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臣子:……
说不通,完全说不通。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魏惠王一向执拗,偏偏被诈骗的人多是如此。陷入圈套之后无论谁来劝都没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
张仪半点不担心魏惠王会反水,又去了赵国。
赵国就不如魏国爽快了。
赵武灵王心里知道商业有利可图,只是看着齐国和秦国联手经商,怎么看怎么觉得不顺眼。
凭什么赵国还得给秦国行方便?
他就是不想答应!
张仪也不恼:
“大王可要想清楚了,魏国已经答应,燕国肯定也会答应。届时秦、齐、燕、魏、韩都会参与其中,唯独中间被包围的赵国不参与其中,也别怪我等孤立赵国。”
赵武灵王脸黑了:
“我赵国可不接受威胁。”
张仪依然笑着:
“这如何能算威胁呢?只是阐述一个事实而已。也提前告知大王,免得大王到时候埋怨我等不带赵国赚钱。”
而后也没管赵国的答复,张仪就告辞去了燕国。燕昭王果然没有拒绝秦国,他也不存在拒绝秦国的理由。
燕昭王甚至拉着张仪说起结盟的事:
“如今我燕国已经和齐国结盟,秦齐两国是盟友,自然也要和秦国交好。”
张仪微笑:
“大王这次不想合纵攻秦了?”
燕昭王哈哈一笑:
“张子说得这是什么话?寡人祖母乃是秦国公主,说起来和你们大王还是亲戚关系呢。燕国与秦国,本就该是盟友才对。”
说着就要拉张仪去订立盟书。
张仪也没拒绝。
燕王数着五份盟书,心满意足。接下来就看苏秦怎么玩了,他们燕国一定是笑到最后的那个。
却不知张仪私下跑去拜访了乐毅。
张仪劝说乐毅弃暗投明:
“将军应当听说过了,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容不下您,逼迫您不得不逃亡回赵国。您与惠王水火不容,昭王又不可能为了您改立太子,难道您想走上这条老路吗?”
乐毅好不容易要彻底覆灭齐国了,因为惠王猜忌他想自己当齐王,弄得功亏一篑。辛苦半生都是白干,不仅苏秦白死了,燕昭王的苦心筹谋也全部白费。
然而即便知道了这些,燕昭王也没打算改立太子。
因为昭王有些自负,觉得这辈子不可能重蹈覆辙。也因为他没别的继承人可选,惠王已经是矮子里拔高个了。
说起来,谥号为惠的国君好像没几个风评好的。
燕惠王、魏惠王、汉惠帝,全都为人诟病。赵惠文王稍微好歹点,毕竟谥号里头带了个“文”,不过还是比不上英明神武的秦惠文王。
乐毅听完沉默不语。
张仪点到为止,没有多说什么。
有时候说太多了反而不美,何况他今天只是来稍稍挑拨一二,也不指望直接把人拐走。
等过段时间乐毅和燕国太子的矛盾渐深,他迟早会受不了,选择离开。
实在不成,等燕昭王死后再招揽也行。
张仪回到秦国时,不出意外地发现他们太子又在不务正业。
扶苏践行了“我要多陪阿父”的承诺,理直气壮地把所有事情都丢给范蠡去干。在教会范蠡怎么应付玩家后,干脆什么都不管了。
王上一边嘴上谴责太子惫懒,一边享受着儿子的侍奉,整一个口是心非。
张仪来汇报时,太子正在给王上端茶倒水,就差亲手喂父亲吃点心喝茶了。
张仪垂眸觉得没眼看:
“不出王上所料,唯赵国不肯合作。”
始皇放下笔,稍作休息。扶苏立刻将批好的奏章拿开,取了另一份摊开摆在桌上。又捧住父亲的手腕,替他按揉放松。
始皇很是受用,夸了一句太子孝顺。
然后才对张仪说:
“本就不打算喂肥赵楚,此二国不肯配合,正合吾意。商队已经准备好了,便叫范卿安排着出发吧。”
赵楚想要抵抗商队的进入,也要有那个本事才行。正常商队他们能拦住,玩家组成的商队却很难。
扶苏特意招揽了一波爱好经营流的玩家,他们表示愿意帮大秦组建商业帝国。如此一来,便能靠玩家强行打通市场。
而且更妙的是,玩家的奇特之处能对两国的本土产业形成压制。无论是低价倾销还是别的什么手段,都信手拈来。
等两国内部的商业崩溃之后,就可以收编当地的商户。秦国的目标是彻底掌控赵楚境内的大小商会,之后这两国的物价就是大秦说了算了。
当然,表面上不能这么嚣张。
始皇叮嘱范蠡小心点:
“明面上,我大秦只在燕魏韩做生意。天外人的行动与大秦无关,是天外人自作主张。”
范蠡明白:
“王上放心便是。”
各国境内本来就已经有玩家多点开花进行经商了,而且已经隐隐形成了独属于玩家的定价体系。
秦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把规模扩得更大、范围波及得更广、再暗中把控住价格而已。都是玩家的自发行为,秦国顶多和天外人合作,可没能力掌控天外人。
各国也不会相信秦国有这个本事的。
在他们看来,秦国只是走了好运。因为出了个秦始皇,被天外人格外青睐一些,天外人都更愿意帮助秦国。
似乎是因为天外人认定只有秦王政才能一统天下,其他人都没这个本事。所以为了大一统能顺利推行,他们不愿意和秦国作对。
可这不代表他们认秦国为主。
或许秦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天外人做什么,但秦国更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天外人不肯对付秦国,而非他们会帮秦国对付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