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若非魏国被齐国两次大败,导致国力大减,给了秦国趁虚东出的机会,后来也不会开启合纵连横的时代。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魏惠王一口咬定:
“都怪齐国!秦国最后一统天下,皆是齐国搅局的缘故!寡人还听闻秦灭六国时齐王作壁上观,好哇,齐国一定是故意的!”
原来从这么久之前,齐国就在给秦国送血包了。这两家真是狼狈为奸,让人不齿。
魏惠王问臣属:
“齐王还有几年好活?”
他齐桓公当初晚年生病的时候,就遭遇过诸子争权。
儿子们光顾着抢王位,没人关心齐桓公死活。有的说齐桓公最后是病死的,也有的说他是被饿死的。
不管他是怎么死的,反正他死后没人给他收尸。足足六十七天后,争完王位的新任齐君才来收敛,当时尸体都生蛆了。
魏惠王骂了一句活该,就说:
“去,派人去挑拨那些齐国公子,好好跟他们说一说最后是谁赢了,他们兄弟又都是怎么争夺王位的。”
先让齐王的儿子们自己打起来,再跟齐王说一说他的好儿子都对他干过什么。齐国不是很喜欢插手别国的事情吗,那他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魏惠王:寡人吃过的苦,也要让齐王吃一遍。
秦臣微妙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齐国那头很快乱了起来。
哪怕齐桓公早就知道了自己死后诸子争权的事情,可大家又没仇,谁会没事跑去跟齐王说你死后尸体生虫这件事啊。
齐人自己打探到消息后,都会言词委婉地粉饰一下太平,免得大王听完气死。现在魏惠王撕破脸皮,直接贴脸开大,齐王险些没厥过去。
古人事死如事生,不是说着玩的。侮辱尸体有时候比侮辱活人还严重,没人会忍下这口气。
齐王小白气得眼冒金星:
“寡人和你魏王无冤无仇!”
最后再说一遍,田齐干的事情,和他吕齐无关!
魏王不痛不痒地回应:
“寡人也是好心告知你真相,不想看你被臣属蒙在鼓里。”
而后趁着齐国公子作乱之际,举大兵进攻吴地。趁机夺取了吴地几座城池,占尽便宜。
楚王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兵攻吴。
齐王和魏王之间的笑话被玩家发到了论坛上,天天在论坛翻八卦的扶苏又看见了。
看完之后,扶苏忽然想起来:
“这么说的话,其实楚国也可以挑拨一下。”
三国打架,怎么能只有齐魏撕破脸皮?楚国休想独善其身,不如一起吧。
毕竟拿身后事说事真的挺有效果的。
很快,受尽刺激的齐王得知了楚悼王的故事。自己倒霉的时候,就要听听别人的倒霉事开心一下。
想到楚国也和魏国一样,趁着齐国内乱跑来占便宜,齐王怒从心起,也派人将楚国的故事宣扬了出去。
楚王于是也知道了自己死后,楚国贵族们想要趁着他的葬礼射杀吴起。
结果吴起这家伙倒好,跑到他尸体旁边拿他尸体当挡箭牌。而那群贵族,看到君王尸体还不收手,连着先王尸体和吴起一起射成了筛子。
楚王:!!!
贵族也就算了,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吴起,寡人待你不薄啊!
楚国也乱起来了,楚王要算这笔账。但贵族坚称这件事还没发生,凭什么提前找他们算账。大王就是趁机发难,想削弱贵族的权力。
效果好得出乎预料,扶苏没忍住,又将魔爪伸向了赵国。
楚王和赵王没有仇怨,不会闲得没事去曝光赵国的隐秘。没关系,可以找人假装成楚王的人,再去四处宣扬赵武灵王被小儿子饿死的故事。
搞完事情,扶苏跑去找阿父分享:
“现在赵国、齐国、楚国他们都乱起来了。”
太子过于调皮,但头疼的又不是自己。
所以始皇夸了儿子一句能干,把小太子夸得心花怒放。
扶苏依偎在父亲身边说:
“我觉得现在这样还不够。”
始皇愿闻其详。
扶苏分析:
“只有三国乱起来太少了,而且他们只是内部自己乱自己的,没办法因此互相生出仇恨来。”
始皇便问他还想折腾什么事。
扶苏道:
“跟他们讲一讲勾践、魏惠王、燕昭王这些人是怎么寿终正寝的吧。”
尤其是魏惠王,活了八十一岁呢。不仅活得久,死得还很安详顺遂,根本没有吃过什么苦头。
反观其他人,不仅死得早,还死得惨。人呢,就怕一个对比。
关键人家魏惠王的儿子还孝顺。
魏国举办丧礼的时候,遭遇大雨雪。他儿子说什么都不肯延期举办,宁愿在风雪中扶灵,后来还是惠子
以安抚百姓为由说服了他。
虽然太子这么干不一定是真的孝顺,可能还有政治作秀的缘故。但这不重要,听在父子失和的那群君王耳朵里,这就是儿子孝顺的表现。
齐桓公他们一定嫉妒死了吧?
还有勾践,也是好好地活到晚年才死的。据说死的时候差不多五十六岁,也没传出诸子争权的笑话来。
作为吴越之战最终引起几国纷争的罪魁祸首,怎么能放任越王置身事外呢?他们最好全都打起来,越乱越好。
始皇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还有朕给你当后盾呢。”
哪怕回头各国发现了是扶苏在背后搞事也不要紧,他有的是办法护住儿子。
扶苏只是小年轻爱玩了一些,这群君主都是百年前的老前辈了,怎么好意思和晚辈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