的逆鳞。

何况都是儿子,怎么他成年的儿子杀得,赵王年幼的儿子杀不得?他家阿苏如今的形象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同样没长大。

始皇冷酷地说:

“朕不在乎他们怎么骂朕。”

扶苏只好继续劝:

“杀了公子何也不过是叫赵王痛苦而已,对我大秦并无好处。想叫赵王悲痛,只需杀了他的爱妻即可。待他痛不欲生,再将他杀了。届时赵国只剩几名幼年公子,赵国便可覆灭。”

赵武灵王一家肯定是不能留的,灭赵时迟早要杀,所以赵王夫妻早一步上路还是晚一步上路没什么区别。

扶苏认为可以借机引起赵国内乱。

公子何是赵王次子,次子才两三岁,长子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赵王一死,幼主上位,赵国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王后孟姚肯定不能留,哪怕王后似乎没什么治国理政的才能,但以防万一还是杀了比较好。

万一这个孟姚是隐藏的宣太后式人物,把赵国救起来了,可就白折腾一场。

扶苏还道:

“是赵武灵王派人刺杀我,又不是他儿子派的人。父亲不如精准针对赵武灵王,第二名刺客就派去杀他好了。”

扶苏倒不至于道德高尚地推崇什么大人造孽不牵连孩子,古代不讲这个,都是习惯性连坐和斩草除根的。

等赵国灭亡时,赵王之子大概率也得被处死,那时对方依然是个孩子。

扶苏在意的一直是父亲的风评和清誉。

始皇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也罢,那就放过赵惠文王一马。”

赵王遣刺客来秦,秦国以其人之道还之,双方扯平。是以当赵王后被刺死的消息传出去时,各国风平浪静,无人在意。

只有赵王独自痛苦:

“秦王实在睚眦必报!”

结果天外人还夸秦王:

“秦王都没杀你小儿子,他已经够宽容的了。本来你杀他儿子,他杀你儿子,很公平的。”

随后又感叹:

“王后真倒霉,无妄之灾啊。无论秦王报复到她头上还是她儿子头上,都是她在遭殃,明明干坏事的是她老公。”

论坛上为此还开了个帖吵架。

有人觉得王后享受了这个身份带来的尊荣,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

也有人觉得王后就是个不插手前朝的无辜女子,除了以色侍人什么都不懂,不应该对她太过苛责。

还有人站在原王后韩姬和原太子赵章的立场上,认为她不算什么好人,死了活该。

不过关于后宫争斗这一点,大部分人认为成王败寇,孟姚也没干过什么坏事。要是赵国因为废长立幼搞得亡国了,还能稍微

骂她两句,否则人家追求更高的地位也是人之常情。

玩家们还在吵呢,赵王遇刺身亡的消息也传来了。

众人:……

原以为秦王只是想以牙还牙,让赵王痛不欲生。结果秦王够狠的,始作俑者赵王也没放过。

现在再回头来看秦王派人刺杀孟姚的事情,总觉得好像并不只是为了泄愤。

若秦王是单纯睚眦必报的话,他应该会先杀公子何再杀赵王。但他现在精准杀了两个成年人,一个是王后一个是国君。

这已经不是复仇行为了,这是政治行为。

东南四国还在争夺吴地呢,冷不丁一回神发现,九国里已经死了一个国君了。热血上头的他们瞬间清醒过来,偏偏秦王是合理复仇,无可指摘。

燕王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