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可问题在于,教派没那么好打入。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外头发展“邪”教。

就是在大众信仰的教派基础上,搞出分支来。忽悠那些人信自己这一支,然后弄点神迹唬人,带着他们为了“主”而战。

在华夏,少有宗教能做到这种程度。

尤其在先秦时代,连宗教都还没成型。哪怕方士也都是零散的,大家基本没见识过疯狂的信徒。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早期教众起义,应该就是东汉末年了。当时有个五斗米教,不过那也和西方的情况完全不同。

长公子听得大为震惊:

“可若以教派名义起事,后头治国要如何着手?”

现在打着宗教的名义搞事情是爽了,回头政权和教派牵扯不清。要是皇帝能一直兼任教皇还好,一旦两个身份割裂开,皇帝就得被教皇架空。

扶苏摊手:

“所以我说去外头发展很难啊。”

想想就糟心得很,他才会懒得去。毕竟这种国家局势麻烦得紧,后续得一直防备宗教上位。

但不借助宗教力量的话,以他们在外头浅薄的根基又很难成事。得做好几十年费劲心力,结果还是一败涂地的准备。

没办法,国情不同。

不知道这些皇帝去了外头能不能及时转变心态,根据当地情况使用合适的手段。要是傻乎乎拿华夏这一套出去打天下,简直就是白送。

——所以,还是这个时代不好。

扶苏不太高兴:

“怎么是北宋呢,要是换成秦末就好了。”

这样不仅可以顺理成章地拯救大秦,还能趁着外国没怎么进入文明社会,先下手为强。

始皇安慰他:

“总比明朝要好。”

明朝那会儿是已经从中世纪过度到后头一个时期了,那个时候再出来搞事情就真的是迟了。

嬴政听到这里,徐徐开口:

“朕与始皇帝的想法,是先让他们出去探探路。若他们能建立王朝是最好的,反正他们也无法在此地停留太久。”

回头一个两个英灵都回地府了,留下的王国没了他们庇佑,将闾的后代就可以想尽办法蚕食了。

长公子蹙眉:

“可届时我与父亲也要回去。”

又不是只有他们没了庇佑,将闾的后代不也没了庇佑?

嬴政意味深长:

“谁说的?”

英灵来不了阳世,始皇和扶苏可以。不仅他们可以,他们位面地府里的其他秦人都可以过来。

但这件事只有嬴政知道,因为始皇和扶苏私下里告诉他们了。

对外当然是说“我们的后代公平竞争,到时候谁能吞谁都看命”。实际上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大秦可以开作弊器。

真以为秦人做慈善的呢,还送你兵马俑帮你打天下?现在付出的投资,回头都要翻倍收回利息。

长公子听罢下意识看了一眼依偎在他身边若无其事玩玉佩的梓桑。

他问道:

“又是你出的坏主意?”

乖巧幼弟冲他甜甜一笑:

“阿兄听说过放高利贷吗?”

长公子:……

不愧是你啊。

高利贷,最出名的是九出十三归。

意思是你问我借十块钱,记在账上是借了十块。不过我只会给你九块钱,但你还钱的时候要还我十三块。

扶苏很善良地表示:

“我还没有那么丧心病狂,自然是说借多少就给多少。我也不要他们还我更多的兵马俑,拿国土来抵债就行了。”

始皇颔首夸赞道:

“太子仁善。”

长公子:………………

把别人丢出去搞定最难搞的初始阶段,等他们把地盘打下来了,看情况吞并。先挑着已经同化好的吞,没同化好的放着让那个王朝继续同化,同化完了再吞。

如此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取大量华夏画风的领土了。

扶苏很相信国人的同化能力。

外头那些族群没什么文明传承,也不怎么喜欢继承前人的文明。经常改朝换代之后就把前朝的文明灭了,作风十分野蛮。

没关系,他们很快就会吃到文化底蕴不足的苦楚了。

嬴政伸手摸了摸小太子的脑袋,这种吃什么都不吃亏的性子实在是叫他喜欢。

忍不住看了长子一眼:

“跟你弟弟学学。”

他家长子总是叫自己吃亏,这个毛病得改。

长公子无奈:

“父亲!”

他和梓桑分明是一个人,怎么现在大家都默认这是他弟弟了?

秦人开小会的时候,其他人也没闲着。

刘彻冷哼着说道:

“始皇帝能有那么好心借我们兵力打天下?肯定藏

着坏水。”

刘邦喝了口酒,咂咂味道,觉得很是不错。又喝了一口,才点头:

“拿点蝇头小利打发我们出去而已。”

诸葛亮沉吟片刻:

“他们大秦似乎很愿意协助宿主占据九州大地,宿主一定与他们有特殊关系。”

这点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但外人怎么也猜不到华安是公子将闾,尤其这小子是转世的,满身现代人的那股味道,和秦人格格不入。

所以再怎么推测,也只能怀疑是不是秦人私底下和宿主达成了协议。

刘邦扼腕:

“晚来一步,也不知道系统什么毛病,怎么第二抽才开直播。”

邓绥安静地坐在角落没有出声,贯彻了贤惠皇后不插手政务的原则。只有两位陛下点她时,她才会开口。

诸葛亮没告诉刘邦和刘彻,邓绥可能被武曌拉拢了这件事。

他为什么要说?