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拖到阵前,当着宋人的面砍。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有些宋人可能还不确定此人是真是假,说不定还有点用。”
死都要死了,再发挥一点剩余价值吧。何况哪怕没人信,光是在阵前杀一个长得像康王的人,也足够恶心宋人了。
完颜宗磐现在就是“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心态。
下属领命而去。
赵构骂骂咧咧地被拖下去行刑了。
宋军看着这假康王受死,有些不适。
军中很快就流传起一个说法,是说金人特意在老百姓里抓了一个长得像康王的当替身。现在发现替身没用了,就把那无辜的百姓给杀了。
军士大多都是底层出身,一听这话越发愤怒。颇有一种感同身受,好像被抓被杀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那般。
而高层的将领,想的则更多一些。
将领们其实心里隐约清楚,那是真正的康王。不然怎么金人一拿出康王,就有传闻说康王其实在开封?
之前大家都在找康王,谁也没找到。如果康王一直在开封,怎么可能半点消息也没有?
但为了北伐,没有人提出异议。
现在金军中的康王死了,太宗一脉彻底没了继承人。之前没被金人抓走的年幼宗室子,如今也下落不明,开封城里只剩下太祖一脉的子弟。
可,起义军真的会让赵宋再次掌权吗?
战时没人傻乎乎地问出来,只是自己默默抱着为皇室报仇的心思,率领士兵强攻金军。金人节节败退,一路往老家撤退。
扶苏询问父亲打算什么时候让真假赵构的大戏落幕,他好提前安排。
始皇说不急。
最近战事稍缓,将军们预备给金人一点喘息之机。
步步紧逼容易激发他们的潜力,到时候拼死一搏,伤亡会很重。而且之前忙于打仗,金国内部都来不及内讧。
如今他们把金人打退到了老家上京会宁府,回到了建国之地。这里位处哈尔滨,距离之前宋金前线实在太远了。
但这么远也不妨碍扶苏送他们上天,也就是安装引雷针时多付点运费的事情。
终于回到了都城,这群完颜家的皇子可算看到了昏迷的金太宗是个什么模样。
长达数月的昏迷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看起来越发消瘦虚弱,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人觉得他还能苏醒过来了。
之前离得远还好,现在大家齐聚上京,看着这样的皇帝,难免生出小心思。
偏巧这时宋人减缓了攻势。
外部压力减轻以后,内讧随之而来。谁都想当皇帝,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太宗的皇后唐括氏气得发抖:
“如今大敌在前,你们居然只知道争权夺利!”
太祖长子严辞反驳:
“皇后殿下怎么能这么说?分明是之前因国中无主的缘故,才导致大战屡屡失利。若有君王主持大局,想来不至于此。”
其他人跟着附和:
“不错,所以还是得尽早确定下一代国主人选。要选能服众的,出来统筹全局。”
说着意有所指地看向阿骨打嫡长子之妻和她才几岁的稚子,如今太祖和嫡长子都死了,留下这对孤儿寡母。
本来按照嫡长制度,这个孩子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奈何金国奉行兄终弟及,导致嫡长制度成了个笑话。
他们强调要选个“能服众”的,言下之意就是把这个理论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给否了。
本来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年等他十来岁了,金太宗会立他为谙班勃极烈。虽然这个职位并不是正经太子,但和太子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后来对方顺利继位,成为金国的第三位皇帝。不过最后还是被太祖的其他子孙杀死了,然后展开了金国的激烈夺位之战。
兄终弟及实在是个扰乱朝纲的制度,直接导致很多支脉也成为了主宗,享有优先级的继承权。
本来皇帝只用防备同父兄弟即可,现在好了,叔伯家、甚至是叔祖家的一大波亲戚都得防备。
之前宋金大战,文臣们都没什么用武之地。
现在换成了政斗,众人总算可以发挥余热了。今天挑拨一下这个,明天暗示一下那个。
上京都快被包围了,想往里头安插细作简直易如反掌。城中风向一日一变,本来就火气旺盛的几家越发相看相厌。
武将们配合地做出疲软之态,好像之前的追击消耗太大,短期内宋人真的没有余力再打过来了。
起初金国还将信将疑,时间长了他们就放心了。没有外患,越发专心地夺起权来。
始皇翻着奏报说:
“阿骨打的嫡长子死了,金太宗的还活着。唐括皇后和她的长子不会甘心把皇位拱手让人,但她心里清楚,完颜宗磐很难在夺位中取胜。”
扶苏赞同道:
“所以她会拖
延时间,借口金太宗只是昏迷了,还未死亡,不肯换人登基。”
长公子微微摇头:
“昏迷的国君如何还能服众?金太宗又非金太祖,没有足够的威慑力。”
始皇便考教儿子:
“若你们是完颜宗磐,你们会如何行事?”
长公子微愣。
他第一次应对这样的考教,他爹以前遇到事情就直接自己做决定了。既不会耐心教导儿子,也懒得和儿子废话那么多。
在嬴政看来,这么简单的东西,朕的儿子不是应该一看就会吗?还需要教?滚回去自己反思。
扶苏却已经习以为常地回答起来:
“我刚刚已经说了啊,用拖延法。金太宗还活着,所以现在不能换皇帝。但是可以立个临时的继承人,代太宗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